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遥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是高新技术,目前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的特点。遥感技术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利用遥感影像测定旅游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清查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作旅游规划基础底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遥感数据进行动态的旅游规划;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强大数据源,开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旅游决策服务等。本文就遥感数据在旅游开发中的各个阶段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遥感技术;规划;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技术,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资源重要的宏观调查手段和信息源,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等突出优点。传统的对旅游资源的调查方式费时、费力,且研究精度不高。目前随着遥感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特点

卫星遥感技术(RS)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及测量数据的新阶段。卫星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有很大提高。利用CCD阵列传感器可达到1m的分辨率,军用甚至达到10cm的分辨率。遥感技术一系列的特点,具有应用和发展的潜力。

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探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居高临下获取的卫星图像,跨越了交通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在卫星图像中,各种景区景观一览无余,为分析研究各种旅游景点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2.以远离观察对象的方式进行探测。因它不接触研究对象本身,因而也不损害研究对象及其环境条件,保证了获取信息资料的客观性、可靠性。这一点对旅游资源的原始环境状况变化监测尤为重要和宝贵。

3.具有“多点位”、“多波段”、“多时相”、“多高度”的遥感资料获取和“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处理的特点。应用遥感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经济、有效地获取调查数据,能及时掌握旅游资源现状,监测其数量、质量动态变化,为旅游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可直接进入数据库。TM数字影像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成图比例尺的限制,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提取信息,生成矢量图,并自动地量算面积,生成旅游规划地图,或建立旅游导游图,为进入旅游信息系统数据库或为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二、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具有的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廉价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旅游规划的方式。遥感影像能反映景区的全貌,使规划人员能从宏观整体的层次了解景区概况,对风景区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直接利用遥感影像制作旅游规划地图和直接读取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作图方式。

(一)、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规划的主体,由于下覆地形、构造的不同,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而由各类自然因子组合而成的自然景观又因时间的变化,在色彩,形态,气势上都有不同的景观组合,具有空间地域性,季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而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多时相的特点,清楚地反映了旅游资源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过程,在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广,变化快和信息量大,传统的旅游资源调查方式是野外人工调查和测量,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地势险峻地区调查人员无法进入而成为死角。而应用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多波段信息的差异,建立对应解译标志,分类识别出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即可分别进行各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的分析评价,并可在人迹罕至、不便调查的地区达到同样的效果。进一步还可利用遥感技术视域广、便于进行区域对比的特点,分析单项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空间组合特征。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发挥优势,结合实地检验,进一步提高了旅游资源调查的质量与速度。

国内已有专家学者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如张宏群等运用TM、CBERS-1影像资料对黄果树风景区自然旅游环境状况的调查;方洪宾运用TM影像对海南岛的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解译分析,指出旅游资源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不均衡性。这些研究都证明遥感技术运用在旅游规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为旅游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底图中的应用

进行旅游规划须要大量的规划底图,常规的方法是把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扫描到计算机里,做成数字化底图,特定内容的专题信息覆盖在底图之上。而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为基础内容的一种地图形式。根据所选取的遥感图像直接判读出有关专题内容制作成基础底图。特点是内容丰富,形象直观,具有遥感影像和地图的优点。有2种表现形式—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遥感旅游图。

目前国内己有几个地区制作了遥感影像导游图,如桂林工学院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编制了桂林导游图。北京市测绘院也利用Landsat一5号卫星的TM影像绘制了《北京卫星影像旅游地图》。1997年西南林学院运用Landsat-5的TM4、3、2合成的假彩色影像进行遥感调查,从影像上能看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向南奔腾并进”的壮观场面,其中金沙江还回首北流。

(三)、遥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虚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为使用者提供可以进入的虚拟环境。在虚拟技术的导向下,可以沉浸,查询、浏览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辅助用户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在旅游规划中,把遥感技术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利用卫星航片和实测的数据建立地形地貌模型库,加上人文景观数据,建立规划景区,使规划

人员能以真实的感觉走进虚拟的景区中。如可感受到游览路径是否恰当、凉亭是否遮挡视线、污染企业设置在什么地方对旅游地影响最小等,使规划人员认识、判断各种规划方案的优劣,先期检验方案的实施效果。虚拟现实技术能使规划人员借助各种设备感觉信息空间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并在旅游地的各种虚拟景观环境中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另外,运用遥感和虚拟技术相结合可以再现不存在的旅游景观,如原三峡风景区的虚拟游。

(四)、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旅游规划信息系统

旅游规划信息系统是一个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多媒体信息等技术对旅游规划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管理、维护及辅助决策支持的系统。TPIS是为旅游规划服务的,通过对旅游规划地所需各种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信息的存储,并结合专家知识库、数学模型及旅游规划的政策法规,进行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辅助规划设计,达到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旅游规划中的复杂工作。因而它改变了传统的、静态的、二维的旅游规划方式,实现了动态的、网络化的、四维的规划方式,提高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论

虽然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应用速度并没有跟上遥感技术的发展速度。从国内外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各景区主要利用航片和低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而关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如IKONOS、QUICKBIRD等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几乎没有。遥感技术作为新的科技手段,在旅游规划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所以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规划及旅游信息系统创建等,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施益强,陈崇成,陈玲.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02,54(4):7-13.

[2]工文杰,张建辉,李雪.遥感在生态与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6):48-51.

[3]梅安新.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郭达志.矿区环境灾害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5]李文杰,潘洪捷.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4,(1):86-88.

[6]骆华松.遥感技术、数字地球与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69-72.

[7]谷上礼.遥感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3,(1):5-6.

[8]张宏群,安裕伦,谷花云,杨广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环境状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98-102.

[9]方洪宾,周彦儒.遥感技术在海南岛环境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

资源遥感,1998,(3):46-50.

[10]邓运员,刘沛林.2004.GIS与RS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制图中的应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5(3):89一93

[11]王蓓蓓.基于3 S技术的旅游开发建设区土地利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08.05.01.

[12]吴虹,陈儒庆.桂林卫星遥感影像导游图的编制及应用[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4,(3):327-332.

[13]陈鸣,研制卫星影像旅游地图的初步实践[J].北京测绘,1991,(3):14-15.

[14]孙家 .遥感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5]徐素宁,韦中亚,杨景春.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92-96.

[16]杨克俭,刘舒燕,陈定方.虚拟现实与城市规划[J].系统仿真学报,2000,12(3):207-225.

[17]张新长.面向目标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增刊):70-74.

[18]刘琴,沙润,孙斐.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研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3):30-33.

[19]宋关福,钟耳顺,王尔琪.WebQS一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8,(3):251-254.

[20]曹小燕,黄元斌.遥感影像在电子地图生产中的应用[J].铁路航测,2003,(3):25一26.

[21]陈禹.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1):130-135.

[22]黄少华,黄仁涛.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测绘通报,2003,(4):54-56.

[23]黄怡然,黄杏元.基于Internet的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114-11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