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评定、资料管理都作了规范的要求。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更加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细则,其具体的监控步骤与措施如下:

初期审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做到一人一题,而且设计题与科研题占80%以上。对题目的工作难易程度、可操作性、工作量等进行严格审查与把关。

中期检查:系部每两周组织对设计室和实验室进行检查,主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出勤率、学生的课题进度等进行检查,并召开学生座谈会,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及时整改。

后期检查:主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学生答辩资格(包括学生设计阶段中的态度、出勤率、论文质量等)、指导教师的评语等进行审查。

答辩工作:系部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并成立若干个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严格按照学校评分标准对公开答辩和分组答辩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答辩评分。最后组织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自查,学院和督导进行复查。

5.2教学质量监控

每学期开学前教研室主任认真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表、教案、讲稿或者多媒体课件以及其它教学工作的准备、落实情况。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员采取随堂听课、查阅学生笔记、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法,了解每位教师的讲课情况,同老师一道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严把考试和考查课的命题关。每学期结束之前,教研室主任组织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考试和考查成绩进行质量分析以及学期教学总结。每学期结束,各教研室主任督促老师将教学资料归档。

通过院、系两级督导和学生教学联络员三条线全方位监控和指导教学过程,重视两级督导教师和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授课,举行公开课,开展教师相互间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开展观摩评教,进行学生评教的测评和反馈工作,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不仅使青年教师讲课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使他们的专业

9

知识和外语能力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教师集中时间,开展本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学研究活动。

5.2.1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在教学质量评价进程中,突出自下而上的全面评价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教学督导组,运用听课、评课等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做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科学评价,并对每位教师教学状况做出优秀、良好、一般、差的具体评价,促使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控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

5.2.2加强了教学信息的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比赛以及教学课件等资源共享,使教师能充分汲取各家之长,通过对课堂测评、信息统计等反馈,使各教师了解自己在全院教学中的相对水平和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完善自我。

5.2.3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促进了教学研究工作

通过各方面对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直观判断,促进了教师主动地探讨和研究教学工作;也促进系部对各反馈系统搜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开发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教学工作。

5.2.4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几年来的运作,“质量意识”已深深扎根于本专业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脑海之中,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评价较好。

5.3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 5.3.1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

根据教学规律所揭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提高

10

的难点与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而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应以“教师为本”,注意体察教师心理,解除顾虑,以评优评先和树立先进典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四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教案评比等教学优秀奖励活动,初步建立起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另外将每学期学生课堂测评结果与网上评价结果分别反馈给各教学系及教师本人。近年来随着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加大了对测评信息利用的力度,已将教学测评结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劣。通过对教学、教研成果奖的评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励和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3.2建立规范的教师教学评价约束机制

四年来,我们本着“教育思路要活、教学管理要严,严得有理,活得有序”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与严格相统一,灵活与有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条例,对学生课堂测评排名靠后的教师也与系部二次分配相结合扣发奖金,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量”,更追求“质”;在职称评审及其它教学评奖项目资格申报中,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学生信息统计报表中发现问题的教师及时由院领导、教学系主任给予帮助和纠正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授课质量。

5.3.3建立全面的学习效果分析机制

经过四年积累,本专业从社会评价、院内评价两个方面构建了多位一体的学习效果分析机制。社会评价分析机制主要包含两种分析方式:学生的就业出口、历年获奖和考证情况;院内评价分析机制包含三种分析方式:学业分析表、教师试卷质量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4近4年内基于质量评价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

我们通过坚持过程、效果相结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构

11

建了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体系,初步建立起领导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层次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并通过质量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5.4.1规范了教学过程,完善了教学管理

通四年来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增强了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质量意识,规范了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估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完善,加强了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建设,使系部准确地获得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指导和控制教学工作,保证了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平稳地进行。

5.4.2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经过四年的企业调研、行业需求并结合学生意愿,我系积极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索,基本明确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人才培养定位(日用化工方向)。为将原先初定的服务北部湾石油化工方向转变为日用化工方向,化工教研室每学期期末均会开会讨论下学期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及时调整相关课程,并对聘用的上课教师进行严格把关,逐步转型为日用化工方向。近4年来,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调整最大,共有10门课程进行了异动,如删减了《石油加工工艺学》、《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增设了《精细化工实验》等课程,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如《化工综合设计》6学分调整为《化工工厂设计课程设计》2学分+《化工专业实训》2学分;2012级次之,2013和2014调整较少,基本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经过课程体系的修订,现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很大程度上注重了学生专业基础的学习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是是逐渐趋向日用化工方向的培养定位。

5.5 近4年内开展专业评估/认证的情况 尚未开展过专业评估或认证。 支撑材料5:相关制度、措施的证明材料。 六、人才培养质量 6.1 学生专业素质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