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6套题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行为金融学6套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消除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 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股市。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的制度性缺陷, 弥补纠正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 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角色, 从制度、法律方面健全、规范证券市场, 而不是过多地干预股价的涨跌, 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跌。

(三)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 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通过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 起到减少羊群行为, 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2.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1) 乐观主义和证实偏差的存在。购买是建立在对某个公司或股票的肯定、积极的假定上:成长、成功、获利,它是在乐观主义指导下完成。一旦股票被购进,证实偏差使人们坚持以前建立的积极论点而过滤某些新闻。

(2) 信息过载也阻碍出售的一个因素。各种信息载体—互联网、电视、报纸、电话,股评人士的意见、朋友的建议、内幕消息等等,承载着各种不同的信息,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尽管有利于投资者对问题的全面判断,但很可能加剧过载的问题。

(3) 锚定效应的存在。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后,其对市场价格的预期常常受到三个数据信息的影响:股票曾经达到过的最高价位、自购买后的最高价和自己的购买价格。

(4) 禀赋效应的存在。人们对于自己的物品,即使没有特别的逻辑或理由,总是分外珍惜。

(5)后悔厌恶心理的存在。出售意味着我们用实际行动设定了最终得分,一旦出售,这支股票如果回涨了就会令他无比的后悔。

四 案例分析 (2×16’)

1.疯狂的普洱茶

一百多年前,云南运输以马帮为主的时代,茶商把一些劣质的或隔年报废的茶叶及茶碎末渥堆发酵后压成饼,低价卖给贫困的马锅头使用。因为便宜而且紧密好带,很适合随身携带饮用。通过马锅头的传播,又把普洱茶带到部分藏民地区,因为便宜,当地人用它来配酥油茶。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它一些不错的特点,如颜色、味道等,普洱茶的市场逐渐扩大,但是从来都没有形成过可以登堂入室的大气候。到了近代,随着马帮的消失,多数云南人已经不喝普洱茶了,甚至普洱人也不懂普洱茶,它主要的市场是销往内地部分藏区、广东、香港及遍布粤籍华侨的东南亚,在国产茶市场毫无地位。

2005年3月,思茅市茶叶节策划了被誉为有关普洱茶的最大的行为艺术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云南的一些茶商披蓑戴笠、牵马驼垛,扮演成马锅头的样子,沿着旧时的马帮进京的路线一路北上,声势浩大地率领120匹骡马驮着6吨优质普洱茶,于10月18日抵达北京。媒体对此争相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在这种炒作行为的带动下,普洱茶价格一步布走高,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2006年9月,昆明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的双绿牌宫廷散茶一百克茶叶以22万元被成功拍卖。 2007年3月,普洱茶价格开始增大飙升的力度,与2006年相比,猛涨3-5倍。老牌“大益7542”从2006年的4000多元一件涨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内三次提价的加速度。收藏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一块七子茶饼拍出160万元的天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顾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丁俊之说:“在芳村茶叶市场卖茶叶的,3年前几乎全部骑自行车,现在一辆辆宝马车停在档口。”“普洱茶成了神话,普洱茶成了钞票印刷机!”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在博客里面的这句话,道出当时茶叶市场排山倒海的“普洱热”。

2005年到2007年期间,一个游客如果去云南,毫无例外地会从各色人等、各种信息渠道听到千篇一律的令人耳热心动的财富说教:陈年普洱茶“比黄金还贵”,是“能喝的古董”;一块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已经和本田车差不多;在香港的一些茶行里,不经意拿出的一片茶砖就能换来一辆奔驰车。

这期间,许多茶厂玩起了对倒游戏。以每公斤100元的价格,将普洱茶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却并不主动推销这些产品,而是等待茶厂“回收”,回收的价格可能是200元、300元甚至500元。这样,在普通散户看来,普洱茶的价格似乎节节攀升,其实交易只在庄家内部对倒而已,一些按捺不住的散户就会高价抢入。在普洱茶价格疯狂蹿升的日子里,一些大茶行的员工们需要做的事就是一天去昆明茶市看一次价格,彼此谁也不敢出手卖货,剩下的时间就是整天沉浸在发大财的美梦中不能自拔??在当时全国数千万的“普

迷”心目中,普洱茶已经具备了和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之类的高档奢侈品一样的全球性名贵地位和身份特征,甚至有人产生了拜物教徒的幻觉。

面对疯涨的普洱茶,茶商们的“抢新”行动异常疯狂。4月份是收春茶的季节,全国各地的茶商蜂拥到云南抢货,而云南本地各大茶厂也派人到茶山争抢原料“茶菁”。一大早,五六个采茶人同时爬上一棵茶树采摘,收茶人在树下或坐或站,焦急地等待春芽被摘下来。普洱茶市场疯狂的程度可以从买茶的方式略见一斑,那就是,茶叶还没有发芽的时候就已经付钱了!很多茶商冬天就跑到茶农家里收购茶叶,而这时的茶叶甚至还看不到一点新芽的踪影,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装着现金,睡在茶农家里,等待着树上的春芽。

2007年下半年,大崩盘开始了,普洱茶价格持续下滑,2008年普洱茶毛茶价格仅为头年上半年的1/6,普洱茶毛茶价格从2007年4月的每吨六万多元跌到2008年的一万多元。有业内人士估算,此轮价格的“雪崩”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凭空蒸发了150亿元左右。“今年的普洱茶太恐怖。”一位茶商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刚睡醒就是9500元了。”

时至2009年,在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宁洱等地,往日的过度喧嚣都已经终止。尽管外地游客每天还要被导游强制性的引导到大大小小的茶行购物,宣讲普洱茶的种种诱人之处,但那些人为附着在一种普通植物饮料身上的不着边际的大话、神话已经无人认同,它的基本消费品功能重回正位,投资品功能逐渐被世人淡忘。

问题:

(1)哪些力量共同推动了普洱茶泡沫的形成?在普洱茶泡沫中,人们存在怎样的非理性行为?

(1)推动普洱茶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媒体炒作;2)茶商的羊群行为;3)购买者的投机心理以及非理性预期;4)专家内部的对倒行为;5)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人们存在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1)羊群行为,受媒体炒作等因素的影响,收藏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2)非理性预期,在普洱茶价格疯狂蹿升的日子里,茶行彼此谁也不敢出手卖货,剩下的时间就是整天沉浸在发大财的美梦中不能自拔;3)投机行为,面对疯涨的普洱茶,茶商们的“抢新”行动异常疯狂。

(2)中国的普洱茶热潮与16时机的荷兰郁金香热潮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1)两者都是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而引起的市场泡沫,最终都以泡沫的破灭告终。2)投资者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丧失都在两次泡沫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同点:相对于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而言,在普洱茶泡沫的形成过程中媒体炒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在中国,类似于普洱茶的投资热潮还有兰花、冬虫夏草、和田玉等,请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各种热潮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怎样才能理性诱导人们对实物的投资?

人们在对实物进行投资时,人们应该清楚该实物的投资价值以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对其进行投资前要对该实物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投资者在对实物投资时切忌盲目听从媒体宣传,避免严重的投机心理。

2.Klahr 需要一个心理医生1[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福罗里达州工作的数学教师Melvin Klahr 就对斯特德曼基金公司的互助基金进行了投资,但投资收益率十分不理想。到1974年底,他的基金头寸是1000美元,而到1997年6月,他的头寸价值却缩水成了434美元,不足1974年的一半。如果在1974年,他把1000美元投资在平均资本增值的基金上,那么他现在持有的头寸价值就可以增长到原来的29倍,达到29000美元。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他为什么没有卖出斯特德曼互助基金而购买其他的基金或股票等投资品呢?Klahr 先生说:“因为我很愚蠢??每次我想卖掉时,噢,我想可能会上涨一点。”事实上,该基金也确实有过上涨,1997年1月,斯特德曼工业基金和联合基金分别上涨了13.6%和14.7%,但上涨的时候他更加等待基金能够上涨更多一些,他渴望在关闭头寸前将其亏损扳平。因此,

他始终没有卖掉互助基金的头寸。当Klahr意识到不愿意卖出持有的斯特德曼的头寸是不理智的时候,他说:“可能我并不需要一个金融策划者,而是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问题:

(1) Klahr为什么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什么?该偏差有什么特点?

Klahr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是因为互助基金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参考点依赖导致的损失厌恶。

(2)试分析这种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人的投资决策。

这种心理特征会使投资者在损失时寻求风险,而盈利时厌恶风险,出现处置效

试卷六

一 名词解释(4×5’)

1. 股票的规模效应 2. 框定依赖 3. 事后聪明偏差 4. 羊群行为 5. 惯性投资策略

1. 股票的规模效应:股票的总收益率和风险调节后的收益率都与公司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2. 框定依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3. 事后聪明偏差: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必然和明显的——而没有意识到对结果的回顾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使他们认为事件是很容易预测的,但人们无法说出是什么样的信息导致了结果的产生。

4. 羊群行为: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信息的行为。

5. 惯性投资策略:利用动量效应所表现的股票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粘性,预测价格的持续走势从而进行投资操作的策略。

二 简答题 (3×8’)

1. 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风险约束? 2.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3. 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有哪些特点? 4. 投资者如何进行理性地选股? 1. 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风险约束?

(1)基本面风险。主要包括股票价格的不可预测性风险和不存在完美替代资产的风险。

(2)市场风险。股票价格从与价值偏离到与价值一致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

(3)模型风险。人们越来越依靠金融模型来进行资产定价,但是模型可能本身存在风险,且驱动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是人,而不是数学。

2.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作为权重,对各个可能性收益的效用进行加权。然而实验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即与两个都是风险收益的情况相比,当其中一个是确定性的收益时,预期价值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会不同。

3. 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有哪些特点? 决策权重函数具有以下特点:

(1)小概率事件的高估及其劣可加性;

(2)次确定性,即各互补概率事件决策权重之和小于确定性事件的决策权重;

(3)次比率性,当概率比一定时,大概率对应的决策权重的比率小于小概率对应的权重比率;

(4)端点性质不良,逼近确定性事件的边界,属于概率评价中的突变范围,决策权重常常被忽视或放大。 4. 投资者如何进行理性地选股?

(1)企业准则:业务简明易懂、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令人满意的长期发展前景。 (2)管理准则:管理者的理性行为、坦诚、避免惯例驱使。

(3)财务准则:集中于权益资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收益,寻找经营利润率高的公司的股票,对每一元的留存收益,确认公司已经产生出至少1元的市场价值。

(4)市场准则: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进。

三 论述题 (2×15’)

1. 试用前景理论解释处置效应.

2.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1. 试用前景理论解释处置效应.

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后,购买价格就成为其决策的参考点。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会导致投资的收益或损失。在收益区域或损失区域都存在价格上涨和下降两种可能,根据价值函数的特点,两个区域上,价格上涨或下降,也就是收益增加或减少,导致价值的不等额变化,基于这种价值取向,于是人们在两个区域做出不同的选择。以股票买价为参考点,在收益区域,由于曲线的凹性,股票未来价格同等金额的涨或跌所引起的价值变化是不相同的,收益下降所带来的价值下降大于收益上升带来的价值上升,为了避免价格下降带来的恐惧,于是人们倾向于卖掉股票;相反,在损失区域,由于曲线的凸性,收益上升所带来的价值上升大于收益下降带来的价值下降,于是人们倾向于持有股票等待价格的上涨。

2.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现实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处置效应很常见,表现为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在证券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只关注利好和能增强自信心的消息,采用短线的交易办法频繁交易,自¨投资卖自己并不了解的证券,一有价差就抛售持有股票。但事实证明,他们卖出的股票往往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另一面,投资者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和挫败感,防止自己判断失误的痛苦,在证券被套牢时,又不肯轻易卖出亏损证券。

四 案例分析 (1×26’)

1.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A股与H股价差 ,是指同一家中国上市公司的A股和 H股存在不同价格的现象。在2006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中,自2007年5月印花税调整股票市场经历了大跌之后,A股市场在2007年6月再度大幅上涨,上证指数创下了6100多点的历史新高,而香港恒生指数也创下了21900多点的新高,但是,在两地上市的我国公司在现阶段基本出现了该公司H股价格远低于与A股的现象,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A股和H股指数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不同的股票的A股和H股在不同的时间,却出现了不同的差价。见下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