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环保产业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环保产业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环保产业思考

2011-3-16 中国投资咨询网

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进行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为席卷世界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抛弃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而代之以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全球环保产业的商品及服务市场迅速成长,世界各国也迅速掀起了绿色革命的浪潮,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趋势之一:工业产品已向绿色制造进展

现在世界工业界已逐步认识到,工业生产对环境质量的损害,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名声,而且不利于市场竞争,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制约的因素。因此,世界各国工业界正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一些污染重的工业被称为“夕阳产业”,正在走向没落。相反,有利改善环境的工业和产品正在蓬勃发展,被称为“朝阳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共体国家都已投入全球性的绿色制造行动,并确定了各具特色和具有环境意识的绿色产品标志。法国规定,发动机排量2升以上的新轿车都必须安装废气有害物质催化转换器。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洲规定,所有汽车制造厂从1998开始,无污染汽车的产量应

占生产总量的2%,2005年达到10%.德国施奈德、格隆迪希等几家大公司联手开发出一种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电视机”,该机整机各个部件可自行折卸,拼装、更换,以保持适应环境保护的最新技术水平。在计算机领域,美国是开发绿色电脑的先驱。据沽计,由于使用绿色电脑,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可减少电费支出4000万美元。美国IBM、苹果、康派克等15家主要计算机公司已获得美国环保署颁发的“能源之星”标准。在90年代,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对于工业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趋势之二:农业经济已向绿色经济变革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发展的新特点,各国都重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以世界农业为例,各国制定的“作物综合管理”计划,以及符合绿色产品要求的其他计划正在实施和完善中。这些计划的宗旨是选择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农药和化肥,同时把他们的用量减少到不影响生产效果的最低限度,保证持续提供有益健康的食品,同时还要改良土壤结构,保证野生动植物资源。追求绿色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时尚。英国农场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0%以上,氮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巧%左右。同时“绿色耕种”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绿色耕种是指用电脑控制化学制品的播撒数量,使化学用品降到最低限度。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微型486计算机安装在拖拉机的驾驶室里。计算机屏幕可显示播种示意图,并且精确地计算出每一英亩所需的化肥数量,然后

自动控制化肥的播散。这种“精确种田”的方法,既减少了污染,又增加了收益。

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到2000年发达国家商用农作物所用的除草剂,如杀虫剂等将朝着生物化过渡,无污染的生物产品将取代现在的化学制剂产品。这是环保市场的又一个广阔领域。

趋势之三:科技发展己向绿色科技变革

环境保护正在推动一场技术革命。如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无害或低害工业新技术、有害废物处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替代技术等等,已受到了工业界和科技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研究。绿色科技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要想保持对资源的持久利用,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耗竭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加速科技进步,没有技术的保障,资源的持久利用是不可能的。日本为净化环境而出现的包装缓冲材料,如工业缓冲材料、纸管形缓冲材料、复合瓦楞纸板缓冲材料等。富士胶卷公司,采取循环的方法,将相机长纸板再打浆成纸,将塑料体部分更新分离压碎,然后制成其它塑料制品,目前该公司每月收回废品200多万件,用来生产出对环境无害,又使用户满意的新产品。意大利ENL公司利用新能源技术,对在生产石油过程中排出来的甲基乙醚采用回收利用方法,弥补了损失,控制了污染。另外,由于ENL采用了这种回

收利用甲基乙醚的新技术,使石油产量大增,预计到2000年,产量将由1990年的800万吨,增加到2000万0屯。美国积极发展生物高科技产业,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已达到10.55亿美元,每年平均皆有50余种生物高科技产品问世,生物高科技产品群和产业群已形成雏形。

趋势之四:消费水平已向绿色商品转变

所谓?绿色商品',是指那些从生产到使用再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特定的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剪损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的产品。

据统计1990年世界新产品中,约有5%的“绿色商品”,至1996年,数量剧增到7倍,比重提高到60%左右。而在消费者中,对“绿色产品?的青睐更是情有独钟,据有关资料表明,8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考虑环保问题,77%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向,66%的英国人愿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在欧州市场40%的消费者更喜欢购买绿色商品。因此,这就促进了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至流通再到消费,无不以”绿色?为追求目标。日本许多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争相开辟专营绿色商品的“生态拒?和”生态角?、“自然服?、?生态服?成为欧美,日本等地的流行时装。美国越来越多的商品包装上纷纷说明”可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对臭氧层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