武汉大学考研化学2011培训,内含真题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武汉大学考研化学2011培训,内含真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 理想稀溶液为参考态,以氯仿为溶质,则:

p(氯仿)=kx(氯仿)·a (氯仿)

选取x(氯仿)=0、 0.2时的两组数据估算henry定律常数

kx(氯仿)=p(氯仿)/ x(氯仿)=22665 Pa x(氯仿)= 0.8 时 a (氯仿)= p(氯仿)/ kx(氯仿)=29998/22665=1.32

? (氯仿)=a (氯仿)/ x(氯仿)=1.65

二、(15分)已知Ag-Sn两组分体系相图,如图: 1. 2. 3. 4. 5. 6.

从图中读出Ag, Sn大致的熔点。

Ag,Sn是否组成中间化合物?若有,写出其化学式。

指出相图中的三相线及相应的相组成;Ag和Sn在200℃时,在怎样的组成下可以形成固溶体? Ag-Sn混合熔液在什么组成下具有最低凝固点?

绘制a,b表示的两个体系冷却时的步冷曲线,并在相应位置标明相态的变化;

现有1 kg Ag-Sn混合熔液,其中Ag的质量百分比为40%,则当混合物刚降温到最低共熔点时,求析出的中间化合物的质量;(Ag的原子量107.9,Sn的原子量118.7)

解:(1)Ag的熔点约为1000℃,Sn的熔点约为270℃ (2) (3)

中间化合物,化学式为Ag3Sn 三相线有

BCD:组成为C的熔融物L+Sn(s)+Ag3Sn(s) EFG: 组成为E的熔融物L+Ag3Sn(s)+固溶体?(s) (4) (5) (6) (7)

如图,当Ag的质量百分比在80%-100%之间时,Ag和Sn可以固相互溶。 Ag的质量百分比约为5%时混合物凝固点最低为200℃ 如图

杠杆规则mAg3Sn?JD?mL?JC mAg3Sn??0.73?0.40??mL?(0.4?0.05)

又mAg3Sn+mJ=1 所以当混合物刚降温到最低共熔点时析出中间化合物的质量为0.515 kg

二、(10分)对FeO-MnO二组分体系,已知FeO,MnO的熔点分别为1643K和2058K;在1703K含有30%和60%MnO(质量百分数)二固熔体间发生转熔变化,与其平衡的液相组成15%MnO,在1473K,二固熔体的组成为:26%和64%MnO。试依据上述数据:(1)绘制此二组分体系的相图;(2)指出各区的相态;(3)当一含28%MnO的二组分体系,由1873K缓缓冷至1473K,相态如何变化? 解:(1)绘制FeO-MnO体系相图

(2) 各相区的相态,已标在图中。

(3) 当含有28%MnO的FeO-MnO二组 分体系,自1873K缓缓冷至1473K时, 途径变化为:熔化物(l)? l+固熔β ? l+β+固熔α? l+固熔α?固熔α ?α+β?温度到达1473K

二、(共12分)

1.(4分)某同学绘制了一个单组分相图(图A),一个两组分相图(图B),指出其中的错误。

2.(8分)CO2的固态和液态的蒸气压分别由以下两个方程给出:

图B

lg?p/Pa??11.986?1360 K/T

lgp/Pa??9.729?874 K/T

计算:(1)CO2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 (2)CO2的在三相点的升华焓与蒸发焓; (3)CO2在三相点的熔化焓和熔化熵。

(4)在常压下,干冰会升华,要使得干冰发生熔化过程,对压力有什么要求。 解:1. 图A的错误在于出现了四相共存,这在单组分相图中不可能;

图B的错误在于三相线不是水平线,两组分相图中,三相共存时,条件自由度为0,也即三相线温度不能变化,必为水

平线。

2.(1)在三相点时,

ps?pl

/T?9.729?874K/T

即:11.986?1360K解得三相点T=215.3 K,

代入上述任意方程:解出CO2三相点的压力(2)由蒸气压方程lgp?4.7?10Pa+常数

5

?p/Pa????Hm2.303RT题给蒸气压的公式为lg?ps/Pa???T?1360KT 所以

?11.986

比较上二式,得

?subHm2.303RT1360K?subHm?1360 K?2.303?8.314 J?K同理?vapHm(3)熔化热?-1?mol-1?26040 J?mol-1-1

?874K?2.303?8.314J?K?mol?16740J?mol-1-1-1

Hm??subHm??vapHm?9300J.molfusfus

-1-1熔化熵?(4)

Hm??fusHmT?9300J.mol215.3K5-1?43.2J.K.mol时,干冰发生熔化过程

只有当压力大于三相点压力,即p>4.7?10Pa二、(11分)

下图是CO2的相图,根据该图回答问题。已知:CO2的临界点pc=73.75 p?,Tc=304.14 K,三相点p3=5.1850 p?,T3=216.58 K。设室温为25 ?C。 (1)

(2) (3) (4) (5)

解:(1)由相图可知,当CO2出现液态时,最低压力为5.18 atm, 且温度增加时,固液平衡压力迅速上升,例如在室温下,二氧化碳的液固两相的平衡压力约为数千大气压。实际上,实用钢瓶的耐压性决定了一般二氧化碳钢瓶内不可能出现液-固态平衡的状态。

(2) 空气压力为101 325Pa,低于三相点时的压力(三相点的压力为518 000Pa),因而由钢瓶喷出的CO2不可能有液体存在。 (3)由克拉贝龙方程

CO2灭火器为含压力高于1 atm的CO2的金属罐。由相图解释为什么钢瓶中不存在CO2的固液共存状态。

把钢瓶中的液体CO2在空气中喷出,大部分成为气体,一部分成固体 (干冰),最终也成为气体,无液体,试解释此现象。

解释为何固液平衡线在水的相图中向左倾斜,在CO2的相图中向右倾斜。 计算CO2的摩尔蒸发焓。

计算室温下,CO2气液平衡时的压力。

dpdT??sHmT?Vmlsl, CO2与水的熔化变化的焓变均为正值,关键在于熔化时,CO2的体积变化大于0,

而水则小于0,导致CO2的相图中固液平衡线斜率为正,而水的则为负。

(4) 三相点:

T=216.58K

p=5.1850 p? p=73.75 p?

临界点: T=304.14K 由克-克方程:

ln(p2/p1)=?H/R·(T2-T1)/T1T2 ?H=R·ln(p2/p1)·T1T2 / (T2-T1)

= R· ln(73.75/5.185)·216.58·304.14/ (304.14-216.58) = R·2.6549·216.58·304.14/87.56 = 16605 J/mol

T2=298.15K

(5) 设 T1=216.58 K

p1=5.185 p? ?H=16605 J/mol

ln(p2/5.185)=16605/8.314· [(298.15-216.58) /216.58·298.15]

= 2.52294

p2/5.185 = 12.465 p2 = 64.63 p?

四、(10分) (1)试求NO(g)在298.15K, 1p?下的标准摩尔规定熵(不考虑核运动和电子运动对熵的贡献)? 已知: NO的转动特征温度?=2.42K, 振动特征温度?=2690K, rv

(2) 若用量热方法测量NO(g)在298.15K, 1p?下的标准摩尔规定熵,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规定熵的方法,请列出计算式简要说明。 解:(1)S

0

=R[1.5lnM+2.5lnT-ln(p/p)-1.165] m,tr

=8.314(1.5·ln30.01+2.5ln298.15-1.165)

-1-1

=8.314·18.181=151.159 J.K.mol S=Rlnq+R=R(ln(T/?)+1)

m,rrr =8.314·(ln(298.15/2.42)+1) -1-1

=48.336 J.K.mol x=? /T=2690/198.15=9.0223

v

S

x-x

=R·x/(e-1)-Rln(1-e) m,v

9.0223-9.0223

=R(9.0223/(e-1)-ln(1-e))

-1-1

=0.010 J.K.mol

-1-1

S=151.159+48.366+0.010=199.505 J.K.mol m

(2)

S(T)?S(0)??Tf0Cp(固)T ?dT?T?meltHTfdT+?Tb??vapHTb?Cp(气)TTfCp(液)dTTTb 由热力学第三定律S(0K)=0, 测量出NO在各温度范围下的热容,以及相变焓,然后加上残余熵即可得到量热熵 四、(10分)设某理想气体A,分子的最低能级是非简并的,取分子的基态为能量零点,第一激发态能量为?,简并度为2,忽略更高能级。

(1)写出A分子配分函数q的表达式; (2)设?=kBT,求相邻两能级上粒子数之比;

(3)当T=298.15 K时,若?=kBT,试计算1mol该气体的平均能量是多少?

解:(1)q的表达式为:

q??geii??i/kT

?g0e??0/kT?g1e

??1/kT 忽略更高能级

?1?2eN1N0??/kT(2)

?g1?eg0?e??1/kT??0/kT?2e1?1?2e?0.735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