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范例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文本细读范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日本读书会文本细读式鉴赏案例

文本细读通常分为解体、解题、注释、翻译、赏析五大部分。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体(词调+词体+词韵+韵字,建议在PPT展示时,将韵字直接在词作中标示出来)

此词以《鹧鸪天》为调。《鹧鸪天》为双调小令,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姜夔此词叶词韵第三部: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韵字为期(四支)、思(四支)、啼(八齐)、丝(四支)、悲(四支)、

1

知(四支)。

(解体部分知识点参看《唐宋词格律》)

解题(作者生平简单介绍+本作品创作情况,如:写于何时?为何而作?写了什么?注意首先把握住这首作品的内容,再注意把握题目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等) 此词为南宋姜夔所作。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人。姜夔妙谙音律,善自度曲。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终身未仕。有《诗说》、《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存世。

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据词题可知,词人于元宵之夜有所梦,所梦当为词人在合肥所遇的女子。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云:“白石遇合合肥恋人时,约二十岁。宋绍熙二年(1191)年,白石两次到合肥,作《浣溪沙》?《摸鱼儿》、《凄凉犯》诸词。到宋庆元三年(1197)作此词,距离合肥初遇,已有二十来年。” (解题部分知识可查阅《二十四史》、《中

2

国文学家大辞典》、《四库全书》、《全明词》、《清词钞》、地方志等资料) 注释

[1]肥水:水名,即淝水,在今安徽省。肥水源出合肥市西北将军岭,为今东肥河和南肥河的总称。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蓝家山东南,经合肥市流入巢湖。

[2]相思:树名,又名红豆树,木质坚硬。唐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丹青:指画图。

[4]红莲夜:红莲喻灯,红莲夜借指元宵夜放灯。宋周邦彦《解语花·元宵》云:“露浥红莲,灯市花相射”,即以红莲喻灯。(可参阅《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翻译(自主,请尽量用诗意的语言和韵律进行翻译,大白话的散文式翻译效果可能不佳)

3

淝水东流,无尽无期。当时相遇,悔种相思。梦中相见,怎比画图?梦中惊醒,原是鸟啼。春未绿遍,鬓已白丝。阔别日久,悲伤难抑。岁岁花灯,两处沉吟。相思相忆,各自心知。

赏析

此词是姜夔为昔日恋人所写。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词上阕以水发端,感慨水流无尽,恰似相思无绝。 “当初不合种相思”一语,看似追悔,却流露出难以自抑的思念之苦。在梦中,作者又见到了恋人,虽无画图清晰,却已可稍解相思,无奈山鸟却一啼惊醒梦中人。

下阕写词人从梦中醒来后的心情。换头处“春未绿,鬓先丝”,词人的哀思借巧对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