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中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对北魏经略南方来说,平城在地理位臵上也显得太远。(2)经济上,平城偏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3)军事上,与北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往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

迁都遭到许多鲜卑贵族大臣的反对。孝文帝设计以“南伐”为名。493年,孝文帝统帅20万大军,南下伐齐。大军抵达洛阳后,正值秋雨连绵 ,道路泥泞,大臣和诸多将士都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见时机已到,遂将自己迁都洛阳的打算和盘托出,并表示你们只能在南下伐齐与迁都洛阳之间作出选择。群臣虽然都不愿意迁都,但是相比之下,觉得迁都比南征好,只好同意迁都。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前往洛阳。

第五,移风易俗。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易服装。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2)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群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他下令官员上朝时改说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仍可讲鲜卑话。(3)改姓氏。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氏,为全国首姓,门第最高;其余鲜卑姓氏也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自己带头将汉族大地主之女,纳入后宫;又为他的几个弟弟取中原汉族女子为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组统治着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第六,仿效汉族政治制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模仿汉族官制。

(4)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选修1】第一,改革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经过魏孝文帝的改革,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1)农业生产比以前进步;(2)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绢布的产量大为增加,制瓷业也有很大发展。(3)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在洛阳出现了许多大的市场。北魏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都有商业往来。

第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民族大融合。 2.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

(1)农业的总体特点 第一,北方农业历经破坏和恢复。均田制对于缓解农民的土地问题和促进北方农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江南地区的农业的到了开发。

在生产工具方面,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的进步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南北朝的灌钢法发展起来。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3.佛教兴起及其对儒学的影响

- 13 -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教相互渗透。

4.科学技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一书共92篇,主要记录了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5.文学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时期,晋画家顾恺之创作了《女史箴图》等作品,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思想。

第三单元 隋唐时期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选修4】李世民自小演习骑射,研读兵书,劝说李渊在太原东南的晋阳起兵,推翻了隋朝。李世民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天策上将”。李建成感到了威胁,与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的联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射死李建成与李元吉,李渊诏立李世民为太子。

(2)统治思想很统治政策 李【选修4】世民即为唐太宗,对吸收隋亡的教训,与大臣议论历代兴衰的往事,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深信不移。他选贤任能,虚怀若谷,励精图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所采取的措施有:“内亲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用魏征;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 14 -

用法务在宽简。制定《唐律》减少大量死刑条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3)民族政策 【选修4】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630年,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大首领“天可汗”。

(4)贞观后期的变化 【选修4】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以纳谏而言,“渐恶直言”,大兴土木。649年51岁的唐太宗以丹药中毒而逝。 3.藩镇割据问题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农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唐末以前,我国的丝织品主要产地在北方。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3.思想的演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代,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4.科学技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文学艺术

(1)诗歌 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字太白,性格豪放,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忧国忧民之心。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2)书法和绘画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 15 -

隋唐时期,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第四单元 宋元时期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1.宋元的政治改革

(1)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及其影响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选修1】宋朝建国后,赵匡胤和他的继承者们吸取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皇帝的专权统治。首先,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理军队,调兵的没有统兵权,统兵的没有调兵权。其次,集中行政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就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3)元代宰相权力的加强

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2.北宋的危机和改革

(1)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选修1】北宋初年的改革,加强了皇帝专权,加强了统治。但对北宋政权来说,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第一,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第二,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当时,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形成了冗官局面。

第三,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一方面是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

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弱”局面。

- 16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