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合集)甘肃省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4份试卷合集)甘肃省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城中村改造让石窝窝获得了好处,住上了高楼,月收入顶上一个处级干部,但他却想不通,仍想着他的小平房和旧式农具,这其实是那种狭隘的小农意识在作怪。

C.小说中间插叙了石窝窝六叔家当年的“前车之鉴”,其作用是说明石窝窝担心靠出租房为生的原因,丰富小说内容,增加作品的内涵。

D.石窝窝由不适应城市生活到适应城市生活的关键转折点是他在城里“摊上了许多好事”,能“创收”,有便宜可占,这时的石窝窝已经变成了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小市民。 8.石窝窝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根据文本简要阐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也称为京官外调。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使用“孟、仲、季”来表示。 C.“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进行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所任的官职高。 D.《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徐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

B.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口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病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2)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②

碧桃③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④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①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②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③碧桃:一种观赏桃花。④不道:不奈,不堪。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的头两句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15.“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

析。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则选用了白居易的 《琵琶行》,应是“___”。

(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

(3)《离骚》中有两句用说方与圆不能相互配合, 志向不同彼此很难相安的句子是:“____,____?”。 (4)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0.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庭幕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中秋:上联_____下联______重阳:上联______下联_______ 21.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体高三学生于5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18岁成人仪式。

(1)仪式程序为: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团歌声中家长陪伴学生迈过成人门。请你写一段串词连接这两个程序,不超过80字。

(2)活动后的第二天,在校园里,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