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张宛丽 高 鸽

内容提要:本文集中探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

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笔者通过我们参加的“当代中国 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获得的第一手经验资料的分析,并引证第二手 经验资料及相关统计资料,首先,验证了我们于2002年的研究发现,即 一个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崛起。继之, 我们发现:⒈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结构向现 代工业化社会结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 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即一是受到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 换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这三种社会地位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而具有的地 位评价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内含了一个拥有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占有一定 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私有财产关系的“私营企业主”特殊阶层.⒉受这三 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来源可区 分为三种进入渠道,即由权力授予关系所作用的行政型进入、由市场交换 关系所作用的市场型进入和借助社会关系资本作用的社会网络型进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继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 如企业制度改革、干部及人事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促进了中国社会结构 向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演进。其结果,社会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 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社会分工的职业专业化程度开始增强,一大批 新型的现代性职业开始出现,如“办公室白领”、“私人律师”、“注册会计师”、 “柜台收银员”等;随即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 阶层”——正在分化演变中,尚未完全定型的社会利益群体,“白领阶层”即是 如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如民营 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 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报告并强调要“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的比重”(江泽民,2002年)。而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二 次会议及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培养中等收入阶层”(新华社电,2004) 已成为出席两会的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这一社会分化现象,笔者于本文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使用“当代中国社 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实证资料①及笔者所作的访谈资料,引证相关统计数

①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课题主持人为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

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研究员)于2001年11~12月在全国12个省及直辖市(北京、上海、

浙江、江苏、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西、四川、贵州、内蒙)73个区县收集的问卷调查

数据,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16~70岁人口,获取的有效样本为

6193。

经加权处理后,此调查数据的样本分布在基本的人口信息和主要的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方面与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布极为接近,这表明此数据有很好的代表性。在此次调查样本中,

有5.4%是在校学生。由于对在校生无法进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归类,本文依据四个指标进行的

据,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崛起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集中探 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导致的双重社会结构转型——由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变迁,是否如同世界上那些 早发现代化国家出现了一个“新中间阶层”?其阶层构成特征是怎样的?

中产阶层归类排除了在校生样本,因此,对中产阶层比例的估计,是指在16~70岁非学生身份

的人口中中产阶层所占比例。我们把16~70岁非学生身份的人称之为适龄社会人口,与16岁以

下和70岁以上的人相比,他们在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中参与程度更高,在社会、经济、政治领

域也往往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抽样调查数据中16~70岁非学生样本的数量为5860,本文中的

所有数据分析都采用了加权数据。参见李春玲,2004,同前,第58页。

一、 社会中间阶层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背景

㈠“新中间阶层”的概念

“新中间阶层”是和“旧中间阶层”相对立的概念。在社会阶层研究中,“旧 中间阶层”通常指产生于前工业革命初期诸如小农、店主、独立经营者等小资产 者和自雇者,他们以来自己借以谋生的财产所有权独立经营(丹尼斯·

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1992:79)。而对于“新中间阶层”的界定,在不 同学派的理论中,颇有差异。然而,研究者们对“新中间阶层”的特征在一些方 面却取得了共识,可概括如下:

⒈职业构成以脑力劳动职业者为主;

⒉具有较高学历,接受过专业化训练;

⒊以工资、薪金谋生的被雇佣者;

⒋程度不同地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对社会公共事务一定 的发言权及影响力;

⒌政治态度温和、保守,追求民主、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社会 意识形态;

⒍生活方式、行为教养以上层社会为马首,讲究格调、品位;

⒎价值观念上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

⒏拥有体面生活的私有财富、闲暇时间及消费能力(如私家车、私产房、 携家人旅游、度假,等等)。

其最核心的特征是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更多依赖“组织资本”(即管理 权力)和“文化资本”(即专业技能)来获得其社会地位。

归纳西方社会理论不同学派的有关认识,可见出三个分析视角:一是西方新 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新马)社会阶级论的“新中产阶级”观;二是多元社会分 层理论的“新中间阶层”观;三是主观分层的“新中间阶层”观①。就新马社会 阶级论观之,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或曰“后工业社会”中的“靠工资谋生”、以 占有较多的知识资源为资本提供劳动的各种、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公职人 员,被称为“新小资产阶级”、“新中产阶级”、“新中间阶级”。对之,在多 元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使用“中产阶层”、“新中间层”的分析概念。而从主 观评价的“中间阶层”认同观分析,则国民多以“中间阶层”的归属意识,认同 其生活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形成对所在社会是“一个平等化程度很高”的社会认

①限于篇幅,恕此不祥述这三种视角的主要论点,参见张宛丽,2002年7月,《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 的初步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