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南省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南省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藤野先生》一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是: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B.《我的母亲》文中结尾说母亲给了我“极大极深的影响”,指的是: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C.《我的第一本书》作者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生活苦难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D.《我的童年》一文语言朴实无华,作者牛汉就像拉家常一样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时代虽然遥远,却让人历历在目,给人以无限启迪。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 等。 D.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钱塘湖春行》 是写早春的作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该旧址将以每天10小时平移约7米的速度东移70米,计划10日左右完成平移。这是武汉文物整体平移首例项目。

B.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少年因不当用耳机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C.今天的牛奶销量达到了大约15万左右箱,是历史的最高水平。 D.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发展在中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引发全球瞩目,互联网“中国模式”正在海外市场被快速复制和传播。

B.董卿的《朗读者》除了书稿写得感人外,新书的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尝试使用AR技术,实现了文本与节目视频的无缝结合。

C.取消奖牌榜,无论是各省区市代表团还是运动员个人,才能放下心理包袱,回归体育本身,放手拼搏。

D.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热播,“法治”二字强烈引发社会各界共鸣,也点燃了亿万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热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 B.本文以大笔点染的手法,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C.本文通过对三峡的整体风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二、名句默写

6.(9分)古诗默写。

(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

从弟(其二)》]

(3)把曹植的《梁甫行》默写完整。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_____) 不逊(_____) 诘责(_____) 发髻(_____) ....扒手(_____) 订正(_____) 畸形(_____) 瞥见(_____) ....解剖(_____) 深恶痛疾(_____) 杳无消息(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诗歌一二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选自《论语》)

(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 (2)不逾矩 矩:______ ..(3)威武不能屈 屈:______ (4)立天下之正位 位: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3)(甲)文中曾子的话指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4)(乙)文画线句子可用孟子另外哪几句话来说? 10.拓展阅读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③秀峰,

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形状。②践跻:亲自登临。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④履历:经历,经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3)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仰 瞩 俯 映 弥 习 弥 佳 流 连 信 宿 不 觉 忘 返。 4)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棵树 江 子

在浙江丽水一个叫路湾的村庄里,有一棵树,一棵大樟树。

1800多年前,这棵树怎么在这里扎下根来?爱刨根问底的人们,总爱问这样的问题。也许是一只鸟飞倦了,经过时让嘴里叼的一颗樟籽掉了下来。也许是一阵风,把本来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棵樟树上的一粒樟籽吹到了这里。也许是顽劣的孩子,砍下了一根长着樟籽的树枝,要拖曳着搬回不远的家里,经过这里,一颗樟籽散落了下来,从此在这里安身立命。

那颗樟籽慢慢长出了嫩芽,它在清风中舒展开了叶子,在原生的植被深厚的绿色世界里,怀着生怕打搅了谁的羞怯与不安。这以后樟树慢慢长大了。在浙江丽水的丘陵地带,它只是一个新生的幼儿,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消失的孱弱生命。一棵风一吹来就吓得紧紧搂住泥土的嫩苗。在它的周围,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灌木仆地,乔木升天。几百年过去了。它变得越来越结实,粗壮,有力。它在地下拼命地扩展着根系,贪婪地、执著地吮吸地底下哪怕最细小的水系。它在地上张开着枝叶,最大限度地吐纳着天上的云光。

身边的草木纷纷退场。它们或是被一阵狂风拔地而起,或者在一阵刀斧白光中落下树冠,或者是在一场大水中遭到席卷,或者被庞大的草食动物蚕食了身子。身边的风水也在时光中不断改弦易辙。高高的土丘成了平地,原本平整的稻田被改道的河流冲刷成了河床。原本荒凉的山坳种上了莲子,每至夏天莲花开放,宛如天上的灯盏……

那一棵樟树在历次的变迁中却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越发树大根深。它就像有着神秘使命的生灵,一直保持沉默的本性,在心里用年轮的方式记载着天地之间的信息。它的皮越来越厚了。它的躯干也越来越粗了。它的枝桠,已经像一把巨大的伞,护佑着一方水土,形成巨大的浓荫。许许多多的鸟,在它的枝头上结巢,每到黄昏,像私塾里的孩子诵经,唧唧喳喳吵个不停。

它已经很老了,老得空了心。它的躯干已经倾斜了,就像一个驼了背的老汉。它的躯体上有许多结疤,这使得它好像一个经受了无数风雨的老人。可是它自己修复了自己。从它身上长出的两根树枝倒挂在地上,并且长出了根——它几乎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副拐杖,让自己有些驼背的庞大的身躯,不至于重心不稳。它几乎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一个关于自然的巨型建筑,一个丰饶的生命体系。

它出生于____多年前的魏晋,脉管里是否回荡着与魏晋一脉相承的萧散遗风?江南乱世频仍,它身体的年轮里,是否依然珍藏了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的影像?是否有过一首隐匿在无数选本里的唐诗,专为它而作,有一首宋词,灵感的产生,缘起于它?它的树叶间,是否回荡过江南戏文的吟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渐渐聚拢在这块擎起过枝繁叶茂的大樟树的土地上。他们狩猎,放牧,砍柴,

植稻,起屋造舍,生儿育女,繁衍成族。人们与这棵大樟树做了邻居。孩子们会经常爬到树上掏鸟蛋。老人们会在树下瞑目纳凉。大人们劳作累了,会把锄头支在树干,在树底下抽口烟。

在古代,生存是件艰难的事情。问命于大樟树自然成了村民的首选。人们相信,那些长了千八百年依然繁华的生灵,一定是成了精的,是能够与神灵相通的生命,或者就是化作了树的神灵本身。古老的大樟树渐渐成了方圆十里名声显赫的祖宗、法力无边的神灵。它以沉默的姿态介入这块地方的伦理结构和生存方式,成为这块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生命,人人崇拜的精神图腾。

2012年夏,因某种机缘,我有了拜见这棵名声显赫的老樟树的机会。我看到这棵硕大无朋的大樟树的枝桠上结满了红绸,红绸上写着祈福的词句,让我恍若见到挂满了勋章的老英雄,或者节日里被后裔们簇拥的盛装的老人。

树下有一块崭新的碑。碑石上刻着100多个人的姓名和从数百元到数十元不等的捐款数目。碑的标题是“路湾千年古樟救援”。人们为一棵依然苍劲茂盛的老树慷慨解囊,与其说是一场悲壮的对死亡的抵抗运动,我感觉更像是孝顺的儿孙们,捧着大小不等的贺礼从四面八方奔来,齐祝身板硬朗眉目慈祥的老父亲南山不老。

在老樟树几丈远的路旁,我看到镌刻在一块不锈钢上的布告。布告内容为当地政府关于加强河道管理的通告。通告指出不许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桥梁、码头,采砂,取土,淘金,爆破,钻探,挖筑鱼塘,等等。告全部采用标准的公文语言,我却视此为一首与生态有关的诗,有着对自然的小心吁请意味和低吟浅唱的腔调。整个通告没有一句涉及老樟树,但我觉得每一句都与老樟树因果互证。 (有删改)

1)文章围绕“一棵树”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2)结合文意,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3)文章后三段文字,写“我”拜见老樟树的所见所思,有什么作用?

4)这“一棵树”最终成为人们的精神图腾,有多种原因。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选取两个角度加以探究。

5)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文中的“白杨树”,既是实写,也带有象征的意味。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的火墙 程刚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拮据的家庭让我必须早早地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

好, 。说实在的,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样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几平米。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 ③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

④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给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可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买劈柴,我同样舍不得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其实,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只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