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6套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行为金融学6套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 信息过载也阻碍出售的一个因素。各种信息载体—互联网、电视、报纸、电话,股评人士的意见、朋友的建议、内幕消息等等,承载着各种不同的信息,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尽管有利于投资者对问题的全面判断,但很可能加剧过载的问题。 (3) 锚定效应的存在。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后,其对市场价格的预期常常受到三个数据信息的影响:股票曾经达到过的最高价位、自购买后的最高价和自己的购买价格。 (4) 禀赋效应的存在。人们对于自己的物品,即使没有特别的逻辑或理由,总是分外珍惜。 (5)后悔厌恶心理的存在。出售意味着我们用实际行动设定了最终得分,一旦出售,这支股票如果回涨了就会令他无比的后悔。 2.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是否与人类的某些心理或行为特征有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这些泡沫及危机的发生都与人类的心理或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南海泡沫的发生,并非所有投资者相信自己认股公司的发行法案切实可行。他们对此心知肚明,不至于如此轻信。它们缺信奉“博傻”理论——价格总会上升、买家总会找到、自己总会赚钱。正是投资者抱着这样一种心理,使得泡沫越积越大,并最终破灭。 四 案例分(2×16’) 1.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开放式基金是基金运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自2001年9月推出首只开放式基金以来,其数量、规模、质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投资工具。开放式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随时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购买或赎回。这也就使开放式基金有一种天然的“优胜劣汰”机制,即业绩好的基金能够得到更多的申购,从而扩大规模;业绩差的基金遭到大量赎回,规模逐渐萎缩,最终退出市场。显然,基金的盈利性是投资者进行基金赎回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那么基金净赎回率同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之间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基金的业绩表现与赎回率呈现在相关,即所谓的开放式基金的了“赎回困惑”(Redemption Dilemma)。 而根据对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2003.1——2004.9期间各季度的基金净值累计增长由最差到最好排名(我国股票指数在这一期间波动幅度小,从而可以排除股票指数涨跌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的影响),将其平均分为10组,然后对其的赎回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的赎回率与基金业绩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基金业绩增长, 赎回率不降反升。也就是说,我国开放式基金出现了“赎回困惑”现象,即:业绩表现好的基金,投资者更倾向于赎回,而业绩表现差的基金,投资者反而减少赎回,出现了净购买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见下表。 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与赎回率关系 业绩排名 1(最差) 2 3 4 5 6 7 8 9 10(最好) 累计净值增长均值 -0.128** -0.074** -0.0362 -0.016** 0.0004 0.017 0.0465** 0.078 0.1095** 0.1419 ********赎回率均值 -0.083* -0.072 0.0607 0.0645 0.1197 0.1675 0.2951** 0.1286 0.0948* 0.0144 *****所有样本占基金份额比重(%) 17.01 12.55 10.95 7.91 9.30 7.60 10.71 7.73 9.58 6.26 注:*显著水平为5%,**显著水平为1% 数据来源:刘志远,姚颐. 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2005.2 问题:

(1)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对其赎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会对其赎回产生负向影响,即排名越高,赎回率越低.因为基金净值排名越高说明该基金的经理

选股能力强,应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申购越多,赎回将会减少。

(2) 请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解释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处置效应造成的,卖出盈利的,持有亏损的。

(3) 影响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因素还有哪些?

影响因素还有市场行情、投资者的学历、经验和自信程度、国家的政策、基金费率、基金经理声誉等等。

2.分置改革中的对价为什么集中在10:3?

股权分置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改革的基本方法是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来换取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权,以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价”,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此次股改极具中国特色,股改双方力量极不均衡,占据优势的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提出补偿方案,话语权甚微的流通股股东若接受方案,则达成支付对价协议,若拒绝方案,则双方都不会得到任何利益,如此一来,股改的决策过程成为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间行为博弈过程。通过对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并已经产生了实际对价支付的1293家上市公司的对价统计发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东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折合成股份的话(流通股东每10股可以得到非流通股票的支付股数),剔除异常值,最高的达到33股,最少的只有0.07股,但是绝大多数对价比例在3股左右,上市公司的平均支付对价折合为2.999股,对价支付的均线显示基本与3股重合。这一结果与实验经济学中最后通牒实验0.3的均衡结果惊人一致。而且据统计数据显示,首批成功实施股改的3家试点公司,非流通股东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分别为10股送2.15 股,10 股送3股和10股送3.1972股,平均为10股送3.1157股。而以后,不论是第2 批试点公司还是全面股改公司,股改公司的对价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具体见下面图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

股改配送比例表

问题:

(1)为什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

主要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时,四家公司的对价就在“10送3”左右,从而使得后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将其作为一个参考点,产生锚定效应,从而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

(2)你认为决定股改对价的内在客观影响因素应该有哪些?股改对价与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等因素是否应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决定股改对价的内在客观影响因素有非流通股的数量、市盈率、行业和成长性等。股改对价与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等因素应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是什么?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是参考点依赖、框定依赖和锚定调整。

(4)从行为博弈的角度如何看待对价支付聚集于“10送3”的水平? 主要从公平偏好的角度进行分析

、 试卷五

一 名词解释(5×4’)

1. 动量效应 2. 孤立效应 3. 事后聪明 4. 禀赋效应 5. 反馈环

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孤立效应:为简化在不同选项中的选择,人们通常忽略各选项共有的部分而集中于它们之间相互有区别的部分,这一选择问题的方式可能引起不一致的偏好,使人们通常忽略选择中所共有的部分。

3. 事后聪明:在事件发生后,人们相信事件的发生是已经注定了的,不可能朝别的方向发展,自己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事情的结果。

4. 禀赋效应:人们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而感受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

5. 反馈环: 股价与投资者反应的相互作用。即投资者价值判断过程中的认知与情绪偏差会导致决策偏差,并进一步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的定价偏差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

二 简答题 (4×6’)

1. 后悔厌恶理论的三个核心定理是什么? 2. 均值方差模型有哪些局限?

3. 经理人比常人更容易过度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4. 投资组合中有哪些行为因素?

1. 后悔厌恶理论的三个核心定理是什么?

(1)胁迫情形下采取行动所引起的后悔比非胁迫情形下的后悔要轻微。 (2)没有做引起的后悔比做了错误的行动引起的后悔要轻微。

(3)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

2. 均值方差模型有哪些局限?

(1)理性人假设的局限。大量证据已经表明人带有非理性因素。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在投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投资者的情绪与收益之间存在必然联系;(2)投资者对待风险态度假设的局限。均值方差模型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其风险态度始终一致,即保守型的投资者不会同时是冒险型的投资者,但它无法解释“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

(3)风险度量的局限。MPT模型以方差或标准差度量风险,平等处理正离差与负离差,这与投资者对风险的真实心理感受相违背。

3. 经理人比常人更容易过度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1)人们在做复杂决策时容易过分相信自己能力,而在做简单决策时对自己的能力却没有把握。企业的决策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经理人做这类决策时容易过度自信;

(2)人都有自我归因的倾向,企业的经理人本来就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了,加上自我归因偏差的存在,那么就更有过度自信的倾向; (3)在企业人才的选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无法对经理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自信心强的人通常更能受到关注,这种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使得过度自信的人更容易成为企业经理人。

4. 投资组合中有哪些行为因素?

(1)当投资者按照资产类别构建投资组合时,可供选择的各类资产在整个市场上的份额将会对资产组合的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 (2)在投资组合的全面风险(或者收益)预测方面,投资限制(比如说对某种资产的持有设置最高限度)的影响比标准的投资组合模型更为显著。这与投资者把这种限制当作一种投资建议是一致的;

(3)投资者对历史的收益状况有很大的反映,过去5年回报较高的股票,其持有量会相对的高一些; (4)投资者行为惯性表现突出,对于一种新的基金,投资者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够完全调整过来。

三 论述题 (2×12’)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2. 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羊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由于投资者盲目从众,自己不经过思考,或者由于环境与计算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的盲目决策,所以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信息披露违规的惩罚力度。信息是股票价格的

运行基础, 是投资者据以决策的根本, 真实、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将大大增加市场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违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增加违规者的违规成本,维护信息披露制度的秩序和权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