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训练学笔记(权威)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训练学笔记(权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项 目 特 征 技术评价特点 拳击、摔跤、柔完成动作的目的是击1、初级运动员主要评价技术的合理性,道、散手、击剑 中或击倒对手,使自 常在一般情况下进行评价 己得分及防止对方得2、高级运动员主要评价技术的实效性分。比赛时受对方制及命中率,常在实赛的激烈对抗中进行约,变化甚多 评价 3、高级运动员技术评价采用各类反应时及测力、测速等手段以获取相应参数,以补经验评价之不足 乒乓球、排球、完成技术的目的是打1、初级运动员主要在非对抗情况下单网球、羽毛球、破对方防守后得分及个评价技术的合理、正确性 藤球 阻止对方得分,因在 2、高级运动员主要在对抗及实战情况比赛中受对手及同行下评价技术的实效性及命中率与成功为的制约,技术动作率等, 可用临场统计及录像技术完成变化多 此项任务 3、常须用光电技术检测手段等研究技术动作与运动员所持器械及球的飞行运动的关系

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 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一、竞技战术概述

(一)竞技战术的定义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二)竞技战术的构成

1、战术观念: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 观念。

2、战术指导思想: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3、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4、战术知识: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形态。 包括: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了解的程度。

5、战术形式: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为方式。 6、战术行为: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取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三)战术分类

1、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1阵形战术2体力分配战术3参赛目的战术4心理战术 2、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1个人战术2小组战术3集体(全队)战术 3、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1进攻战术2防守战术3相持战术 4、按战术的普适性分类1常用战术2特殊战术 二、运动员战术能力

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竞技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53

(一)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奇正3.攻守 进攻时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防守时固若金汤,针插不进 4.虚实 兵不厌诈、避实击虚、出奇不意、攻其不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5.得失

(二)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1.神经过程2.注意3.智能 竞技战术的敏捷性、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均同运动员的智能息息相关。4.学习能力5.思维能力快速性,逻辑性和直觉性相结合,操作性,情绪性

(三)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1.形态学因素2.体能与技能因素包括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

第二节 战术训练方法

一、分解与完整训练法:指把一个完整的战术组合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

二、减难与加难训练法:指以低于或高于比赛难度的要求进行训练的方法

三、虚拟现实训练法:运用高科技设备,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比赛场景提前在电脑屏幕上“虚拟”出来,帮助运动员提高预见能力,在各种情况下灵活有效地运用战术的能力的训练方法。 四、想像训练法: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运动表象。

五、程序训练法:将各种训练方法编排成一定的程序,按程序进行训练的方法

六、模拟训练法: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基本结构 1被模拟系统2同态系统3主练系统 (二)被模拟系统与同态系统的关系 (三)模拟训练分类

依被模拟系统分为:1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2比赛动作的模拟训练、3比赛环境的模拟训练 另一种分为:静态模拟训练2动态模拟训练 (四)模拟训练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程序:明确模拟对象

确定被模拟系统的边界

设置同态系统并进行相似分析 主练系统与同态系统一起练习

要求:1、模拟训练虽然能帮助运动员或运动队针对特殊对手提高战术能力,但如果运动员或运动队不具有相应的一般战术能力基础,模拟训练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 2、在模拟训练中,要教育作为主练系统的运动员切实树立“从实战出发”的思想,

把同态系统视做被模拟系统,努力提高训练质量,提高针对特殊对手的特殊战术能力。 七、实战法

第三节 战术方案的制定 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

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 3、确定战术原则

4、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为 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

54

7、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

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赛前隐蔽内容

技术隐蔽 战术隐蔽 阵容隐蔽

器械隐蔽

向对手提供假情报 二、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一)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

(二)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战略决策:对参加依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主要为比赛目的、战略原则)所进行的决策。宏观的决策

战术决策:针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决策。微观决策。 (三)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四)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五)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第四节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包括:制胜因素: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二、培养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的构成:1、战术信息选择2战术行为决策 具体内容:

1、技术运用的目的性2战术行动的预见性3判断的准确性4攻防转换的平衡性5战术变化的灵活性6战术配合的协调性7战术行为的隐蔽性8培养战术具体方式:

系统了解专项竞赛基本规律与战术特征比赛中战术变化的规律及正确的应变措施 专项战术的发展趋势积累专项战术理论及经验知识大量熟练地掌握基本战术 三、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高度的实效性3、高度灵活性 四、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战术配合水平取决与两个方面:

1、运动员在战术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的协调程度 2、战术意识——心理过程的协调

集体战术的基本要求:1、严密的组织性 2、高度的一致性3、高度的协调性 五、重视战术组合

战术组合分为:

程式性组合:将各种战术行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按一定的顺序构成的战术组合. 如足球中的阵形战术、篮球中的联防、盯人战术等。根据特定对手而专门 制定的战术组合也可归人此类。

创造性组合:根据比赛临场变化情况,不按固定程式,创造性地将几套战术组合在一起。 程式性组合既可表现于训练之中,又可表现于比赛之中;而创造性组合则更多地表现于比赛之中。程式性组合能力是创造性组合能力的基础。运动员对程式性组合掌握得越多,

55

越熟练,就越能开发创造性组合。 六、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战术创新分为:战术创新2特殊战术创新 关于创新技法,有如下几种:

1、逆向法:在不改变战术原有的基本结构的 前提下,使其向不同方向发展,从而 创造另一种的战术方法。

2、递进法:在不改变旧的战术的性质的前提下,使其在某个方面进行程度上的递进式的变化,从而创造另一种新战术的方法

3、组合法:保持两个以上旧战术原有的性质,通过组合使之成为另一种新战术的方法 4、复合法:把一个以上的旧战术复合融会在一起,从而 改变了原有的性质,形成一种新的战术方法

5、移植法:不改变原有的战术,而把它用于其他战术或其他项目的方法。

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

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能力的组成部分。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状况下,心理能力在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1、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不同 的要求 2、不同水平选手比赛时心理能力不同作用 (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

1、依心理训练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划分:

一般心理训练:发展运动员普遍需要的心理品质,即适应于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特征,以及健康、稳定的心理过程。

专项心理训练:发展专项训练和成功地参加专项竞赛,特别是高水平竞赛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特定的心理过程。

2、依心理训练目标与训练及比赛的关系划分: 比赛期心理训练:集中调整运动员的心理过程。

赛期心理训练:依特定比赛的需要,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包括:赛前的心理准备、赛中的心理控制、赛后的心理调整。

日常心理训练(训练期心理训练:相对偏重于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一)意念训练法: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 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 意念训练时应注意:

1、在进行冥思练习时,一定要产生一种思维运动效果,要有意识地发展思维。

2、使冥思练习与各种运动感觉结合起来,把头脑中的想像变成运动中机体的“活力” 3、自我暗示也属于意念的范畴,比赛前进行意念训练,一方面可以想像动作的完美过程, 另一方面用暗示语也可以进行自我动员与激励,取得技术想像与心理调控的双重效果。 4、平时意念训练可在暗室间里进行,最好在一个舒适地方坐着或躺着进行。

(二)诱导训练法: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

5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