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自然辩证法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自然辩证法课程结课论文

学号、专业:姓 名:论 文 题 目:指 导 教 师:所 属 学 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肖 青 山

论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 张 季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15 年 11月 21日

1508202025

论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

肖青山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广西 桂林)

摘要: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问题逻辑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理性将问题逻辑作为核心思维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既定的认识目标。以问题进入研究,以问题推动研究,围绕问题而展开研究,是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基本图景,也是科学研究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问题意识;科研;作用

Abstract:Problem consciousness,refers to the premise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target has been identified, rational logic as the core thinking method reach the established goal by the way of finding problem,setting problem,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s essentially a way of thinking, also called the problem of logical thinking. Problems into research,and promote the study, expand the research around the problem,is the prosp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also the vital intrinsic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Problem consciousness;scientific research;function

1

1.引言

所谓问题意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指问题在理性中的表象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也就是理性在意识到问题存在后所引起的心理反应状况。从哲学认识论角度而言,所谓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问题逻辑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理性将问题逻辑作为核心思维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既定的认识目标。作为思维方式的问题意识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意识,即理性对于认识目标已经做出清晰判断;二是问题方法,即通过问题发现、问题设置以及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接近认识目标;三是问题价值判断,即理性赋予问题逻辑以核心价值,认为问题逻辑的方法对于实现认知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目标意识和问题方法是理性的理论运用的结果,问题价值判断是理性的实践运用的结果,因此,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对于问题的心理反应状态,而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别将科学规范和价值规范赋予认知活动的必然结果。问题意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题的创新性,是立足当前理论实践需要,在全面把握前人对相关问题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质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可以说,离开了创新性,所谓的“问题”将不能被归为问题意识的结果。问题意识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思维方法的科学支撑,而不是凭空捏造,泛泛而谈,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性。

分析问题意识,以问题概念的明晰为必要前提。如果以“刺激-反应”心理模式解释问题意识,那么问题意识就是指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者是问题作为理性表象存在于人的意识中。但是从目前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来看,这个答案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问题意识概念的最初出场方式奠定了问题意识的研究范式。最初给出“问题意识”概念的学者是姚本先先生,他在研究思维的问题性时率先提出这个概念:“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一方面,这个概念的界定方式是综合的而不是分析的,问题意识概念的陈述方式是综合命题而不是分析命题,即问题概念不是以种加属差的下定义方式,从既有概念中推演出来,而是在综合了几个概念的基础上形成新概念;另一方面,问题意识的话语背景,主要是心理学知识框架,而不是哲学认识论。问题意识在学术界出场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随后出现的关于问题意识的各种界定,基本上延续了姚本先先生的模式。上述两种研究路线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后续研究者以综合命题方式陈述问题意识,由此形成的问题意识概念不尽相同,以至于难以形成同一个论题,对话成为自我言说;二是问题意识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将这个极为重要的论题的研究方向,导向心理学领域的意识研究或心理状况、心理品质研究,而不是哲学认识论领域的问题研究和问题逻辑的思维方式研究。在问题意识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转换一下研究范式,尝试从哲学认识论范式出发研究问题意识,看看是否能获得更加满意的成果。 2 问题意识在科研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意识在科学创新活动中凸显出非常重要的功能与作用。纵观人类整个的科学发展史,在科学认识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问题意识是科学创新的不可或缺的一根重要主线。整个科学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更迭过程。科学创新中的问题意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问题意识是科研创新的开端 问题是认识之始,是科学创造、理论创新的起点,在科研创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外很多名人名家对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

2

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科研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有了科学而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为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最初始的开端。 2.1 问题意识是科研创新的动力

心理学理论有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即科学创新中的重大突破,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造就的。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重大突破和创新,为科学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思维动力。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我们都会发现,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或技术革命,都会伴随着相应的标志性的科学问题的提出。或者说,这些重大的科学创新都是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僭越和解蔽。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冯康就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直面具体的科学问题,勇于和善于创新突破,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数学成就。 2.3 问题意识是科研创新的引导 在科研创新活动中,问题贯穿科研理论创新过程的始终,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法。对于科研创新主体来说,在科学创新活动中始终保持强烈的科学问题意识,时刻持有一种对科学认识保持审思和怀疑的态度,或对于潜在的科学问题保持清醒和审慎的思维,对于廓清自己的科学创新思路,厘定科学创新的步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物理学的演进历程中的诸多重大创新活动,如哥白尼创立的地动学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都很好的诠释了“知微见著,寻常见异;及时发问,力排众疑”这一观点。

2.4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

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才能在科研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而问题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风,提高学习动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意义重大,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要途径。一个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善于质疑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言的。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实践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任务。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从现实存在的矛盾和疑难着手,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创新人才的意义重大,离开问题意识的培养来谈创新是没有实际效果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愿望;问题意识是创新的起点。科研学术,重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提高质量,才能体现科研的价值。亚里士多德指出:“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的学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意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又归于新的问题”波普尔认为正确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从问题开始的,最后又以问题为归宿”。

3.强化问题意识,激发科研创新灵感

从事科研创新活动,难的不在于问题的解决,而在于问题的提出和捕捉&科研创新主体要强化问题意识,在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激发科研创新灵感,形成科研创新新思路,提升科研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一)培养和改进思维方式,增强问题意识质效

知识和社会实践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加工处理的材料,严密的思维则使问题意识和问题的提出转化为必然。思维与问题二者是紧密相联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所以思维本身就具有问题性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会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

3

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造思维。因此,强化问题意识,不可避免的要加强个体思维能力和方式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夯实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 (二)积极投身科研实践,深化问题意识自觉

托马斯?A?爱迪生,这位“科学界的拿破仑”,曾对那些称赞他是天才的人说“这完全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我的发明是靠实践得来的,绝不是什么天才。”问题意识与科研创新实践相伴相生,紧密相联。问题意识来源于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科研主体对客观现实的理性思考,是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起点,贯穿于推动科研实践进程的全过程。同样,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是对问题意识的有效实践检验,是问题意识有效的转化和实现过程,能够使得问题意识在科研实践主体头脑中不断得到强化,促进问题意识的深化和再生。或者说科研实践活动是问题意识的实践体现,是问题意识在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具体化。为此,科研创新主体不仅要在理论上强化问题意识,更重要地是要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中逐步强化问题意识,让问题意识转化为科研创新活动的自觉行为,养成一种经常性的科学思维习惯,不断激发科研创新灵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推陈出新,提升科研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拓宽知识广度,夯实基础知识

没有已知,何言未知? 问题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厚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信息量。首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正有了瓦特对水煮沸时水壶盖跳动生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奥斯特的“电生磁”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可见,无疑不思,无思不“悟”不通。形成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其次,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性和互通性,知识的高层性,就是“力求人文与科学交融,专业与基础会通,书本与实际结合,通古今,贯中外,将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整体,能坚固深厚,能触类旁通,能流出汩汩活水,能富有勃勃生机”。再外,要培养实践精神,注重从实践中获得隐性知识。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提到:“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后一种知识就可以称为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魏则胜,刘程雯.什么是问题意识—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4,05.

[2] 周维鹊,徐冲.论问题意识与科研创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06-25. [3]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0 - 43.

[4] 胡长生.论科学创新中的问题意识.[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6,02.

[5] 国际会议.2013基于问题意识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C].西安:长安大学,2013 [6] 魏书生,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8; 112-114

[7] Popper Karl R. Conjecture and Refutation,--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1963 New York.

[8] 郑荣玉.物理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1):72~76.

[9]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4.

[10] Michael Polanyi. Study of Ma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