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训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训练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基础训练(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201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就是,文艺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没有承担起生活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背离了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B.文艺之所以不能照搬生活,是因为文艺创作体现着文艺家的主体性、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体现着艺术家对反映对象的发现和选择。

C.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顾及社会效益,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文艺低俗化的状况。

D.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所以健康或不健康的文艺作品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文艺大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①

廷鞠 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待,召见辂

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

[来源:学科网]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臵。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谧文毅。

(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注】①鞠:审问,审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引领望久矣 .B.陛下委听断于直 .

引:伸着 委:委托 亟:赶快 过:指责

C.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 .D.及谢政,刘吉过之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商辂每临大事?毅然莫能夺?的一组是( )

①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 ③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 ⑤非上命,不敢承也 A.①②④

B.②④⑤

②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 ④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⑥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C.①③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辂才华横溢,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明代,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

有商辂一人。 B.万贵妃当时很有威势,皇帝身边的人都惧怕她,纪妃生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人

敢告诉皇帝。

C.商辂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除去汪直,使皇帝最

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D.商辂坚持自己的操守。万贵妃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并且赠送给他很多

财物,但商辂最终还是没有写。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辛。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