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案 段立珩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10的认识教案 段立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

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0)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1)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9)

d.下面老师就要讲一个有关9的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二)探究学习

关于数“10”的有关知识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出示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a. 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b. 做排队游戏(请9个同学到前面来排好队)。 请小朋友们数数这一排有几个人?(9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10个人)

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指名答) 2.10的位置与大小。 a. 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b. 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 ( )<10 3.10的写法。

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为什么?(略)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4.10的分与合。

A.小组合作:每人拿出准备好的10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B.汇报不同的分法。

C.游戏:10的组成。

*师生互动:拍手游戏(老师先拍几下,然后让学生拍,学生拍的下数和老师拍的下数合起来得是10)。

*对口令: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对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三)课堂练习:

1.发练习题卡:按要求涂一涂

给能组成10的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1 4 10 3

2.游戏<<找朋友>>:请出22个同学分成两队(红队和蓝队),每队11人,每人手中拿一个数字(0~10),蓝队转身把红队中能和自己手中数字组成10的好朋友找出来。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同学们各抒己见)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专家点评』

(1) 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教师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扩大了教材的范围,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8 7 9 0 6 2 5 5

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拍手游戏,对口令,找朋友,排队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10,建立初步的数感。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特别是10的认识这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已接触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的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小组合作摆小棒,找朋友游戏等。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的开始教师让学生做与10有关的动作或用10说一句话,让学生说出与自身和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段立珩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