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环境学概论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环境学概论复习

1环境: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2)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3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指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包括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4五个事件:

5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主要天气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臭氧层在平流层中。(3)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4)热成层(5)逸散层

6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一种气体混合物,其中除含有各种气体元素及化合物外,还有水滴、冰晶、尘埃和花粉等杂质。

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

7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8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1)天然污染源: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等。(2)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农业活动排放。

9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气体状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 存在的物理状态形成过程的污染物质 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要强。

10大气污染物分类: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粒径大小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 降尘:在TSP中一般直径大于30μm的粒子 可吸入粒子(IP):粒径≤15μm的粒子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汽车尾气: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有害物质为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等。 雾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2)硫氧化合物:主要指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参与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3)氮的氧化物:NOx,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指NO和NO2。(人为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4)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碳氢化合物:是指C1---C8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甲烷和非甲烷烃两类) 11大气污染发生的类型 (1)污染物的性质①还原性(煤炭型)②氧化性(汽车尾气型)

(2)燃料类型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①煤炭性②石油型③混合型④特殊型 (1)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划分 a.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伦敦烟雾:在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下,一次性污染物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性烟雾) b.氧化型(汽车尾气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生产。(光化学烟雾:一次性污染物(CO、NOx、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二次污染物) P26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对比

(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划分

a. 煤炭型: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SO2等,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

b. 石油型:汽车排气、石油冶炼等排放NOx、O3。 c. 混合型:煤、石油等及工厂排放各种化学物质。 d. 特殊型:特殊工业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

12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吸光物质(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初级过程为光化学反应和次级过程为热反应)

13光化学烟雾 定义:(1)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2)是指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

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们的眼镜,伤害植物的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形成条件:(1)①地理条件: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2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NO2的光分解又必须有290—430nm波长辐射作用才有可能。在近地层中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强度受天顶角的影响,一般太阳天顶角越小,太阳辐射就越强。②污染源条件:烟雾的形成是和大气中的NO2、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存在是分不开的。所以,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排气等污染源的存在是烟雾形成的前提。

(2)①地理条件: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2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光分解又必须有290-430nm波长的辐射作用下才有可能。因此,纬度大于60度的地区,入射角较大,太阳辐射小,不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②季节:夏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冬季大。一天中,中午前后光线最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③污染源条件: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尾气是形成烟雾的前提。 危害:(1)①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人和动物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②影响植物生长。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③对建筑材料的破坏。④降低大气的能见度。⑤光化学烟雾会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和龟裂,腐蚀建筑物和衣物,缩短其使用寿命。

(2)①刺激眼睛,这是由具有刺激性的二次污染物甲醛、PAN和丙烯醛引起的。②臭氧会引起胸部压缩、刺激黏膜、头痛、咳嗽、疲倦等症状。臭氧能损害有机物质,如橡胶、尼龙、棉布等。

14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对流层大气由于地面长波辐射影响,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类型:①辐射逆温②下沉逆温③平流逆温④锋面逆温⑤湍流逆温

15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上的力有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这些力之间的不同结合,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大气运动和风。 大气的湍流运动: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风速的脉动和风向的摆动就是湍流运动的结果。

16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部风。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农村高,气压较低,所以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市区的局地风。

17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①烟尘控制技术②SO2净化技术③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常用除尘类型:①干式机械除尘装置②过滤式除尘装置③湿式除尘装置④电除尘装置

18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提出最优化对策和控制技术方案,以其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措施: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②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③区域集中供暖供热④改变燃料构成⑤绿化造林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9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把水体当做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来看待,其中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 水环境: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

20天然水的组成: 主要气体:N2(61%)、 O2(34%)、 CO2、 H2S 溶解气体 微量气体:CH4、 H2、 He

阴离子: HCO3-、 NO3-、Cl-、 SO4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