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重庆市綦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重庆市綦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褶皱(zhě) 雾霭(ǎi)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 ....(gá)

B.迁徙ng) 俨(xǐ) 蛮横(hè然(yǎn) 随声附和(hè) ....C.争讼ng) 幽悄(sò(qiāo) 眼眶(kuāng) 暴风骤....u) 雨(zhò

D.欺侮o) 蠕(wǔ) 连翘(qià动(rǔ) 脍炙人口....i) (ku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赌注 沼泽 喧闹 叹为观止 B.唯幕 烘烤 腐蚀 格物致知 C.枯躁 飘移 萦绕 挑拨离间 D.奠定 缅怀 襁褓 穿流不息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元宵节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B.国庆长假,对于欧美一些零售商和奢侈品牌而言,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周”。大量....的中国游客,给当地低迷的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C.去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有的晴空万里,有的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D.小明在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就目空一切,自以为他是天下第一,这是很不好的。 ....4.下列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②人贵立志。

③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④可见,对于一个人的事业的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⑤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A.①③⑤②④

B.①⑤③②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⑤④

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试卷第1页,总9页

例句:山是生物进化的一部史书:岩层是书页,化石是文字,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是精美的图案。

6.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作答。

(1)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 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 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一事,这也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选自《傅雷家书》) 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初二(6)班将举办一次“以和为贵”主题班会,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此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主题班会需要表演几个节目,请你参考示例设计,再设计一个节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节目一:朗诵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分小组朗诵比赛,了解关于“和”的名言警句。 节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主题班会前,每位同学们写了一句关于“和”的宣传标语,班会课上将评选一条作为班级的宣传标语。经过初赛,有两条标语进入决赛,班委会决定投票选出优胜者。请问你选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①和为贵,万事顺 ②人贵在和,心境则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诗经·蒹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试卷第2页,总9页

(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挥手自兹去, 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美丽景色的语句“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 (2)弗食(____________) ..(3)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__) (4)学学半(____________) ...10.翻译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

B.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C.文章从“佳肴”写到“至道”,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D.引用《兑命》中的话作结,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说服力。 1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

试卷第3页,总9页

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完成各题。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⑵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⑷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⑸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⑹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⑺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

试卷第4页,总9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