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刘海霞-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地常识》)。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对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特殊的缘分。那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我都会不由自计走向毛乌素大沙漠。”⑤路遥与土地的这种无法宏伟的深深的情感,使他对土地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情感,体现出了浓浓的故乡情。而《平凡的世界》正是这一情节的最好体现。

二、苦难意识 (一)路遥的苦难人生

1992年11月17日,是一个萧条,冷清的季节,42岁的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先生怀着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深情热爱着的这片黄土地,留给世人无限的头痛和遗憾。

路遥,出生在极端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受到别的小孩子的欺负还要忍气吞声,这些记忆使他对于苦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7岁那年,更是被父亲一路乞讨送给了伯父家做继子。为了能读上书,吃上饭,他没有哭,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路遥知道生活是多么的艰辛,而无论什么时候,要想摆脱困境,只有依靠自己去不断的抗争,才能吃得饱,穿得暖。童年所经历的苦难和由此所形成的个性品格对他以后的创作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苦难相伴,是路遥的命运,苦难与路遥形影相随。

苦难,毁灭了路遥,也造就了路遥。

所有路遥曾经体验过思索过的东西,在日后的文学创作中,路遥都艺术地讲述给了人们。我们为他的作品所感染,我们的思想、情感被打动,都是因为这个生活过、思考过的人把他认为值得讲述的东西讲述给我们听,而那些东西在我们看来珍贵无比。

路遥视写作为生命,他用“动人的魂魄的真血真情”与文字进行交换,“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贾平凹《怀念路遥》)。

在自己的创作达到如此高度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被荣誉的光环所迷失,要忘掉你写过《人生》,忘掉你得过奖,忘掉荣誉,忘掉鲜花和红地毯。从今往后你仍然一无所有,就像七岁时赤手空拳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去寻找生存的道路(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就是路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之后,他下定决心,要为黄土高原而奋斗不息的儿女们写下一部史诗巨著。“写这部书我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一开始就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去工作不符合我的心意。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有弹拔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于

5

是,在此后的六年当中,他下煤矿去亲身体验煤矿工人的生活,到农村去体验农村生活,与外界隔离,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方面的书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搭上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三卷本,100多万字的史诗巨作——《平凡的世界》。

同时,路遥还要亲身去体验生活。“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且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⑥他到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去接触国营、集体、个体等企业,饲养室,茅草棚??能触及的他就去触及,触及不到的他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触及,甚至到一个省委书记的家中,趋省委书记不在家时去感受他的生活方式、积累素材。

路遥先生对创作是那么的执着,谨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小背景,只要是涉及到作品的,他都会亲身去体验,去感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的亮点。

(二)作品中的苦难意识

路遥先生对农民、农村、土地的深深的爱体现出了其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故乡情节,也体现出了他的农民性。而这一切都和他早期的生活经历有最直接的关系。一系列的贫困生活经历,给路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让他过早地品尝到了贫困所带来的创伤。童年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正因为真正尝试过饥饿的困苦,有着切身的体会,他才把饥饿给人带来的痛苦描写的那么真切。平凡的世界有这样的描写:“正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感到饿的头晕眼花。他有气无力地抡着撅头,尽量使自己不落在别人后面”。 真如作品中所写的那样,我们不仅应该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仪式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迫自己自讨苦吃。”这是路遥的“吃苦哲学”,目的并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了利用苦难锻炼自己的性格。正如路遥所希望的那样,孙少平在“自讨苦吃”的过程中,锻炼得更加坚强,而且将苦难转化为独到的人生感悟,转化为积极进取的人格力量,转化为深度的生活热情。他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相信,自己历经千心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正是孙少平在巨大的苦难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激情,以及面对困难的从容淡定和自得其乐,才使得这个人物显得熠熠生辉。显然,路遥比少安,少平等人要幸运的多,尽管生活困难,但他还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所有这些描写都与作者的亲身经

6

历多么相同,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写的如此真实。正因为如此,他在作品中才不可避免地描写农民生存的困境和苦难的生活,以及他们对苦难生活的执争,对困苦命运的不妥协,对黄土地和在它上面生活着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依靠着自己的执着拼搏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孙少平,在艰苦的生活中自强不息的孙少安,正直勇敢勇于追求爱情的田晓霞等都是作者所歌颂的。这些劳动人民形象的成功塑造,无不体现着作者对农村、农民和黄土地的深深恋情。

三、奋斗精神 (一)男性形象分析

孙少安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先进青年的典型形象,是经过十年动乱后农村发展的希望。他在生活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结合了农村现有的真实情况,以现实为基础,才能有所发展。他身上也具有着同苦难生活抗争的奋斗精神,他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知道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清楚自己家中的情况,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父母亲能轻松些,为了弟弟妹妹安心上学,他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拼命劳动来改变一家人贫困的面貌。无论他搞包产到户,还是后来的办砖厂,无一不是为了摆脱贫困,一家人能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42章写道:“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度,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它既是路遥先生思想的生动体现,同时也真切的赞美了孙少安对生活,对自己的理想执着奋斗的精神。这种积极的生活姿态,勇于向前的精神,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具有激荡人心的伟大力量。

孙少安在面对爱情,面对润叶时,深深地体现出了他的无奈。双方都非常清醒理性,生活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去关注婚后的世俗生活。虽然他们俩在一起时,那种情谊多么像一幅宁静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但因为现实,因为城乡的差距,也因为家庭的制约,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他们的悲剧。两个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对当时的社会来说,同样也是时代的悲剧。然而孙少安最后和秀莲结婚以后,他从来没有因为田润叶而待慢过秀莲,他明白这才是自己真实的生活,也深爱着秀莲,真正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纯真,善良。因为无论以前怎样,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要为此而负责,终其一生。

孙少平在小说里刚出场时是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黑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他穿着不能保暖仅能遮羞的破烂衣服,每天啃着两个黑馍维持在学校的半劳动半学习的生活。这样的境况使他自卑,但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

7

性格,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架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

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正赶上好形势,开办的砖厂初见起色,孙少平完全可以“厚待”自己,到哥哥的厂里做帮手,在村里过着安逸无忧的生活。可他偏偏选择了“苦难”,在外面从头开始。孙少平生于苦难,吃苦本无可厚非,可甘愿“自找”苦吃,是一辈子深居大山,一心一意耕耘土地,埋头干活只求脱离苦难,实现丰衣足食的父辈们难以理解的。但孙少平受过现代教育,他通过书“走”了很多地方,知道除了双水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那里人声喧哗,灯火阑珊。他开始懂得有意识地去思考人生的价值,生命的内涵,对于苦难与生活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是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最终选择了出去闯荡世界”。 他从踏进黄原城那一刻开始,就打算以着苦行僧般的方式,“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他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忍耐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

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上的倍受折磨从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在困难面前反而更加坚忍不拔、昂扬奋发。这也正和路遥追求的品格息息相关,路遥曾在《作家的劳动》里热情洋溢地说,他所追求的优良品质是“坚强的性格”,认为“性格也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同时孙少平身上有着土地赋予的淳朴、善良与倔强,除此之外,又有着城市人的温雅与锐意进取。他在黄原城经历了非人的磨练后,总不能永远在黄原城的揽工的路上徘徊,他开始思考着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归宿。对孙少平寄予厚爱的读者不希望他没有归宿,路遥也不会允许孙少平的人生就如此停滞不前。孙少平选择出走的勇气是令人赞叹的,无论结局如何,一个敢于为自己的理想抛弃安稳的生活去主动冒险、挑战的人在当代中国都不多见。而且,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高中毕业生(在当时已属高学历),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是他最无法忍受的,因此,离开家去闯荡一番也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选择。

他在苦难的生活炼就了拼搏和奋斗的精神,他不但主动承担苦难,勇于和苦难抗争,他的奋斗历程中贯穿的思想主线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从未想放弃过,正是这种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平凡世界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