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体育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绪论

1.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2.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研究室。 第二章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一、 体育与感知觉

1. 什么是运动体验? 是人通过多种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在运动情境中获得的感受。

2. 什么是本体运动感知觉?本体感知觉包括哪些部分?

本体运动感知觉:指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种类: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如躯干的弯曲、伸直,四肢动作,头部位置改变等。 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幅度等。

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如运动的空间方向,向左右、前后、上下等。

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如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运动速度、加速减速等。 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如用力大小的感知、阻力等。 3. 什么是专门化运动知觉?

专门化运动知觉:专门化的运动知觉是从事某项运动而习得的。它是大脑对多种分析器的各种信息进行精细分析,并形成固定的神经联系的结果。

如:篮球、手球、排球的球感;冰球的冰感;体操、田径的器械感等。对准确、协调、熟练而有效的完成运动操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体育与记忆

1.表象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

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 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 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2.提高运动记忆效果的方法?

(1)掌握遗忘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反复感知与尝试重现相结合; (3)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相结合; (4)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5)熟记动作要领。

几种熟记动作的有效方法:口诀记忆法、要点记忆法、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自我检查记忆法等等。 3.运动记忆的特点? (1)多种感知觉参与

(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 (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 三、 体育与思维

1. 什么是心理敏捷性?心理敏捷性:指中枢神经系统认知加工速度快。 四、 体育与注意

1.奈德弗将注意能力分为哪两个维度(即范围与方向),注意的分配(如足球运动员的运球等) 2.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

2、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由自觉目的引起的,只需要极少或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3.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4.如何运用无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1、在教学中应尽量防止外界刺激物的干扰;

2、在教学中适当强度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3、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

4、运动负荷要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5.如何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与要求;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制订严格课堂纪律; 3、依靠间接兴趣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4、教学中适当发出控制信息,集中学生注意力; 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有意注意; 6、选择适宜的活动节奏;

7、消除学生对练习持消极态度的原因。

五、 体育与情绪

1. 情绪的增力性和减力性?

所有系统的生理变化与身体活动相适应的,起到动员有机体以胜任剧烈身体活动的作用,称为情绪的增力性。

强烈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人知觉和动作的准确性,影响动力定型自动流畅地再现,从而使运动操作水平下降,这就是情绪的减力性。 2.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包括哪些? 1、高峰表现——超水平发挥。

2、流畅体验——忘我的地投入于活动中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有运作的控制感。 3、跑步者高潮——体育锻炼快感。

六、体育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乐观情绪)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1.什么是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

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发展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它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活动习惯等成分。 2.简述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目标性

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动力性 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内化性 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自动性

3.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什么(取决于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动力) 二、体育活动动机

体育活动动机: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性的需要。

1.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

①内在需要: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②外部诱因: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③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和诱因的关系:体育参与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互相影响的结果

2.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

2

1.追求成功的动机2.自我效能感(自信)3.目标定向(人格特征)4.成败归因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其形成途径有哪些?

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胜任能力的评估,它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大支持力。

形成途径:①直接经验;②间接经验;③书本知识或他人意见;④本人的身心状态。 4.如何培养体育活动动机?

①明确学习目的,设置学习目标; ②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学习信息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 ④进行归因教育; ⑤体育价值观教育; ⑥教师行为。 三、体育兴趣

1.什么是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种类?

体育兴趣: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 种类:①直接体育兴趣、间接体育兴趣

②短暂体育兴趣、稳定体育兴趣 ③广泛体育兴趣、中心体育兴趣 2.体育态度的特点?

1)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后天性)2)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对象性)

3)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稳定性)4)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内在结构性) 5)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价值基础性)

3.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包括几个阶段?①服从阶段②认同阶段③内化阶段 五、体育习惯

3.体育习惯的培养 ①从小培养②技能指导③坚持实践④不断强化⑤外部条件 第四章 运动技能学习

一、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

1.学习理论有哪两大派别?一是强调外在因素决定论的行为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强调内在因素决定论的认知理论体系。

另外,除了上面两种理论体系外,还有一种观点是强调人本因素决定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2.其学习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提出?

1、 行为主义学习观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2]斯金钠操作条件发射学说 [3]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1]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2]托尔曼认知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 2.运动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心理特点,根据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如何教?

【1.初级形成阶段、动作认知阶段、多做师范讲解2.改进提高阶段(动作联系阶段)、改正学生的错误动作3.熟练掌握阶段(自动化阶段)、改进学生的动作细节,达到精益求精,透过大运动量,增加练习难度】

6.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运动的性格差异)

(1)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 (因素——身体形态、肌肉力量;神经类型。) (2 ) 运动技能学习的性格差异——荣格

内向型特点:关注自己,行动受个体价值意识影响。 擅长射击、中长跑、棋类等封闭性运动。 外向型特点:关注客体,对外界进行判断的分析。 擅长球类、集体活动等开放性的运动。 (3) 运动技能学习的气质差异

3

①胆汁质(反应快但不灵活)②多血质(反应快而灵活)

③黏液质(稳重但不灵活) ④抑郁质(反应速度慢,刻板固执)

7.不同运动技能类型对个性特点要求也不同,教学中应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 8.运动技能形成的练习曲线通常有几种表现形式?他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A、先快后慢的练习曲线(如跑、跳高、跳远)

产生原因:1)开始练习时,练习者可以利用过去经验中的一些方式、方法,不必重新学习,

所以进步较快; 2)练习初期常常把较为复杂的完整动作分解为简单的局部动作,这样比较容易掌握; 3)练习者在练习初期兴趣较高,学习认真,而到练习的后期,可以利用的经验已逐渐减少,而动作之间又需建立复杂的协调关系,随着建立新联系需要的逐渐增多,困难也就越大,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多,因此,成绩的提高逐渐缓慢。

B、先慢后快的练习曲线(如游泳、滑冰等)

产生原因:练习初期需要首先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不是练习者已掌握的技能或是习惯动作可以借助,所以进步较慢。 C、高原现象(如短跑、乒乓球等)

产生原因:1)动作结构的改变;2)身体素质的影响;3)练习者的主观因素及状态的影响。 三、 运动技能的迁移 什么是运动技能的迁移?

概念: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称之技能的迁移,也叫正迁移;(如自行车-摩托车;篮球-手球;标枪-羽毛球)

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称之技能的干扰,也叫负迁移。(自行车-三轮车;乒乓球-网球;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 第五章 心理技能训练 一、心理技能训练概念 1.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

广义: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属于培养心理品质方面的训练。

狭义:是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心理障碍,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运动潜能。

2.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包括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模拟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生物反馈训练)举例说明如何运用。 A: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等); B:认知主义理论与方法(如表象训练等);

C:体育心理训练专用的方法(如模拟训练、自我暗示训练、集中注意训练等)。

3、心理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预防为主,调控在先;(2)长期坚持,系统训练; (3)自愿参与,自觉配合;(4)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5)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训练的效果。

量化指标包括:主观体验、生理生化指标、比赛成绩等。 二 、目标设置训练

1.什么是目标设置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 三 、放松训练

2.放松训练的种类?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