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训练学笔记(权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训练学笔记(权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以动作结构特点为基本依据 训练手段的分类体系

一级 二级

单一动作结

构类

多元动作结

构类

周期性 混合性

具体手段范例

跑步、游泳等徒手、器械练习 各种跑+跳等徒手、器械练习 各种跑+投等徒手、器械练习

固定性

各种跑+跳+投(挥、踢)+滚翻等动作的组

合、套路练习 各种跑+跳 +投(挥、踢)+滚翻等动作的

组合、游戏练习

变异性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第一类:整体控制方法

模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 第二类:具体操作方法

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

(一)模式训练法释义

模式训练法: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 1、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2、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3、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4、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 5、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 6、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7、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二)模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 1、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模式训练法组成构件

(1)训练的目标模型:给出未来运动训练过程目标发展的指标体系 (2)检查手段:

检查项目:机能、技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 检查方式:群体、个体、环境

检查工具:电测、机测、光测、 磁测、化测 (3)评定标准 (4)训练方法

2、模式训练法的特点 (1)信息化特点 (2)定量化特点

17

(三)模式训练法的应用

1、模式训练法的运行过程: 训练模型、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指导 2、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范例 模式训练法的三个步骤:

首先,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测验,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与检测成绩对应的标准分数,同时按照“综合性.均衡性.适应性”的计算方法评出等级,以确诊出运动员现实的基本状况; 其次,根据训练模型确定出下一阶段训练过程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差距,确定训练重点,选择训练手段,实施严格的模式训练;

最后,在预定的时间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测验,以检查模式训练的结果,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问题,继而又进入新的一轮应用过程。

二、程序训练法

(一)程序训练法释义

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二)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基本特点 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的区别: 程序训练法是以训练程序为控制依据。 模式训练法是以训练模型为控制依据。

2、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1)具有系统化特点(2)具有定性化特点(3)具有程序化特点 (三)程序训练法的应用

1、程序训练法的应用程序 正向控制通道:

训练程序、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手段、评定标准---教练员指导 男子跳高三次世界纪录创造者朱建华助跑起跳相结合技术训练的程序设计

弯道跑 弯道切入 弯道切入接起跳 3-5步跑起跳 快速助跑起跳触高 持哑铃3-5步助跑起跳触高 助跑起跳转体 不同弧度助跑起跳过杆 3-5步垂直助跑,背越过杆 助跑起跳用头触高 助跑起跳坐上万能架 助跑起跳背卧于万能架 钻“窗” 计时全程助跑

第三节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分解训练法

(一)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二)分解训练法的类型 单纯分解训练法 递进分解训练法 顺进分解训练法 逆进分解训练法

(三)分解训练法的应用

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 1、 单纯分解训练法的应用

18

特点:(1)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

(2)练习的顺序不必特别要求,便于 教练员安排训练 2、递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

特点:对练习内容各个环节的练习顺序不刻意要求,但对相邻环节的衔接部分有专

门要求 3、顺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

特点:(1)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 程的顺序大体一致

(2)后一步骤的练习内容包括前一部分的内容

(3)便于建立技术动作与战术配合过程的完整概念形成动力定型和战术意识

4、逆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 特点:(1)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顺序相反 (2)多用于最后一个环节为关键环节的技术和战术的训练 二、重复训练法

(一)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二)功能:1、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2、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3、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促使磷酸盐系统和乳酸能系统混合代谢功能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4、不同类型的训练课,有助于分别提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水平 (三)基本类型 1、短时重复训练

2、中时重复训练 3、长时重复训练

(四)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特点 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特点

类型\要素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供能形式

短时间重复训练

中时间重复训练

长时间重复训练

<30秒 30秒-2分钟 2-5分钟 最大 次大 较大 相对充分 相对充分 相对充分 走、按摩 走、坐、按摩 走、坐、卧、按摩 磷酸盐代谢系统为糖酵解代谢系统为 有氧、无氧比例均 主供能

(五)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1、重复训练法在体能类项群中的应用 (1)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 速度性、力量性项群

? 特点:(1)一次练习的时间短(在15秒内)(2)负荷强度最大,动作速度最快(3)

间歇时间充分,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 目的:(1)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磷酸盐系统的储能和功能能力2)

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关肌群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 (2)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 比赛时间为20秒-2分钟的周期性运动项群

? 特点:(1)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略长于主项比赛距

19

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衡的混合代谢供能

离2)负荷强度较大(负荷心率在180次/分以上)(3)动作前后稳定,间歇时间充分

目的:(1)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乳酸能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

(2)提高有关肌群的速度和力量耐力和机体的抗酸能力

(3)长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 比赛时间在2-5分钟的周期性运动项群

? 特点(1)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略长于主项比赛距离 ? (2)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负相关

? (3)负荷强度大(负荷心率应在175次/分以上) ? (4)动作结构基本稳定,间歇时间十分充分

目的(1)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项群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混合代谢能力

(2)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群无氧-有氧混合代谢功能状态下的速

度和力量耐力

2、重复训练法在技能类项群中的应用

(1)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 A、短时重复训练法在对抗性项群中的应用隔

? 网对抗、同场对抗、格斗 特点(1)技术动作结构多属非周期型和变异性组合特征(2)技术动作的强度相对很高,技术动作的种类相对较少(3)单一技术动作或组合技术动作相对稳定(4)能量代谢系统主要是磷酸盐供能为主

? 目的(1)将单个技术动作运用的熟练性、变异性与运动素质中速度、爆发力、灵

敏素质以及磷酸盐供能系统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共同提高 ? B、短时重复训练法在表现性项群中的应用 难美性、准确性项群 ? 特点(1)技术动作结构多属固定性组合技术动作特征 ? (2)技术动作的心理负荷强度较高

? (3)单一技术动作或组合技术动作非常稳定 ? (4)能量代谢系统主要是磷酸盐供能系统

? 目的: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稳定性与运动素质中速度力量素质以及磷酸盐系

统的供能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共同提高 (2)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 A、中时重复训练法在对抗性项群中的应用

? 特点(1)技术动作结构多属非周期性和动作组合多属变异性特征 ? (2)技术动作的负荷强度较大,技术动作种类多 ? (3)单一技术动作或组合技术动作相对稳定 ? (4)能量代谢系统主要是乳酸能供能系统 ? 目的(1)提高各种衔接技术与串联技术的熟练程度

? (2)将技术动作的变异性与运动素质中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乳酸能系

统供能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共同提高 B、中时重复训练法在表现性项群中的应用 ? 特点(1)技术动作结构多属固定组合特征

? (2)技术动作的心理负荷强度以及生理负荷强度较高

? (3)单一技术动作或组合技术动作非常稳定

目的(1)提高单个技术动作和组合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稳定性以及衔接技术的熟练

程度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