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论述题:

1、怎样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㈠ 社会学视角:互动与表演

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互动,就是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并通过角色而预知对方的反应。此为”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是一种能够洞悉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这种角色扮演能力被米德称为“心灵”。

在心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是成功扮演角色的关键。 在米德看来,不仅心灵和自我是人们互动的产物,社会结构本身也是人们互动和角色扮演的产物。

㈡ 理学视角:技术和手段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扮演被认为是一种技术手段,是指将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法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心理学技术。(具体内容请自己归纳总结)

第六章 社会认知

一名词解释:

社会认知: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观察 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过程。

启动效应:最近使用的图式在接下来的不相关情境中再次被使用的现象。 首因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

相似假定作用:人们往往根据一些外部的社会特征,判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程度,甚至夸大这种相似性,并用假定的结论代替实际的认知结果. 。

光环效应: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其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对象。

类化原则 *** 积极偏见*** 隐含人格理论*** 归因及归因理论:归因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是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理论。 二、简述题:

1、简述认知图示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2、通常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人的社会认知活动?*** 3、何为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中心特性作用?

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就称为中心特性。热情和冷淡这两种特性是“中心”,这两个词的互相替换导致被试的印象出现显著差别。一个具体的特性是否是中心特性,首先取决于描述一个人的其他信息,其次取决于他人作出的判断。换言之,如果关于其他特性的信息很多,“热情”和“冷淡”的具体作用就可能被削弱。同样,当要求一个人对运动技巧做出判断时,“热情”和“冷淡”可能就没有什么特殊影响了。

4、加权平均模式的含义是什么? 加权平均模式:人们对他人身上计划特性会采取增加模式作出评价,而又根据平均模式去综合对方的所有特性。(安德森)

5、简述你所感兴趣的某一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海德的朴素心理学

在日常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对各种行为的因果关系感兴趣,极力探索人们行为的前因后果。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 努力程度等;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包括环境、他人任务的难易程度等。当行为的原因被归因于行为者时,可以对其行为有较好的预测;而行为的原因被归因于外在的力量时,则难以对行为者的行为有好的预测。因此,对行为的预测与对行为的归因是密切相关的。

(2)维纳的归因理论

成功行为的决定因素分类:内在、外在维度与暂时和稳定维度 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力 内在的暂时因素:努力 外在的稳定因素:任务难度 外在的暂时因素:机遇

在形成期望或预言某人将来的行为时,暂时、稳定维度很重要。在解释失败的事件时,如果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预测下一步行为的失败;如果归因于暂时因素会预测下一步行为的改善。 内在、外在维度的归因和行为的奖罚联系在一起。当成功被归因于个人的努力或能力时,会受到奖赏;当失败被归因于能力低或懒惰时会受到惩罚。

(3)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论。对应推论的程序:先判定行为者的动机,然后由此推定行为者的品行。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一是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只有社会合意度低的行为才能更好地推论出是反映了其特性;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只有行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时,才更可能对其进行对应性推论。

(4)凯利的归因理论

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可能有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 三种判断信息:

区别性信息指行为者对不同刺激物的行为表现是否不同,不同则区别性高。 一致性信息指行为者与其他人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不一致则说明行为者的独特性,与其他人的一致性低。

一贯性信息指行为者在不同情境不同时间条件下的行为表现是否一向如此,如是,则一贯性高,反之,则一贯性低。 两种因果图式

?多种充分原因模式 ?多种必要原因模式

(5)归因偏差

①过高估计内在因素又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即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的特质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规范强调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因而导致人更重视内部因素的作用;二是行为者比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更突出,因而使观察者忽视了背景因素和社会关系。

②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即行为者更容易高估外在因素对于自己行为的作用。

原因在于:一是观察者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者身上,而行为者则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上;二是观察者很少掌握行为者的历史信息,只能看到他当前的行为,而行为者则对自己的了解全面。 ③忽视一致性信息

人们往往只注意行为者自身的种种表现,而不太注意行为者周围的其他人如何行动。

原因在于:人们更习惯于具体的、生动的、独一无二的事情;人们可能觉得直接信息比非直接信息更可靠;行为者周围的人与行为者相比处于背景的位置,因而受到忽视。

④自我防御性归因

人们往往将成功的原因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外在的因素,这种自我服务的偏差在行为者确信自己行为原因无人确知时更容易发生。 ⑤自我贬损即用各种消极的办法来逃避失败事件中个人所承担的责任。

三、论述题:

1、你如何看待在我们认知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认知偏差现象?你会如何处理认知偏差所带来的不良结果?(此题只列出各种偏差现象)

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的某些偏见时时影响认知的准确性,识人之发生偏差。这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克服的。

(1)光环作用。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对象。

(2)相似假定作用。人们往往根据一些外部的社会特征,判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程度,甚至夸大这种相似性,并用假定的结论代替实际的认知结果。

(3)类化原则。认知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将其归属于预先设好的群体范畴。

(4)积极偏见。又叫宽大效应,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估价。

(5)隐含人格理论。又叫相关偏见,认知者形成的关于个人的各种特征是如何相互适应、未言明的假定,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人格假定规则将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形成总体印象。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2、评述不同的归因理论对人的认知活动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3、请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归因偏差现象并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出现各种归因偏差,说明应如何避免归因偏差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

第七章 社会态度

一、名词解释 态度:态度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偏见: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 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歧视:歧视指因为对某个体或或其所属团体存有偏见而引起的不公平 不合理的行为方式.

二、简述题:

1、简述态度的构成要素***

2、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三 论述题

1 试介绍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如何利用该理论原理来解决现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失调状态

(1)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元素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

(2)认知元素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认知上所感知到的行为。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和不相关的关系。

(3)只有有相关关系的各种认知之间才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关系,才会产生协调或失调的状态。

(4)影响失调程度的条件:失调的认知数量与协调的认知数量的相对比例;每一种认知对个体具有的重要性。

失调的认知数量×认知的重要性

失调程度=——————————————

协调的认知数量×认知的重要性

消除失调的途径有三:

第一、改变认知,使其与其他认知相一致;

第二、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第三、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改变失调的状况,使原来认知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解决。

2、何为社会判断理论?该理论是如何应用于解释态度改变的过程的?*** 3 通过劝说宣传法的研究,人们发现可以利用哪些方面的影响因素来实现更好的说服效果?

影响因素包括四大方面:信息的传播者因素、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接受者以及传播情境

① 传播者的特性: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吸引性、相似性、可信赖性 ② 信息传播过程:

a单方面传播和双方面传播

前者只强调于己有利的观点或证据,或者只对反方的不足和缺陷加以抨击;后者则亦指出自己的不利和对方的长处,较客观地评价双方的状况.

当受传者的教育程度较低时,单方面传播更有效;而受传者的教育程度较高时,双方面的传播更容易改变他们的态度。单方面传播更容易维持原先一致的态度;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