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三章蛋白质纤维-羊毛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三章蛋白质纤维-羊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2 羊毛纤维 P208-225 一、羊毛的形态结构 二、羊毛的表观性状

三、羊毛的近程结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 四、羊毛的远程结构(构象) 五、羊毛的聚集态结构 六、羊毛纤维的性能

? 使用羊毛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4000年

? 羊毛的特性:光泽柔和,手感丰满而富有弹性,悬垂性良好,吸湿透气,穿着舒适保暖,不易沾污,抗皱性较好,耐

磨性优良

? 羊毛的用途:精纺或粗纺的高级面料;家纺及装饰用品;工业用呢等 ? 最高档的纺织纤维之一 天然动物毛包括:

? 羊毛 (绵羊毛:主产地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中国、阿根廷) ? 山羊绒 (开司米 Cashmere)

? 马海毛 (安哥拉山羊毛,原产于土耳其的安哥所拉省,现有南非、土耳其、美国三大产地,是长羊毛) ? 兔毛

? 骆驼毛(绒) ? 牦牛毛(绒)等

羊毛通常是指绵羊毛,产量占纺织纤维的5%左右。 ? 原毛:从羊身上剪下的毛 ? 原毛组成:

? 羊毛纤维 占40%~70%

? 杂质:羊脂、羊汗、泥沙、污物及草籽、草屑等。

? 净毛率:羊毛纤维在原毛中的含量百分率,随羊毛品种和羊的生长环境等不同有很大变化

? 原毛不能直接用来纺织,必须经过初步加工(选毛、开毛、洗毛、炭化等),才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羊毛纤维。 羊毛的初加工:

? 选毛:按原毛品质加以区别分类,如把羊肩、背、腿、尾、头等处毛分开 ? 开毛:利用开毛机使其松散,并除去部分泥沙、尘土

? 洗毛:除去羊毛脂和羊毛汗为主,同时也去除泥沙、粘土等 ? 炭化:用H2SO4除去植物性杂质

? 稀H2SO4浸渍→低温烘干→高温焙烘(酸液浓缩,使纤维素脱水甚至炭化变焦脆)→通过机械作用粉碎除去

一、羊毛的形态结构

? 横截面:椭圆形(长短轴之比为1.1~1.3),越细越接近圆形; ? 纵向:鳞片,卷曲

? 近似于椭圆柱状的形状,不同品种的羊毛直径、长度、卷曲以及起鳞程度等差异很大。

形态结构模型如P209图5-8所示。

1. 鳞片层(cuticle)

? 由角质化的扁平状细胞通过细胞间质粘连而成,是羊毛纤维的外壳。 ? 鳞片形状:如鱼鳞或瓦片一样,重叠覆盖

? 排列方式:定向,自由端均指向毛尖方向并包覆在羊毛纤维的表面

? 鳞片大小:各种羊毛的鳞片基本相近,平均宽度约28微米、长度约36微米、厚度约0.5~1微米。

? 鳞片覆盖密度:差异较大:一般细羊毛鳞片的可见高度(鳞片暴露程度)低于粗羊毛, 其鳞片层的总厚度则较粗羊毛的大。

? 鳞片排列的密度和鳞片伸出羊毛表面的程度,对羊毛光泽和表面性质影响较大。

? 细羊毛鳞片排列紧密,呈环状覆盖,伸出端较突出,呈漫反射,光泽柔和;

? 粗羊毛鳞片排列较疏,呈瓦片状或龟裂状覆盖,摩擦系数大,并有优良的缩绒性,同时鳞片面积较大而且光滑,光泽

比细羊毛明亮。

? 鳞片层约占羊毛总量的10%,结构十分复杂(如P210图5-9所示),分为: ? 鳞片表层 ? 鳞片外层 ? 鳞片内层

(1)鳞片表层

? 又称表皮细胞薄膜层,含量少,重量约占羊毛的0.1%,厚度约3nm,却是羊毛结构研究的重点之一。 ? 由动物细胞表面的原生质细胞膜转化而成,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耐碱、氧化剂、还原剂和蛋白酶等。 ? 根本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

? 表面呈整齐的单层类脂结构,且非极性基团外露,厚度约为0.9nm 。主要成分为18-甲基二十酸和二十酸,与羊毛

鳞片表层的蛋白之间以酯键和硫酯键结合。

? 类脂层之下为蛋白层,该蛋白层在肽链间除有二硫键交联外,还存在酰胺键交联(据估计,鳞片表层中50%的赖氨

酸和谷氨酸残基形成了酰胺键交联),因此耐化学性能较强。 (2)鳞片外层:

? 位于鳞片表层之下,是一层较厚的蛋白质,在整个羊毛鳞片中厚度分布并不均匀。

? 主要由角质化蛋白质构成,细羊毛中其重量约总重量的6.4%,结构坚硬难以被膨化,是羊毛鳞片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可以细分为鳞片外A层和鳞片外B层:

? A层位于羊毛的外侧,具有很高的含硫量,胱氨酸残基的含量约占35%(摩尔分数),即每三个氨基酸残基中就有一个胱氨酸残基,因此难以膨化,是羊毛结构中含硫量最高的部位。 ? B层位于内侧,含硫量稍低,但仍比其他部位的高。

? 鳞片外层内的蛋白质分子肽链主要是以无定形形式存在,因为胱氨酸含量过多,难以有效形成有序排列。 (3)鳞片内层

? 位于鳞片层的最内层,由含硫量很低的非角质化蛋白质构成,其厚度在整个鳞片中的分布也不均匀,细羊毛中其重量

约占3.6% 。

? 鳞片内层中只含约3%(摩尔分数)的胱氨酸残基,且极性氨基酸的含量相当丰富,所以其化学性质活泼,易于被化

学试剂、水等膨润,可被蛋白酶消化。 鳞片层的作用:

①鳞片是角质化了的细胞,可以保护羊毛内层组织,抵抗外界机械、化学作用等的侵蚀。

②鳞片的排列具有方向性,前缘向着纤维顶端,形成一个突出物,因此羊毛纤维之间从不同方向摩擦时,会产生定(异)

向摩擦效应DFE,结合机械、水、热、化学等的作用,会产生缩绒作用,过于激烈,则导致羊毛毡化。

③影响纤维的光泽:细羊毛鳞片多属环状,呈漫反射,光泽柔和暗淡;粗羊毛鳞片面积较大且光滑,光泽明亮。 2. 皮质层(cortex)

? 由皮质细胞通过细胞间质粘连而成,是羊毛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羊毛总体积的75%~90%。

? 由纺锤形细胞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由各种氨基酸组成的角质蛋白(角朊),决定着羊毛的主要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 ? 皮质细胞长约80~130微米,粗约2~5微米。

Cashmere down cortical cells Goat guard hair cortical cells

? 角朊是α-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链状大分子,大分子链间形成各种副键(包括肽键),使角朊大分子形成网状结构。这

些副键的键能不一样,易被拆散和重建,所以羊毛的角朊分子实际上是属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网状结构大分子。

? 羊毛的多缩氨基酸以螺旋形式存在,属α-螺旋构象,称为α-型角朊。平均每两个螺旋圈中含7个α-氨基酸单元,

螺旋周期约为0.51nm。在张力和湿热的条件下,纤维伸长,大分子链伸直,可变成曲折的β-型角朊,如果去掉张力,又可以回复到α-型。 皮质细胞一般分为两种:

? O皮质细胞(正皮质细胞,ortho-cortical cell):结构相对疏松 ? P皮质细胞(副皮质细胞,para- cortical cell):结构相对紧密 ? 个别纤维中有时还含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皮质细胞,但较为少见。

? 不同总类的羊毛纤维,其O、P皮质细胞所占的比例以及分布差异极大:美利奴羊毛具有双侧(边)结构(double side

structure);马海毛的O、P皮质细胞呈轴向分布,O皮质细胞处于中心。

? O皮质细胞:由直径为100-300nm 甚至2μm左右的大原纤组成,结构较疏松;含硫量较P皮质细胞的低,吸湿性较强,

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较强,易于染色,对酶和一些化学试剂的反应活泼性也较高。

? P皮质细胞:由直径为20~50nm的微原纤直接组成,结构较紧密;含硫量较高,对化学试剂的反应性稍差,对酸性染料的亲和力相对较强。

? 皮质细胞中的多肽分子呈特殊规整排列,赋予了羊毛纤维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而原纤之间的空隙则有利于染料溶液

等进入细胞之间。

? 在羊毛的同一横截面上,O皮质细胞的含量高于P皮质细胞。

? 细羊毛:两种皮质细胞分别聚集在毛干的两半边,并且沿纤维轴向互相缠绕,O皮质细胞始终位于羊毛卷曲波形的外

侧,而P皮质细胞则位于卷曲波形的内侧。O、P皮质细胞的双侧异构分布结构(双侧结构)导致了羊毛纤维的天然卷曲。(P213图5-10)

? 粗长的羊毛:O皮质细胞较集中于毛干的中央,P皮质细胞呈环形分布于周围,因此很少卷曲甚至没有卷曲。 3.髓质层(medulla)

? 由结构疏松、内部充有空气的薄膜细胞所组成,彼此联系成网状。

? 髓质层可以贯通整根羊毛纤维;有的具有不连续的髓质层;细羊毛(如美利奴羊毛)中则几乎没有髓质层。 ? 髓质层愈多,愈硬,强度愈低,卷曲愈少,弹性愈低; ? 髓质层愈少,愈软,强度愈高,卷曲愈多,弹性愈高;

不同类型羊毛的髓质层形状如P213图5-11所示。

按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分类: 1、 细绒毛(无髓毛)

? 弯曲多,细度均匀,d<30um, 制造精纺呢绒,羊毛衫。 平均细度为14-16um的细绒毛称为羊绒。

2、两型毛:粗细不太均匀,d=30~52.5um,介于有髓毛和无髓毛之间,有断断续续的髓质层,适合中档呢绒。 3、发毛,粗羊毛(有髓毛——连续髓质层)

? 细刚毛:卷曲甚少,粗直,光泽强,d=52.5~75um;制造长毛绒织物的优良原料。

? 粗刚毛:纤维粗直,无弯曲,长度较长,d>75um;手感粗硬,无卷曲,有耐压缩弹性,适合制造地毯。髓质层连

续长度达25mm以上、宽度超过羊毛纤维1/3以上的叫做腔毛。

4、死毛: 除鳞片层外,几乎全是髓质层。纤维粗短刚直,脆弱易断,色泽枯白,不易染色,没有纺织价值。 4.细胞膜复合体(CMC -cell membrane complex )

? 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原生质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整体,在羊毛的毛囊中形成,由活性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间质演化

而来。

? 含量很少(占羊毛重量的3%~5%),但由于CMC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整个羊毛结构中,是羊毛内部唯一连续的组织,

因而对羊毛的机械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MC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 一是柔软的、易溶胀的细胞胶粘剂即细胞间充填物(δ层),该部分有轻微交联的球状蛋白;

? 二是类脂双分子结构(β层);

? 三是处于球状蛋白和类脂结构之间的耐化学蛋白层,即惰性膜层。

(1)δ层:

酸等带有疏水性侧基的氨基酸残基含量最高。

? 主要由非角质化蛋白质构成。在构成此类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中,胱氨酸残基含量极低,而甘氨酸、酪氨酸、苯丙氨? δ层的性质柔软,易于膨化,是CMC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其厚度约15nm,但各处不一,细胞间的空隙均被其充填。

(2)β层:

? β层具有双分子层脂膜的结构特征,约占羊毛重量的1.5%,可以部分溶解于甲酸和有机溶剂中。

(3)惰性膜层:

? 角质化蛋白质,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 CMC是羊毛除鳞片表层以外的内部脂质,脂质分布范围占整个毛干纤维的57%,是羊毛的主要结构脂质,占羊毛质

量分数的5%~7%,在鳞片和皮质细胞之间的CMC厚约28nm。

? CMC脂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能围绕羊毛纤维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状结构,对鳞片细胞之间、鳞片与皮质细胞

之间产生粘合作用,是鳞片和皮质细胞的重要粘合剂。

? CMC脂质与人表皮角质层脂质类同,主要组分为:脂酰基鞘氨醇、胆固醇硫酸酯、胆固醇等。

? 当羊毛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时,也会导致羊毛中CMC含量的减少,结果导致鳞片细胞脱落,鳞片翘起。 二、羊毛的表观性状 1、密度

? 羊毛的密度(1.32g/cm3)低于棉纤维(1.54g/cm3)、麻纤维、粘胶纤维和涤纶(1.38 g/cm3),又有一定的

卷曲度,所以羊毛比棉和涤纶等更为蓬松、保暖。

? 各种纤维的密度如P114图3-1所示。

2、细度

? 羊毛的细度差异很大,最细羊毛的直径为7~8微米,粗羊毛直径可达200微米。 ? 同一根羊毛,不同位置的细度差异也可达5~6微米。

? 羊毛纤维的截面一般为椭圆形,其长短轴之比,细羊毛为1~1.2,半细羊毛为1.05~1.5,粗羊毛大于1.5。

? 羊毛愈细,纺成纱后截面不匀率愈小,条干愈均匀,当然,过细的羊毛纺纱时也容易产生疵点。羊毛纤维的细度与手

感、光泽、织物风格以及起球、耐磨性、强度等力学性能都有密切的关系。 3.长度

? 羊毛存在自然卷曲,长度可分为自然卷曲长度(又称为毛丛长度)和伸直后长度。

? 自然卷曲长度是毛丛两端间的直线距离,一般不特别注明的羊毛纤维长度就是指自然卷曲长度。 ? 中国细羊毛的长度为55~90mm,半细羊毛长度为70~150mm,粗羊毛长度为60~400mm。 4.卷曲度

? 沿羊毛纤维长度方向,存在周期性的自然弯曲,一般以每厘米长羊毛的卷曲个数来表征羊毛卷曲的程度,称为卷曲度。 ? 羊毛纤维的各种卷曲形态如P215图5-12所示,可以分为7种类型。 ? 羊毛的卷曲形态对毛纺织加工和成品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卷曲度和卷曲的形状与毛纱的柔软及弹性等有关。某些具有

三维空间卷曲形态的羊毛,如螺旋形弯曲的羊毛,缩绒性不好,成品手感松散,质量较差。 三、羊毛的近程结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 1、含硫量特点 P215

(1)羊毛细度不同,含硫量不同,随直径增大而减少; (2)同一只羊的羊毛含硫量:体侧>颈背;

(3)同一根羊毛:根>中>尖,鳞片>皮质>髓质

(4)在皮质层中:P皮质细胞(副,稳定)>O皮质细胞(正,活泼) (5)同一皮质细胞:基质>原纤 2、化学组成(氨基酸)特点

结合P196表5-1分析

(1)侧基简单的α—氨基酸含量比丝素低得多(如乙、丙氨酸);侧基大的氨基酸含量比丝素高得多(如亮、异亮、精

氨酸等);

(2)侧基含极性基的α—氨基酸含量比丝素高得多(二羧基和二氨基氨基酸含量都较高) 羊毛 丝素 ? 碱性基(氨基、咪唑基) 13.98 1.67 ? 酸性基(羧基) 21.06 3.47

? 羟基 21.45 28.01 ? 极性侧基合计 56.49 33.15 (3)胱氨酸含量高达12.02% 四、羊毛的远程结构(构象)

? 羊毛蛋白分子链的构象比较复杂;

? 存在α—螺旋构象:多肽链如同沿着圆柱体的表面呈螺旋形卷绕,每卷绕一圈,间隔3.6个氨基酸剩基,每个氨基酸

在轴向的垂直距离为0.15nm(1.5A);

? 约50%的低硫蛋白质多肽链呈α—螺旋构象(主要构成原纤); ? 高硫蛋白质多肽链一般呈无规卷曲(主要构成基质)。

随拉伸程度增加,α—螺旋构象逐渐转化为β—构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