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环评大纲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水电环评大纲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水电站所处流域位置为赣江水系贡江一级支流梅江下游。梅江主流发源于宁都县肖田乡的黄陂山,河流自北向西南流经宁都、**和于都三县(市),在于都县白口塘汇入贡水,全流域面积7099km2,流域形态呈芭蕉叶型,一般高程在300~500m之间。**水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790km2,主河道长174.8km,河道平均比降2.0‰。流域水系见附图二。 (2)水文与水质

本流域径流来源为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据坝址多年径流资料统计,最大年平均流量277 m3/s(1997年)为多年平均流量178.0m3/s 的1.63倍, 最小年平均流量56.8m3/s为多年平均流量178.0m3/s 的0.33倍,4~6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1.24%,10~2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8.78%。

据有关监测资料,梅江干流(宁都~于都段)目前水质良好,基本符合地表水III类水标准。库区及其上游河段无大的工矿企业;坝址下游至汇入贡水口段亦无大的排污口。

(3)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

库区属于低山丘陵侵蚀剥蚀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山势较低,库区河床较宽,一般200~300m,坝址处河宽约200m;沿江两岸分布不连续的1级阶地,阶面宽,向河床倾斜,阶面高程一般为145~150m,库区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库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层和残积层,震旦系上统变质岩;库区主要岩层为黑云母花岗岩,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和孔隙潜水。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 (4)气象

流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霜期短,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伏秋干旱少雨,冬季降雨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95mm,多年平均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6.4℃,无霜期年平均281天,最长为311天,最短为247天,境内风向多为NNE,多年平均风速2.0m/s,实测最大风速20.1m/s。 (5)土壤

**市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类,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粘土、紫色页岩、花岗岩、红砂岩、千枚岩、板岩和河流冲积物等。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紫色土、草甸土、水稻土等。 (6)生物

项目所在流域气候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的常绿树种和樟科、山茶科、松科、杉科等组成。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常绿阔叶林已很少见到,多数地方为针叶稀疏林和灌木丛所替代,且多为次生的半天然林和人工林;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毛竹及油茶等,灌木及草本主要有继木、

17

杜鹃、金茅、芒萁等。

据初步调查分析,库区及库围未发现需特别保护的动植物资源。鱼类资源主要为草、青、鲢、鲤等常见鱼类,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饽荠、水浮莲等,且基本上为池塘、水库等人工养殖或种植。 3.2 社会经济

**市位于**省南部,**市东部,赣江支流贡江的上游,武夷山西麓。全县有17乡镇,281个村。全市总土地面积2440km2,其中耕地35.6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9.8%。2002年全市总人口59.66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1.657万人,占总人口的86.4%。全市经济以农业为主,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23.2103亿元,市属工农业总产值12.645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564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2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210元,全县有乡村劳动力资源24.8930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

本工程库区淹没和移民安置涉及瑞林镇的6个村,库区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本工程水库淹没范围内无工业、军事、文化和医疗卫生等设施,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境内初步探明右13类26种矿藏,主要右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和金,次要矿藏有矿泉水、锡、银、铁、粘土等,在水库附近有分布,但都在淹没范围之外。 4 工程分析

**水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为水力发电,是一项非污染生态影响建设项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和工程运行等方面,以下就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进行简要分析。 4.1 工程施工期

(1)水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主要有混凝土拌和废水、施工导流时的基坑排水、机械油污、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

据有关水电工程施工废水的监测资料分析,混凝土搅拌废水悬浮物浓度为3000~5000mg/l,pH值为9~12,直接排放将对河水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在枯水期,施工基坑排水对河流水质亦有一定影响;施工人员较为集中,生活污水等对周围水体将产生一定污染。

(2)空气污染源

施工期间,各料场开采极容易产生扬尘。土料、砂石料及水泥均需从外运进,运输量很大,运输扬尘、汽车尾气对局部区域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3)噪声源

18

施工区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混凝土拌和系统、挖掘机、发电机组和施工道路交通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米处的噪声可高达90~98dB。

混凝土拌和系统中搅拌机产生噪声源强108dB(A),根据初步计算,搅拌机影响范围白天为100m,夜间为300m。混凝土拌和将对施工人员和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4)水土流失影响源

枢纽建筑物开挖与填筑、施工场地平整、新建临时道路及料场开挖、弃渣堆放等施工活动中不可避免将引起土壤侵蚀,特别是料场开采和临时道路修建对原地表或植被的破坏,将会产生极强的水土流失。因此,在预测评价及拟定防治措施时,应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予以高度重视。

(5)施工期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30个月,施工期高峰人数达1100人,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进住工地,人口密度加大,绝大部分人属于临时性住居,生活条件较差,增加疾病传播机会,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 4.2 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

本水库土地类型主要为河滩地,另有少量林地和耕地等,其中淹没耕地669.24亩,淹没公路2540m,需拆迁房屋4429m2,迁移人口145人。

据涉淹的瑞林镇2002年统计资料,该镇现有农村人口31308人,耕地25022亩,人均耕地约0.8亩。本水库淹没耕地占该镇耕地总面积的2.7%,人均减少耕地面积约0.02亩,总体上淹没耕地数量较小,占当地耕地资源量比重较轻。

水库淹没补偿方式由建设单位一次性支付,水库淹没主要实物补偿标准为:水田17050元/亩,旱地2400元/亩,砖混房屋120元/m2,砖木房屋80元/m2,电站20万元/座,公路复建20万元/km。

移民安置采取就近后靠,允许外迁的方式,安置规划如下:通过就近后靠解决58人,其耕地由所在村组调剂;易地安置,安排乡镇企业及圩镇商业就业44人;利用库叉水面,发展养殖业,安置移民22人;利用山地、库区周边开发果业,可安置21人。

安置过程中改建乡村公路2.54km,开垦山地、园地以及各项建设用材等也将对现有地貌、森林植被产生破坏,并因此而引起水土流失。 4.3 工程运行

(1)水环境影响

本水电站为日调节电站,以发电为主,其它综合利用无特殊要求,水库运行期除短时间泄洪外,水库蓄水位均保持在正常蓄水位146.5m至正常消落水位145.9m间运行。洪水调节由坝闸控制,当来水量小于泄量时,按来量下泄,当来水量大于泄量时,闸门全开按下泄能力下泄。因此,水库建成蓄水后,下游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不会发

19

生明显改变,但由于电站的日调节运行要求,将改变原河道径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主要表现为日内径流分布不均,从而对库区及坝下水体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

据调查,坝址至下游与贡水干流汇合口之间梅江段没有工农业和饮用水源集中取水口,也无重要人员集散地,因此,本水库的蓄水和运行对下游河道的供水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2)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水库蓄水初期,鼠类被迫向水库边缘和居民区迁移,居民区鼠类密度增大,同时浅水区与静水区范围扩大,蚊虫密度提高,可能导致发病率的提高。

(3)景观影响

水库蓄水后,水电站回水区梅江段自然景观发生显著变化,对两岸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4)对社会经济影响

本水电站具有日调节能力,电站建成有利于充分利用梅江的水力资源,增加了**县电网电力供应能力,同时水库所提供的水面可发展水产养殖业,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1 局地气候

水库蓄水后,形成了广阔水域,蒸发量比建库前陆地蒸发量显著加大,同时水体热容量大,将导致局地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湿度和降雨量。但因水库面积不大,初步预测,对降水量基本无影响,其他因子会略有变化。

调查内容:

①库区及周围气候特征;

②有关气象观测站历年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资料:如气温、降水、蒸发、日照、风、雾、活动积温、无霜期等;

③灾害性天气资料:如旱、涝、大风、低温、寒潮、霜冻等。 5.1.2 环境地质

收集工程涉及区(主要是坝区和库区)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图件和报告,评价工程涉及区的环境地质状况。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