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作业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最新教学推荐?????????????????????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主要是因为它( ) A.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C.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D.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C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俄国的落后。因此,C项符合要求。

2.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 C.推翻沙皇专制

B.废除农奴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做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主旨是:废除了农奴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反映了他维护农奴制的基本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

3.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解析:选B 仔细观察图画,联系工业化的概念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这一观点,可知B项符合题意。

4.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他是( )

A.十二月党人 C.守旧派知识分子

1

B.地主阶级革命派 D.激进派知识分子

????????????????????????最新教学推荐?????????????????????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比较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不能确定他就是十二月党人,因此可以排除A项。

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C.经济凋敝

B.制度腐朽 D.吏治腐败

解析:选B 造成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的根源是落后的农奴制度,故此“觉醒”指的应是认识到农奴制度的腐朽。

6.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

A.农奴起义 C.农奴制改革

B.克里米亚战争 D.十二月党人起义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文明”,是指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英、法等西方国家。再结合19世纪中叶可以判断这场斗争是指克里米亚战争。

二、非选择题(第7题16分,第8题10分,共26分)

7.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严峻的统治危机,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英、德对比表

对比 生铁产量 铁路总长 俄国 26万吨 1 500俄里 英国 385万吨 15 000俄里 德国 —— 10 000俄里 注:1俄里=1.067千米。 材料二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材料三 1855年初,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斯·皮洛哥夫在赶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救治伤员的途中记载说:“整条道路——忙着伤员、枪支、牛马饲料的运输??在齐膝的泥浆中,人和牲口寸步难行;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死去的牲口;同时听得到伤员的呼号、乌鸦成群地飞向猎物的号叫、备受折磨的马夫的咆哮以及远远来自塞瓦斯托波尔加农炮的吼叫。”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

2

????????????????????????最新教学推荐?????????????????????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哪些相同点?从中可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尼古拉斯·皮洛哥夫的记载反映了哪一战争的情况?这一战争后签订的和约对俄国做了哪些规定?该战争结果的出现有何历史必然性?(6分)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重大历史背景。材料一为经济背景,材料二为思想背景,材料三为军事背景,第(1)、(2)问与第(3)问第一、二小问根据所学基础史实分别作答即可。第(3)问中的第三小问要从双方制度的对比方面分析。

答案:(1)现象:19世纪中叶,俄国的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俄国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农奴制的阻碍,在农奴制下,贫困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工业发展缺乏所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与国内市场。

(2)人物:俄国历史上杰出的知识分子革命家。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进行斗争。

(3)战争: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规定: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拆毁在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必然性:落后的农奴制无法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抗。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战争结束后,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发表下列声明:“虽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潘克拉托伐《苏联近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什么“必须立即进行改革”?(2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对贵族们发表此声明。(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并结合当时俄国国内矛盾的状况分析。第(2)问结合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分析。第(3)问注意从地主和农民的利益角度来分析。

答案:(1)俄国为了扩大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3

????????????????????????最新教学推荐?????????????????????

转移国内矛盾。

(2)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3)从下面废除,意味着农民自己起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从上面开始废除能够保存沙皇专制统治,最大限度地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