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习题及答案--材料科学基础科目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习题及答案--材料科学基础科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 9 页 共 27 页第 9 页 共 27 页

4.某氧化物粉末的表面能是1000erg/cm2,烧结后晶界能是550erg/cm2今用粒径为1μm的粉料(假定为立方体)压成1cm3的压块进行烧结,试计算烧结时的推动力。

5.试就 (a) 推动力来源; (b) 推动力大小; (c) 在陶瓷系统的重要性来区别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二次再全结晶。

6.有人试图用延长烧结时间来提高产品致密度,你以为此法是否可行,为什么了? 7.假如直径为5μm的气封闭在表而张力为280达因/厘米的玻璃内,气孔内氮气压力是0.8大气压,当气体压力与表面张力产生的负压平衡时,气孔尺寸是多少?

8. 在1500℃,MgO正常的晶粒长大期间.观察到晶体在1小时内从直径从1μm长大到10μm ,在此条件下,要得到直径20μm的晶粒,需烧结多长时间? 如已知晶界扩散活化能为60KCal/mol,试计算在1600℃下4小时后晶粒的大小,为抑制晶粒长大,加入少量杂质,在1600℃下保温4小时,晶粒大小又是多少?

9.假定NiCr2O4 的表面能为600erg/cm2,由半径 0.5μm 的NiO和Cr2O3粉末合成尖晶石。在1200℃和1400℃时Ni2+和Cr3+离子的扩散系数分别为:Ni2+在 NiO中D1473=1×10-11;D1673=3×10-10cm2/s ;Cr3+在Cr2O3中D1473 =7×10-11;D1673=10-10cm2/s ,求在1200℃和1400℃烧结时,开始1秒的线收缩率是多少?(假定扩散粒子的半径为 0.59?)

10.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光学性能等要求其晶粒尺寸微小且分布均匀,工艺上应如何控制烧结过程以达到此目的?

11.试分析二次再结晶过程对材料性能有何种效应? 12.特种烧结和常规烧结有什么区别? 试举例说明。

13.(a) 烧结MgO时加入少量FeO,在氢气氛和氧分压低时都不能促进烧结,只有在氧分压高的气氛下才促进烧结;

(b) 烧结Al2O3时,氢气易促进致密化而氮气妨碍致密化。试分析其原因。

14.某磁性氧化物材料被认为是遵循正常晶粒长大方程。当颗粒尺寸增大超出1μm的平均尺寸时,则磁性和强度等性质就变坏,未烧结前的原始颗粒大小为0.1μm 。烧结30分钟使晶粒尺寸长大为原来的3倍。因大坯件翘曲,生产车间主任打算增加烧结时间。你想推荐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9

第 10 页 共 27 页第 10 页 共 27 页

答案

1 、解:有问题,根据相律,F=C-P+2=1-P+2=3-P,系统平衡时,F=0 ,则P=3 ,硫系统只

能是三相平衡系统。

2 、解:(1) KEC 为晶型Ⅰ的相区, EFBC 过冷液体的介稳区, AGFB 晶型Ⅱ的介稳区, JGA

晶型Ⅲ的介稳区;

(2)晶型Ⅰ为稳定相,晶型Ⅱ、Ⅲ为介稳相;因为晶型Ⅱ、Ⅲ的蒸汽压高于

晶型Ⅰ的,即它们的自由能较高,有自发转变为自由能较低的晶型Ⅰ的趋势;

多晶转变点的温度高于两种晶型的熔点; Ⅱ、Ⅲ转变可逆的,双向的,

多晶转变点温度低于Ⅱ、Ⅲ的熔点。

3 、解:可逆多晶转变: β-石英←→α-石英 α-石英←→α-鳞石英

不可逆多晶转变: β-方石英←→β-石英 γ-鳞石英←→β-石英 4 、解:(1) 硅砖(含 SiO2 >98%) 主要晶相: SiO2 、 2Al203 · 2SiO 3 固溶体(莫来

石)

粘土砖(含 Al203 35 ~ 50%) 主要晶相: SiO2 、A3S2 高铝砖(含 Al203 60 ~ 90%) 主要晶相: 60 ~ 72£S2

72 ~ 90% Al203 、A3S2

(2)为了保持硅砖的耐火度,要严格防止原料中混如 Al203 。 SiO2 熔点为 1723 ℃ , SiO2 液相很陡,加入少量的 Al203 后,硅砖中会产生大量的液相, SiO2

的熔点剧烈下降。如加入 1wt% Al203 ,在低共熔点(1595 ℃)时产生的液相量为

1/5.5=18.2% ,会使硅砖的耐火度大大下降;

5 、解: SiO2 中加入少量的 CaO ,在低共熔点 1436 ℃ 时,液相量为 2/37=5.4% ,液

相量增加不多,不会降低硅砖的耐火度,故可加少量 CaO 作矿化剂。

10

第 11 页 共 27 页第 11 页 共 27 页

6 、解: Al203 · 2SiO2 · H2O Al203 · 2SiO2 + H2O Al203 · 2SiO2 相图中 SiO2 %=33%mol

(1)加热到 1595 ℃ 时,生成A3S2

(2) 1595 ℃ 长时间保温,系统中为液相和A3S2 , L%= =21.8%

(4)完全熔融即固相完全消失,应为 33% 直线与液相线交点处温度。

7 、解:(1)高→ 低 B→C→A

(2) B 最陡, C 次之, A 最次; (3)在 M 点所在的温度下开始析晶,

液相组成点 M→M→1→E (结晶结束)

固相组成点 A→ A→ D→ M

(4)第一次析晶仅析出晶相 A ,到 M 1 时第一次析晶结束,晶相 A 的百分数为 65% ,

结晶结束时,析晶相 A 、 B 、 C ,液相消失,固相组成点在 M 点。 8 、解:

9 、解: M 点所在温度约 1050 ℃ , 1050 ℃ 开始析晶。

10 、

(1)见图,付三角形 3 分,界线性质 1 分,界线上温度降低的方向;

解:

(2) D ,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高温稳定、低温分解;M ,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

(3) E1 ,单转熔点,L+A←→C+M E2 ,低共熔点,L←→C+B+M E3 ,单转熔点,L+A←→B+M E4 ,过渡点,

11

第 12 页 共 27 页第 12 页 共 27 页

(4)L

(5) E2 温度,H 点所在温度;过H点做副三角形BCM的两条边CM 、BM的平行线HH1 、

HH2,C%=BH2/BC ×100% , B%=CH1/BC×100% , C%=H1H2/BC×100% 。

12 、解:(1) S 组成点在三角形内且位于初晶区外,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

结晶过程 2 点 位于 A 初晶区,在 AS 连线上,结晶产物为 A 、 S

3 点 位于 A 初晶区,在 △ BCS 内,结晶产物为 B 、 C 、

12

(2) S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