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上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4-2015上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4-2015上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识字﹒写字

一、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

奇妙的大水球

2013年6月20日,阳光①míng mai,我们班早早的来到了报告厅,心潮②p?ng pài,期待着女航天员王亚萍姐姐的太空授课,王亚萍姐姐清秀、庄重,一点也不③miǎn tiǎn,最难忘的是那个漂亮的水晶球,王亚萍姐姐小心④jǐn shan将彩色水注入水球,很快被貌似⑤nián ch?u的水包裹住,并慢慢散开,一个色彩斑斓的大水球在天宫一号诞生了。

1、将拼音换成词语对应的写在“( )”上。(5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期待——( ) 色彩斑斓——( ) 3、读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庄重(zh?ng ch?ng) 难(nàn nán) 貌(sì shì) ...

4、“裹”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生字,“裹”共有( )画,其部首是( )。

积累﹒运用

二、回忆本学期积累的成语,完成后面的习题。

1、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分类填空(填序号)

A、自强( )( ) B、目( )口( ) C、惊( )骇( ) D、( )出( )外 E、响彻( )( ) F、( )( )凛然 表现人物神态的: 形容气势的: 反映人物品质的:

2、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狂风怒号[A精神失常 B猛烈 C纵情,无拘无束 D自大,狂妄] .

愚不可及[A从后头跟上 B连词,和,跟 C趁着,乘 D达到,比得上] .三、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开国大典”如同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时时在我脑子里闪现。(仿写比喻句) ..

2、丹麦作家安徒生被人们称为“童话之父”。(改成“把”字句)

3、我不仅留恋《永远的歌声》中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还感动于《秋天的怀念》...

1

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用关联词写句子)

4、《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大自然如此奇妙, ?(补写为反问句)

四、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请回味并答题。(5分)

本册教材中所选诗词,更多的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愿望或者信念:《已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期盼。于谦《石灰吟》中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则表达了诗人( )。陈毅用“大雪压青松,( )”来号召人们团结起来战胜困难。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至今思项羽,( )。”则再现了诗人要活得有意义、有骨气的豪气。

五、回忆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12分)

1、经典语句回味。(5分)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子”的意思是( ),“陷”的意思是(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2)“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精彩极了”在文中指( ),“糟糕透了”是指( )。

2、经典场面再现。(7分)

《怒吼吧,黄河》第四自然段是这样描写光未然朗诵《黄河大合唱》的:“他的声音时而( ),充满激情,如同( );时而( ),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 );时而( ),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 )??”光未然的这首歌词被( )谱成了曲子,很快,这首气吞山河的大合唱便唱遍了大江南北。

阅读﹒理解

六、默读《永远的歌声》片段,完成后面的习题。(8分)

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请走了那些笑嘻嘻的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1、片段中有一处破折号,请你选择正确的意思打“√”。(1分)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意思转折 2、照样子写词语。(4分)

2

笑嘻嘻: 大大小小:

3、读了这个片段,城里来的女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 七、阅读《梅香正浓》,完成后面的练习。(17分)

梅香正浓

白桦

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今年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史可法等人拥护福王在南京做了皇帝,组织人马抗击清军。可是另一个大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史可法只能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清军将领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答应。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十天后,扬州陷落。清兵俘获史可法,清军将领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史可法的下属得不到史可法的尺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现在的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墓前镶刻有副楹联“ 、 ”,叫人感叹不已。

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

3

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寡廉鲜耻,戕害同胞,卖身求荣,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

1、作文时相互照应,能使文章有始有终,突出了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请你写出相照应的句子(或段)。(2分)

2、短文叙事清晰,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请你边默读边思考并填空。(6分)

(1)短文所记述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2)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短文最后归纳了“两类人”,请你回忆自己平时的积累、填空(各填两位,但不能引用短文中已经提及的人物)。

由第一类人你想到了 、 ,由第二类人你想到了 、 3、“史可法只能督师扬州,困守孤城。”这句话中的“只能”说明 。 “困守孤城”告诉我们 。(2分)

4、本文中提到了文天祥,相信你一定记得文天祥反映其民族气节的传世名句。 , 。(2分)

5、本学期,我们接触过两篇浅显的文言文(《寓言两则》),请你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2分)

吾以誓身殉城!

6、再默读短文,你觉得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最适合镶刻在史可法的墓碑上?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