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7万人和587.5万人。健全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卫体与计生工作稳步发展。 专栏1 :湛江市“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预期目标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1200 18000 13:51:36 [-13] 180.45 269.25 9.57 0.39 63 0.66 41.8 101.4 9652 100以上 1以 上 50 3 8 [1300] 12.5 12 10 10 8 06-10年均增长% 10 3 12.3 12.6 10.3 8.5 “十一五”完成 06-10年均增长% 13.0 7.4 13.2 13.4 16.3 11.9 2010年 全市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 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城镇化率(%) 消费品价格指数(%) 城镇居民人均 680.97 160.50 297.72 270.70 222.75 10243 23.6:43.7:32.7 1402.77 294.58 576.54 522.72 531.65 20048 21.0:41.1:37.9 [-13] [1665] 679.79 16.87 [4.44] 187.16 1.36 39.5 103 15305 23.9 20.3 12.0 22.04 15.6 2.7 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高中毛入学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 亿元GDP生产 安全事故死亡率 4250 27.7 26 46.1 3.2 6.9 9.77 14200 5687 28 29 85 3.8以内 6 6909 28.9 29 86.5 2.98 7.23 12.7 [-35 ] 0.18 9.7 10.2 7以 内 12 [-55.8] 注:①全市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②“[ ]”号的数为“十一五”时期累计数。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将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机遇,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借助外力、提升发展层次。从国内看,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重视推进城镇化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我市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发展空间。珠三角规划纲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我市利用国内国际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转型的重要阶段,有利于我市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从自身发展环境看,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双转移”战略,出台了《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区位、市场、资源、人力、农业、文化等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将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推进钢铁、石化、造纸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促进海东新区的建设,显著改善我市基础设施,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从国内外形势和我市发展态势来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市进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民生建设的关键时期,是科学发展、后发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甩掉欠发达地区帽子、争当全省发展新增长极的关键时期。 (二)面临挑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也使我市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的困扰。主要是:现代产业体系进入全面建设期,但形成现实生产力还需要时间,未能形成即期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市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交通网络还未形成,还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发展优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城市管理滞后,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违法建筑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管理权重心还未下移到区、街一级,责权利不相称;市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还很困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加快,但总体实力还不够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还很

薄弱,一些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幸福感有待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社会治安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群众的安全感还不够高。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奋力开创湛江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龙头”取得决定性进展,为把湛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重要城市而努力奋斗。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主题主线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必须坚持把建设重大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支撑。坚持谋长远打基础,适度超前及早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把湛江优越的自然禀赋转变为现实发展优势,切实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必须坚持把以城带乡作为重要路径。必须坚持把科教兴湛、人才强市作为先导战略。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开放兼容作为强大动力。必须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幸福湛江作为根本目的。 第四节 发展目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