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现状及我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现状及我的一些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现状及我的一些思考

生物技术1班 赵治鹏

物理学(理论物理)探讨的是宇宙的本原,甚至是上升到哲学层次的问题;化学是对物质的深入研究;而生物则是面向于我们这些有机体。如果要说这三者之间谁的意义深远,那肯定是物理方面的突破,但是,它同时也是距离我们生活最遥远的,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考虑自己为何存在?我来自哪里?这些看似愚蠢的问题,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的健康、生活的质量和平时的细微小事,而这些东西都是与生物息息相关的,生物产业的发展将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生活因生物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在近几年科学的飞速发展中,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生物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投入研究是必须的,更是迫在眉睫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物技术自1982年被列入国家技术攻关以来,从国家科技攻关“863高技术计划”、重大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水稻基因组计划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渠道获得财政支持,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一批很有显示度的成果,如乙肝疫苗、青霉素酰化酶、干扰素系列、白细胞介素-2、人表皮生长因子等基因工程药物,家兔、鲤鱼等转基因动物;棉花、烟草、番茄、大豆、杨树、木瓜等转基因植物;用于治疗及体外∕体内诊断的单克隆抗体;用细胞工程方法育成的全雌性鲤鱼、鲤-鲫核∕质杂交鱼、小麦、水稻等动、植物品性;在组织培养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马铃薯、香蕉、桉树、杨树、香荚兰等植物快繁技术;热稳定DNA聚合酶及各种临床诊断酶;还有活性干酵母、耐高温酵母、大型气升式发酵罐、自控发酵罐、分离膜和膜组件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等。上述各项工作均在小试、中试或产业化等不同层次上作出了很好的成绩。

我国生物技术方面的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还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其中的问题也有很多。

现在我以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为例,对其中的问题作以简略的描述。 ⑴模仿为主,缺乏创新,知识产权单薄:

在前几年,我国由于新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目前研制和生产的大部分生物技术药物都是跟踪西方已经开展的项目模仿而来,缺乏创新,这将

潜伏巨大的危机。由于生物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多、知识产权比重大,是各国重点保护的品种。现在上市面上的产品很多,随时面临被起诉的威胁,正在开发的项目也会因为知识产权的原因未上市的夭折。高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目前我国近百家从事基因工程产品研究开发的单位。其中多数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投资,缺乏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性,造成一种产品多家生产、多家销售、竞相压价,市场混乱的局面。

⑵大企业过于重视硬件建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以前大的制药企业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投资,相当大一部分还是花在硬件建设上,而对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把传统医药产业的投资模式套在生物制药产业。以为开展项目就是盖厂房、买仪器。另一方面因为研究开发初级阶段投入1风险大,资金需要多、见效慢,企业领导在任期内很难见到成效,所以导致主体不愿投入。

⑶科研成果过于前沿,科研和产业脱节现象严重:

科研单位研究目的是为跟进国际先进科技的发展,研究方向过多集中对几个热门品种上游技术的开发,而对下游基础研究的很少,能够实际产业化的项目就更少,导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个人的一些思考:

在生物技术这个领域中,我们要有所重大的突破,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认为它的首要条件不是知识、技术以及研究器材,而是一颗心,一颗能够为了它甘愿赴汤蹈火 付出一切的心。不无夸张地说,现在能够一心一意扑在科研上的人是少之又少,放眼去看,有多少人是为了钱而去考研、考博士甚至出国留学? 最近,听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作为一个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如果你的心中对于自己专业的要求是将来如何就业,那你在思想精神上就比别人低了一个台阶。”追寻前人的脚步:爱因斯坦、玻尔、居里夫人、 达尔、 牛顿??不管他们处在哪个科学领域,从事着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他们无不拥有着对科学的那份痴迷,那份令人感到敬畏的专注,正是这样的精神才造就出这样的伟人,从而造就出我们这个时代。再看看现在,科学的研究已经沦为热闹的农贸市场,身处于熙熙攘攘的钞票、权利交织的洪流中的科学家们还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在显微镜下工作吗?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这样的商业与科研交织不清的困境,我们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国家去建立完整系统的科研体系,在由科技转向经济的生产线上,我们不能让科学家们陷入金钱的困顿中,他们已是科学家,就别去想着四处牟取暴利,尤其是对于生物技术这个领域,它与人民生活、商业转变最为贴切,科研人员也最容易迈入商业化的黑洞之中。我不敢去奢求让所有的科学家们都心无旁骛,但是我想:既然已经踏上了科学的道路,如果我们心存龌龊,岂不是玷污了科学的神圣,科学的发现是属于那些对科学敬畏的“朝圣者”,如果是为了金钱而来,我只想说:“他们是来错地方了吧。”

有了真爱科学的科学家,科学才会有真正的飞跃,在生物技术这个领域是如此,在整个科学领域更是如此,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期待着国家科技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热爱科学的少年,我,正在不懈努力着!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孟广震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作者:张立 ~百度文库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