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数学 考点单元复习教案13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3届高考数学 考点单元复习教案1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立体几何初步

考纲导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正多面体的概念. 6.了解棱柱,棱锥的概念;了解棱柱,棱锥的性质;会画其直观图. 7.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知识网平面 空间两条三个公理、三个推公理4及等角定理 平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相交概念、判定与性三垂线定理 垂斜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距离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二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单几何体直线、平面、简空间直线 直线在平面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相交 定义及有关概性质 面积公式 体积公式 正多面空间两个棱柱 棱 综合应用 多面体 理线串点,可分为四块:A、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四种确定平面的条件;B、两个特殊的位置关系,即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C、三个所成角;即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D、四个距离,即两点距、两线距、线面距、面面距.

其次,平行和垂直是位置关系的核心,而线面垂直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线面角、二面角、距离等均与线面垂直密切相关,把握其中的线面垂直,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再次,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立体几何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化空间图形为平面

1

本章的定义、定理、性质多,为了易于掌握,可把主要知识系统化.首先,归纳总结,高考导

图形解决,化几何问题为坐标化解决,自觉地学习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题,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课时 平面的基本性质 基础过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都在这个平面内 (证明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 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 (证明多点共线的依据).

公理3 经过不在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确定平面的依据).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O,AC、BD交于点M. 典型例求证:点C1、O、M共线. D1 C1 证明:

A1A∥CC1?确定平面A1C B1 A1 A1C?面A1C ?O∈面A1C? O∈A1C 面BC1D∩直线A1C=O ?O∈面BC1D O D O在面A1C与平面BC1D的交线C1M上 C ∴C1、O、M共线 M 变式训练1:已知空间四点A、B、C、D不在同一平面内,求证:直线AB和CDA B 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提示:反证法.

例2. 已知直线l与三条平行线a、b、c都相交.求证:l与a、b、c共面. 证明:设a∩l=A b∩l=B c∩l=C a∥b? a、b确定平面α ?l?β A∈a, B∈b

b∥c?b、c确定平面β 同理可证l?β 所以α、β均过相交直线b、l? α、β重合? c?α ?a、b、c、l共面

变式训练2:如图,△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条边所在的直线AB、BC、CA分别交平面α于P、Q、R点.求证:P、Q、R共线. A 证明:设平面ABC∩α=l,由于P=AB∩α,即P=平面ABC∩α=l,

B 即点P在直线l上.同理可证点Q、R在直线l上. C α ∴P、Q、R共线,共线于直线l.

P R Q 例3. 若△ABC所在的平面和△A1B1C1所在平面相交,并且直线AA1、BB1、CC1相交于一点O,

求证: (1) AB和A1B1、BC和B1C1分别在同一个平面内; (2) 如果AB和A1B1,BC和B1C1分别相交,那么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O 证明:(1) ∵AA1∩BB1=0,∴AA1与BB1确定平面α,又∵A∈a,B∈α,A1∈α,B1∈α,?α,A1B1?α,∴AB、A1B1在同一个平面内 ∴ABAC同理BC、B1C1、AC、A1C1分别在同一个平面内

BC (2) 设AB∩A1B1=X,BC∩B1C1=Y,AC∩A1C1=Z,则只需证明X、Y、Z三点都是平面A1B1C1

A

B

2

与ABC的公共点即可. 变式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中点,F为AA1中点, 求证:(1) E、C.D1、F四点共面; CD(2) CE、D1F、DA三线共点.

证明(1) 连结A1B 则EF∥A1B A1B∥D1C AB

∴EF∥D1C ∴E、F、D1、C四点共面 (2) 面D1A∩面CA=DA ∴EF∥D1C 且EF=

12F D1C

D C

∴D1F与CE相交 又D1F?面D1A,CE?面AC B A E ∴D1F与CE的交点必在DA上 ∴CE、D1F、DA三线共点. 例4.求证:两两相交且不通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证明:(1) 若a、b、c三线共点P,但点p?d,由d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α 又a∩d=A ∴点A∈α ∴直线a?α 同理可证:b、c?α ∴a、b、c、d共面 (2)若a、b、c、d两两相交但不过同一点 ∵a∩b=Q ∴a与b可确定一个平面β 又c∩b=E ∴E∈β 同理c∩a=F ∴F∈β ∴直线c上有两点E、F在β上 ∴c?β 同理可证:d?β 故a、b、c、d共面 由(1) (2)知:两两相交而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共面

变式训练4: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AB、CD同时相交的两条直线AC、BD一定是异面直线,为什么? 解:假设AC、BD不异面,则它们都在某个平面?内,则A、B、C、D??.由公理1知

?AC???,BD??.这与已知AB与CD异面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C、BD一定是异面直

线。

小结归1.证明若干点共线问题,只需证明这些点同在两个相交平面.

2.证明点、线共面问题有两种基本方法:①先假定部分点、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余下的点、线在此平面内;②分别用部分点、线确定两个(或多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 3.证明多线共点,只需证明其中两线相交,再证其余的直线也过交点.

第2课时 空间直线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 、 . 2.相交直线 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 没有公共点, 基础过异面直线:不同在任 平面,没有公共点.

3.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 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角 .

5.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作用:判定两条直线是

3

异面直线)

6.异面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 的直线称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 的长度,叫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典型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AC=BC=BD=a,AB=CD=b,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 求证: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2) 求AB和CD间的距离. A 证明:(1) 连结CE、DE

AC?BC??AD?BD??AE?BE??

AB?CE??AB?DE??AB⊥面CDE E B D F C

∴AB⊥EF 同理CD⊥EF ∴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2) △ECD中,EC=∴EF=

a2a2?b24=ED

?b22

3变式训练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BC=2,E,F分别为AB、CD的中点,EF=AD、BC所成角的大小.

解:设BD的中点G,连接FG,EG。在△EFG中 EF=

,求

3 FG=EG=1

∴∠EGF=120° ∴AD与BC成60°的角。

例2. 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如图SA=SB=SC, 且?ASB=?BSC=?CSA=?,M、N分别是AB和SC的中点.

2S N C B M A

求异面直线SM与BN所成的角.

证明:连结CM,设Q为CM的中点,连结QN 则QN∥SM ∴∠QNB是SM与BN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连结BQ,设SC=a,在△BQN中 BN=

52a NQ=1SM=

2242a BQ=

2144a

∴COS∠QNB=

BN2?NQ?BQ2BN?NQ105?105

∴∠QNB=arc cos

变式训练2:正?ABC的边长为a,S为?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SA=SB=SC=a,E,F分别是SC和AB的中点.

(1) 求异面直线SC和AB的距离; (2) 求异面直线SA和EF所成角. 答案:(1)

22a (2) 45°

例3. 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

D

CM DBN 4

A

P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