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潮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

一.基础(24分)

1.按要求默写古诗文。(10分)

(1) 草树知春不久归,□□□□□□□。(《晚春》韩愈) (2)□ □ □ □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

(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周敦颐《爱莲说》) (5) 请把赵师秀的《约客》默写完整。

□ □ □ ,□ □ □ □ 。□ □ □ □ ,□ □ □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他yōu xián( )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2)多么jīn chí( )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儿。 (3)学而不厌,huìrénbùjuàn( ),何有于我哉!

(4)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邓稼先少年时光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 ..

B.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C.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黄校长的讲话。 ....D.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5月16日,我校开展了以“我与考试焦虑做朋友”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告诉同学们在考前要善

于进行心理调适,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B.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将“冶炼”改为“锤炼”)

C.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去掉“在……中”)

D.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去掉“能否”)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栀粽,是端午节潮汕特有的一种时节食物,其原料为糯米,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然后再将栀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准备好的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好裸布的蒸笼蒸熟。蒸熟后的栀粽呈棕黄色,由于糯米本身的粘性。吃栀粽时,切法独特,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细绳去割开,待栀粽放凉后,抓住细绳两端,环绕、往反方向扯,便能切割成片。吃的时候要蘸一点白砂细糖,苦中带甜,有种淡淡的青草香,细糖加上栀粽本身的糯性黏性,口感细腻清甜,老少皆宜。端午节吃栀粽是潮汕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寓意深厚,潮汕民间把吃\栀粽\又称为\吃壮\,因为潮汕话里\粽\跟\壮\是同音,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2分)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粤闽 潮汕 誉人间 风情 美食 行天下

二.阅读(46分) (一)(10分)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过寻阳()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B.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

C.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D. 孙权的善于劝学,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二)(9分)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甲得鱼至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乙竟日亡所获/竟不可得 ....C. 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但微颔之D. 意成乎道也/尊师重道 ....10.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 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为什么开始甲钓的鱼多些? (3分) (三)(10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着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了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个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手指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链接二: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

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链接三:

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13.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

14. “链接三”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四)(17分) 一个走运的人(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5.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16.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8.“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5分) 三.作文(50分)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

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生活”。 2.写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此时是早上10点。太阳光正以一种相当倾斜的角度照射在水波洋面上,光线像是通过三棱镜一样被折射分解,海底里的花礁石、胚芽、介壳、珊瑚虫等,一接触到如此这般的光照,它们的边缘上面便微微呈现出太阳光谱的七色亮彩。好一派的奇妙景色,真是令人大饱眼福。这各种各样色调的组合交错,的的确确是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之七彩缤纷的万花筒,总而言之一句话,宛如一位善于运用色彩,且在狂热般作画的画家,其那正当使用着的一整套调色板!我怎样才能将所有涌上我脑际的这般强烈的感受告诉给康塞尔,并同他一起共同发出赞叹呢!我又怎样才能同尼摩船长跟他的同伴那样,利用一些暗语来进行思想交流呢!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就只好自己同自己说话了。于是,我便在脑袋上罩着的铜盒子里头喊叫起来,而说这些空话兴许要消耗去比预计的更加多的空气。

在这美不胜收的壮观景致面前,康塞尔也同我一样停止了行走。很明显,这个诚实的小伙子,正在给眼前所有这些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进行分类,一直在分类着。珊瑚虫和棘皮动物满地都是。斑驳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丝(从前被称为“白珊瑚”),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纤维带贴在地上的银莲花等等,构成一个花坛,再点缀上结了天蓝色触须皱领的红花石疣,散在沙上星星点点的海星,瘤状的海盘车,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齿形的边饰因我们行走时引起的轻微波动而左右摇摆。对我来说,把成千上万密布海底的软体动物的发光闪耀标本,环纹海扇、海槌鱼、水叶甲——真正的会跳跃的贝、马蹄螺,以及其他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踩在脚下,实在是于心不忍。但我们必须行走,我们在不断向前。我们的头顶上方浮游着成群结队的僧帽水母,伸展着它们那天蓝色的触须,散乱地飘在水中;还有月形水母,它们那乳白色或是淡红色的伞膜,饰以天蓝色的花边,为我们遮挡住阳光;更有那发亮的半球形水母,在黑暗之中泛着磷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

1.小说的作者是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家,被誉为“ ”。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 》。

2.“我”在尼摩艇长的邀请下遨游了海底的很多地方,除了选文中的地方,你还能从原著中找出其它四处吗?

3.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