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蕈菌学基础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一篇 蕈菌学基础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它污染的杂菌和虫、螨等。标本上的症状、子实体着生情况均应详细描述。除了蜡叶标本外,最好还应附有干燥的该真菌的纯培养物,便于观察到该真菌(蕈菌)的培养性状(如菌落特征、孢子颜色等)。

1、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经典分类 担子菌是一类高等真菌(蕈菌),典型的为丝状菌,但有时呈酵母状。担子菌最主要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及担孢子。在真菌的三纲一类分类系统中设有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在安斯沃思(G.C.Ainsworth,)1973年的五亚门的分类系统中上升为亚门。已知担子菌有1100属,16000余种,全球性分布。如多孔菌、蜜环菌等,引起木材腐朽。木耳、银耳、蘑菇、竹荪,是美味的蕈菌。灵芝、茯苓、猪灵等,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些伞菌和腹菌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担子菌分布极其广泛,全部陆生,绝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潮湿荫蔽而少阳光的环境中。从其生境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森林、草原、农田、果园、公园土壤上,包括的菌类有大部分伞菌及相当数量的鬼笔、腹菌、灰包、马勃和鸟巢菌等。第二类生活在树木的木质部中或枯枝死干及木材、木器上面,包括的菌类有银耳、木耳、多孔菌和伞菌的一部分。第三类生活在绿色植物的活组织和器官中,包括的菌类有黑粉菌、锈菌和外担子菌。无论是腐生物、非专性寄生物或专性寄生物,均对供养植物的组织、器官或腐殖质的种类有其选择性。这种对组织、器官的选择,与担子菌的分类体系有联系。分类:真菌学家对担子菌的起源、演化及各种性状在进化上的意义看法不一致,因此对担子菌类群的划分各不相同。帕图拉德(N.T.Patouillard,1887,1900)根据担子的形态将担子菌分成两类,即有隔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omycetes)和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马丁(G.W.Martin,1950)、高又曼(E.A.Gaümann,1964)、戴芳澜(1962~1973)等接受了这种分类体系。贝西(E.A.Bessey,1950)认为有隔担子菌起源于子囊菌,应属较低等的担子菌,无隔担子菌则是进化的高等担子菌,因此主张担子菌分三个亚纲,即冬孢菌

亚纲(Teliosporeae),包含锈菌目和黑粉菌目;异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ae),包含有隔担子菌;真担子菌亚纲(Eubasidiae),包括所有的无隔担子菌。魏景超(1979)、亚历克索鲍罗(C.T.Alexopoulos,1979)等采用三亚纲的分类法。塔博特(P.H.B.Talbot,1968,1971)主张将担子菌分成四纲,即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有隔担子菌纲(Phragmobasidiomycetes)、无隔担子菌纲(Holobasidiomycetes)及腹菌纲(Gasteromycetes)。安斯沃思(G.C.Ainsworth,1971,1973)强调担子的来源和担子果的发育方式在分类上的重要性,将担子菌上升为亚门而分成三个纲,即冬孢菌纲、层菌纲(Hymenomycetes)和腹菌纲(Gasteromycetes),已被广泛采用。

担子菌亚门分纲检索表

1、无担子果,有冬孢子…………………………………………………………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1

子……………………………………………………………………………………2

2、担子果开裂,为裸果型或半被果型…………………………………………层菌纲(Hymenomycetes)

2、担子果不开裂,为被果型……………………………………………腹菌纲(Grasteromycetes)

霍克斯沃思(D.L.Hawksworth)等1983年在安斯沃思分类基础上,又将冬孢菌纲中的锈菌和黑粉菌分成2个纲,即锈菌纲(Urediniomycetes)和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1995年则将担子菌上升为担子菌门,下设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包含有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idae)和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sitidae),共32目;冬孢菌纲(Teliomycetes),包含隔担菌目(Septobasidiales)和锈菌目(Uredinales)、黑粉菌纲(Ustomycetes),包含隐担菌目(Cryptobasidiales)、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等7个目。担子

菌门共3纲,41目,165科,1428属,22244种。一般在科的划分上意见比较一致,而在目及目以上的分类,则意见不一致,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分类依据。当前担子菌的主要分类依据有担子有无隔膜,担子的来源(直接由次生菌丝产生或是由冬孢子产生先菌丝,再在先菌丝上产生担孢子),担子果的有无及其类型,此外还可加上寄生性(专性寄生、兼性寄生或腐生)、孢子是否成堆、有无有性器官,以及隔膜的超微结构等。

①、担子菌亚门层菌纲(Hymenomycetes)经典分类 层菌纲真菌大多数腐生,其经济价值表现在多方面,例如:蘑菇、木耳、香菇、美味侧耳(平菇)等是重要的蕈菌;灵芝、茯苓等可供药用;银耳、猴头菌、美味牛肝菌既可食用,又有药用价值。近年发现有些种类,像草菇等具有抗癌作用。少数种类,如毒伞(Amanita phalloides),又称毒鹅膏、白毒伞(A.verna)、包脚伞菌(Agaricus pequini)等有巨毒。其中伞菌及多孔菌的某些种类可与木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如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铆钉菇(Gomphidius)等。有些种类与昆虫(介壳虫)共生。卷担菌属(Helicobasidium)、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阿太菌属(Athela)中的少数几种寄生高等植物上,引起病害。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中的许多种类引起木材腐朽。形态特征:担子果发达,裸果型(gymnocarpic)或半被果型(hemiangiocarpic)。担子果有胶质、蜡质、革质、木栓质和软木质等。形状有平伏、伞状、棒状、架状、珊瑚状、漏斗状等。担子有横隔模或纵隔膜,有的是无隔单细胞。担子一般生于菌丝体上,或由担子果中的菌丝体产生,排列成子实层(hymenium)。子实层分布在产生子实层的菌丝组织上,即菌髓上。菌髓和子实层构成子实层体(hymenophore)。子实层体有片状、疣状、齿状、管状、褶状及棒状等各种形态,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子实层中生有囊状体(cystidium)、胶囊体(gloeocystidium)、刚毛、侧丝等,因种类不同而异。成熟后担孢子强力发射。分类:Ainsworth(1973)根据Talbot(1968)的分类,将层菌纲分为2个亚纲,9个目,675属,约5000种。Hawksworth等(1983)则分成2个亚纲,12个目。在《真菌词

典》第8版中,Hawksworth等,在担子菌门(亚门)下,设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冬孢菌纲(Teliomycetes),含隔担菌目(Septobasidiales)和锈菌目(Uredinales)和黑粉菌纲(Ustomycetes)3个纲。担子菌纲分成2个亚纲,37个目。

②、担子菌亚门腹菌纲(Gasteromycetes)经典分类 腹菌纲真菌大部分腐生于地面、地下、腐烂木头及其他植物性基质或粪便上,有的与树木形成菌根,如须腹菌属(Rhizppogen)、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有些种类可食用或药用,有的还可作染料。形态特征:担子果为被果型。在1~2层甚至3~4层的包被内有形成孢子的组织,叫做产孢组织(gleba),也叫孢体。产孢组织通常多腔,担子沿腔缘生出。有些种类在成熟时产孢组织和担子分解,仅剩下一团孢子粉,有时掺杂残余菌丝体,称作孢丝(capilitium),有时掺杂螺旋状丝状体,称作弹丝。另有些种类,其产孢组织和担子则是持久的。成熟的产孢组织质地不一,有肉质、黏液质、粉末质或具硬壁的小包,这些特性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腹菌担子果的形态变化很大。有块状、球状、伞状、杯状等。有的种类担子果永久地埋生在地下;有的则先在地下发育,成熟后露出地面;也有的在地上形成。产孢组织首先形成一个或多个产孢腔,担子在腔壁上排列成整齐的子实层,有的则无子实层。产孢腔有5种类型:①腔穴型(1acunar),产孢组织在子实体内是整片的,但内部菌丝的交错有疏密不同。密和疏的部分相互交错,疏松部分的菌丝破坏成腔。②珊瑚型(forate“coralltoid”),从基部中轴生出无规则的指状旁枝,向四周伸展,内部呈珊瑚状。③多盖型(multipileate),由边缘有生殖能力的组织向内伸长形成多腔,构成多盖型。④单盖型(pileate),由边缘有生殖能力的组织向内伸长形成多腔,构成单盖型。⑤迷路型(aulaceate),由边缘有生殖能力的组织向内伸长形成沟槽状,无中轴。成熟前担子绝不外露。担子无隔膜,顶端形成对称的担孢子。担孢子有或无小梗,不能主动弹射,也不易萌发。很少形成分生孢子,少数种类形成节孢子或芽孢子。分类:C.W.Martin(1950)、邓叔群(1963)和G.C.Ainsworth(1971)等将腹菌分为5个目,即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