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程综合练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法制史》课程综合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材97页

4、汉代平民可以通过( )学习法律,从小吏逐步升迁为官。儒生可以为“五经博士”的( ),出任官职;或者通过每年( )、( )的途径到朝廷为官;或者由地方长官( )在当地为官吏。 教材100页

5、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因( )的上书,而宣布废除肉刑。 教材105页 6、汉代法律规定遗失物无人认领的,( )归政府,( )归拾得人。 教材110页

二、是非题:

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学说。 ( )教材95页

2、提出刑罚应使罪犯可以“改过自新”的,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 ( )教材106页

3、汉代皇帝发布的“诏”就成为单行法规性质的“令”。 ( )教材97页

4、汉代实行土地私有制,任何人都有合法占有大量土地的权利。 ( )教材110页

三、单项选择题: 1、亲属可互相隐瞒包庇犯罪的法律确立于①西周 ②秦代 ③西汉 ( )③ 2、死刑于秋冬执行始于①西周 ②秦代 ③汉代 ④唐代 ( )③ 3、经常性大赦的政治惯例产生于①西周 ②秦代 ③汉代 ④唐代 ( )③

4、地方官不能解决的疑案应逐级上报的形成于①西周 ②战国 ③秦代 ④汉代

( )④ 四、名词解释:

1、黄老学派 教材94页 2、三纲五常 教材96页 3、决事比 教材98-99页 4、诽谤怨望 教材108页 5、乞鞫 教材112页 五、思考题:

1、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 教材94-96页 2、汉朝的法律形式。 教材96-99页 3、汉初刑法改革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教材105-107页 4、汉朝刑法的原则是什么? 教材104-105页 5、《春秋》决狱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材113-115页

第六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曹魏的《新律》将相当于近代刑法总则的( )改为( ),排列为( );以后西晋的“泰始律”又改为( )、( )两篇,仍然排列在全律的第一

第二篇;北朝《北齐律》将这两篇再合为一篇,称( ),排在律首。以后各代沿袭不改。

教材121、122页。

2、三国鼎立时期各国都实行( ),以后西晋统一后改而实行( ),而北魏推行的( )对于北朝隋唐土地制度发生了长远的影响。 教材135-136页

3、北齐禁止土地自由买卖,但允许( )。这种特殊的土地交易形式是后世土地( )、( )的滥觞。 教材137页 二、是非题:

1、古代法律形式“令”一直是指皇帝发布的诏令。 ( )教材123页 2、宫刑一直到北朝时期才被废除。 ( )教材133页 3、北魏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 )教材136页 4、收取质押财物放债的营业机构是从佛教寺庙开始的。( )教材137页 三、单项选择题: 1、计息不得超过本金的规定始于①汉律 ②曹魏律 ③北魏律 ④唐律 ( )③ 2、“八议”正式成为法律始于①西周 ②汉代 ③曹魏 ④唐代 ( )③ 3、“五服”成为法律亲等制度始于①秦代 ②汉代 ③西晋 ④唐代 ( )③ 4、“官当”成为法律制度始于①汉代 ②东晋 ③南陈 ④北齐 ( )③ 5、明确以女方接受男方聘礼为婚姻成立标志的是①西周 ②汉代 ③西晋( )③

四、名词解释:

1、五服 教材130页 2、八议 教材131页 3、重罪十条 教材131-132页 4、登闻鼓 教材139页 五、思考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 教材128-130页

2、什么是服制?服制在家族制度和刑法上的作用,以及对后代法制的影响。教材130页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的发展。 教材121-124页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事法律发生的变化。 教材131-134页

第七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唐代重要法律形式“格”,是由皇帝的( )整编而成。皇帝的( )一般只有( )、( )的效力,经编为“格”才具有( )、( )的效力。 教材155页

2、唐代法律将所有的平民划分为( )、( )、( )、( )四大类。教材159页

3、唐《户令》规定,父母死后,所有的土地财物由同居的兄弟( );兄弟之中已有分居3年以上或失踪6年以上的( );兄弟中已有去世的,由其儿子( );如果所有的兄弟均已死亡,则由他们所有的下一代儿子( )。 教材165页

4、唐律规定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 )来定罪量刑,其具体做法称之为( )和( )。 教材171页 5、唐律的立法解释称为( ),具有与律条同等的法律效力。以后称为( ),至元代被称为( )。 教材151页 二、是非题: 1、隋朝由北周政权发展而来,因此隋初的《开皇律》沿袭了北周律的结构。( ) 教材143页 2、古代“十恶”是最重的重罪,罪犯一律处死刑。 ( ) 教材173页 3、一人犯有数罪情况下,古代法律采用只处罚其中最重一个罪名的原则。 ( ) 教材170页 4、中国古代的“绞刑”是将罪犯悬吊在绞架上处死。 ( ) 教材172页 5、唐律规定亲属之间互相盗窃行为由亲至疏逐级减轻。 ( ) 教材166-167页

6、唐律有“同居相为隐”的规定,因此非同居的兄弟、外祖父母等包庇罪犯都

构成窝藏罪。 ( ) 教材169页

7、唐代法律将遗失物称为( ),规定拾到遗失物应( ),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 )所有。而打捞到漂流物的,也应( );如有人认领,在江河捞得漂流物的打捞人可以获得其中的( )作为奖赏,在其他较平静水域打捞得漂流物的打捞人可以获得其中的( )作为奖赏;如无人认领,即全部归( )。 教材180页

8、唐代法律将主人不明的埋藏物称为( ),规定在他人土地里发现埋藏物的,与土地所有人( );在自己土地、国有土地、荒地发现的,全部归( )所有。教材180页

9、唐代法律规定,大牲畜、奴婢买卖有( )的悔约期,发现瑕疵可以退还。

教材182页 10、唐代《杂令》规定不计息债务的担保方式可以采取( )、( )、( )这样三种方式。 教材184页 三、单项选择题: 1、“十恶”罪名始于①汉律 ②北魏律 ③隋律 ④唐律 ( )③ 2、唐律中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首犯规定为①造意犯 ②家长 ③下手重( )① 3、汉唐时期法律不保护的计息借贷称①借贷 ②出举 ③便取 ( )② 4、唐宋时期的“户绝”是指死者①没有儿子 ②没有子女 ③没有遗嘱 ( )①

5、“画指”是唐代的①艺术形式 ②指定交易 ③签署文件 ④指定代理 ( )③

四、名词解释:

1、义绝 教材164页 2、十恶 教材174-175页 3、部曲 教材161页 4、公罪 教材168页 5、首犯 教材168页 6、六赃 教材177-178页 五、思考题:

1、唐初统治者在那些方面接受了隋朝法制的历史教训。 教材146-149页 2、唐代的社会等级结构有何变化? 教材158-162页 3、唐律的结构、特点以及影响。 教材152-154页 4、唐律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材166-167页 5、唐律定罪量刑的通例主要有哪些? 教材167-171页 6、隋唐“五刑”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材171-171页 7、设立“十恶”罪名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 教材173、175页 8、唐代法律对于借贷之债是如何分类进行保护的? 教材183-184页 9、五代期间法制主要有什么变化? 教材194-195页

第八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宋代法律规定买卖土地应经过( )、( )、( )、( )四个程序。

教材222页

2、宋代重视司法证据,宋徽宗时规定,审讯盗窃案,必须查到( );审讯田宅买卖纠纷必须要有( );审讯杀人案件,必须要有( )。 教材233页

二、是非题:

1、宋代以后出现的族产是属于整个宗族共同共有的。 ( )教材208页

2、宋代法律规定丈夫死后只能由宗族为其立嗣,称“立继”。 ( )教材212页

3、宋代的“格”与唐代的“格”一样,都是皇帝制敕的整编。 ( )教材202页

4、宋代的“断例”就是司法判例。 ( )教材203页

三、单项选择题: 1、宋代的“官户”是指①官僚家庭 ②官府的贱民 ③有户籍的人户 ( )①

2、《洗冤集录》是①平反冤案的汇编 ②审判经验书 ③验尸方法 ( )③

3、宋代法律所提到的书铺是指①印刷机构 ②测字铺 ③公证机构 ( )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