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柁者左右缓急不敢自任,视诸老篙师,老篙师者额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缓而急,无不应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与水势宜,不为岸防,不与石斗。予甚安焉。 ③问曰:“尔之为舟,将有道乎?”老篙师执篙进曰:“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④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因序其言,为赋以自励。 23.第①段写“陆走之勤”的用意是? ? 。(2分) 答案:交代“谋舟以归”的原因;引出下文

细解:句子、段落的设置意图,通常都是有内容、结构两方面的考虑,这里也不例外。没有“陆走之勤(辛劳)”,自然没必要“谋舟以归”,也就没有机会感悟人生。所以,写写“陆走之勤”的用意就是“交代‘谋舟以归’的原因;引出下文”。我们解答这类题目也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

24.第②段描写作者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 ? ? B.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C.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 D.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 答案:D

细解:从全文的思路来看,作者是想借事明理,由“进舟之道”到“处世”、“为艺”之道。所以,“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都不是目的。而要想“阐述进舟之道”,必先展现“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那么怎么表现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呢?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了自己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所以答案是“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当然,写“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是“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25.概述老篙师的御舟之道。(4分)

答案要点:器良;五官手足不懈怠,专心;察水性、顺水道,做好预备。

细解:原文见第③段。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是划分段内层次,找出不同的句群。所以,句群的知识是高考非常重要的知识。如果学生有识别句群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这里不过是用古汉语表达的罢了。老篙师的这段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下(见“∕”)——

“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将画线的句子概括、归纳一下,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26.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2分)

A.叙议结合 B.欲扬先抑 C.正反对比 D.侧面衬托 答案:B

细解:从表达方式的使用上讲,当然有“叙议结合”。如前分析,对人物的描写还用了“侧面衬托”。将自己与“他水工”对比,所以写法还有“欲扬先抑”。只是没有使用“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抑扬”指控制和放纵感情,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抑”为“扬”蓄足气势。这样,一方面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我个人以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应该是近年高考的一个新热点。 27.从全文内容看,御舟之道与□□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2分) 答案:为艺 处世

细解:本文结尾写道: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于世”、“顾艺”,即“为艺”、“处世”。 二写作(70分)

28.从小学到现在,写作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记、随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等文章的写作中,你或许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请以“我的写作经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细解:既然是“话题作文”,那么,就有了相当的开放性。只要在“我的写作经历”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经历”是个时间概念,这就意味着可以从中选一个或若干的点来写,也可以放在变化中来写。需要注意的是——话题是“我”的写作经历,所以,告诉我们不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以理性思辨为主,都要从“我”的写作经历出发,从写作中的感性认识入手,或叙事,或议论,要能看出你的真情实感。

其次,要想写出符合一名高中生水平的文章,又需要将写作经历与对生活的思考结合起来。这个题目与“我的军旅生涯”等其实是一样的,需要截取人生的某段经历,从某个角度关照人生。正如提示语所言:在日记、随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等文章的写作中,你或许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在日记、随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等文章的写作中”——是经历;“你或许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情感;“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你当然可以思考“写作”、“教育”,恐怕更多的思考还是指向人生的,如写作与成长,写作与命运等。如前所述,写作的类型可以笼统,也可以选择其一,如“日记”——一段关于某人、某事的记载,是青春的一段记忆,也是生命的一段印痕。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进舟赋》序 何景明

①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至永宁,乃谋舟以归,庶代陆走之勤。

②时霜降石出,江狭水迅,机发矢激,其势不得少留,甚惧之。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闲,自招于前,一人柁于后。柁者左右缓急不敢自任,视诸老篙师,老篙师者额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缓而急,无不应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与水势宜,不为岸防,不与石斗。予甚安焉。 ③问曰:“尔之为舟,将有道乎?”老篙师执篙进曰:“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

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④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因序其言,为赋以自励。 23.第①段写“陆走之勤”的用意是? ? 。(2分) 答案:交代“谋舟以归”的原因;引出下文

细解:句子、段落的设置意图,通常都是有内容、结构两方面的考虑,这里也不例外。没有“陆走之勤(辛劳)”,自然没必要“谋舟以归”,也就没有机会感悟人生。所以,写写“陆走之勤”的用意就是“交代‘谋舟以归’的原因;引出下文”。我们解答这类题目也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

24.第②段描写作者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 ? ? B.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C.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 D.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 答案:D

细解:从全文的思路来看,作者是想借事明理,由“进舟之道”到“处世”、“为艺”之道。所以,“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都不是目的。而要想“阐述进舟之道”,必先展现“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那么怎么表现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呢?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了自己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所以答案是“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当然,写“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是“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25.概述老篙师的御舟之道。(4分)

答案要点:器良;五官手足不懈怠,专心;察水性、顺水道,做好预备。

细解:原文见第③段。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是划分段内层次,找出不同的句群。所以,句群的知识是高考非常重要的知识。如果学生有识别句群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这里不过是用古汉语表达的罢了。老篙师的这段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下(见“∕”)——

“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将画线的句子概括、归纳一下,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26.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2分)

A.叙议结合 B.欲扬先抑 C.正反对比 D.侧面衬托 答案:B

细解:从表达方式的使用上讲,当然有“叙议结合”。如前分析,对人物的描写还用了“侧面衬托”。将自己与“他水工”对比,所以写法还有“欲扬先抑”。只是没有使用“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

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抑扬”指控制和放纵感情,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抑”为“扬”蓄足气势。这样,一方面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我个人以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应该是近年高考的一个新热点。 27.从全文内容看,御舟之道与□□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2分) 答案:为艺 处世

细解:本文结尾写道: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于世”、“顾艺”,即“为艺”、“处世”。 二写作(70分)

28.从小学到现在,写作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记、随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等文章的写作中,你或许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请以“我的写作经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细解:既然是“话题作文”,那么,就有了相当的开放性。只要在“我的写作经历”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经历”是个时间概念,这就意味着可以从中选一个或若干的点来写,也可以放在变化中来写。需要注意的是——话题是“我”的写作经历,所以,告诉我们不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以理性思辨为主,都要从“我”的写作经历出发,从写作中的感性认识入手,或叙事,或议论,要能看出你的真情实感。

其次,要想写出符合一名高中生水平的文章,又需要将写作经历与对生活的思考结合起来。这个题目与“我的军旅生涯”等其实是一样的,需要截取人生的某段经历,从某个角度关照人生。正如提示语所言:在日记、随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等文章的写作中,你或许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在日记、随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等文章的写作中”——是经历;“你或许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情感;“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你当然可以思考“写作”、“教育”,恐怕更多的思考还是指向人生的,如写作与成长,写作与命运等。如前所述,写作的类型可以笼统,也可以选择其一,如“日记”——一段关于某人、某事的记载,是青春的一段记忆,也是生命的一段印痕。 语 文 试 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 C

2.? 科学、准确地揭示了本文说明对象“现代汉语”的内涵。 3.? “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域 4.? C 5.? BE

6.? 北方话分布的地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最多;北方话词汇传播深入、广泛;“国语运动”给予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7.? 有人情味 8.? D

9.? 吴冠中的印章有很高的价值,却被他自己主动磨掉。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真切而强烈地表达出惋惜、惊讶、敬佩等感情。

10. 这句话写出了严重失忆的妻子在吴冠中的眼中宛如婴儿;她像婴儿一样缺乏自理能力;也如婴儿一样单纯;还

如婴儿一样让吴冠中怜惜。吴冠中用普普通通的五个字真切地传递出他对病妻的深情。

11. 吴冠中外形瘦小,精神却丰富饱满;性格平易,追求执着;他是富有的世界级著名画家,物质生活却极为俭朴。 12. 答案示例:“邻居”只是针对人物的居住位置而言的称谓,不涉及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吴冠中是著名画家,而作者却只把他当作一个邻居,记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一视角有利于塑造作为普通人的吴冠中的形象,让读者了解到吴冠中作为公众人物之外的一面。标题中的这一称谓也表现出吴冠中与周围百姓的融洽,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13. (1)大珠小珠落玉盘(2)断鸿声里(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鹫翎金仆姑(5)此之谓失其本心(6)无论魏晋(7)羡长江之无穷(8)雄鸡一声天下白 14. A

15. 答案示例:青溪蜿蜒,两岸弥漫的是青草绿叶,繁花点缀其间,春意浓郁,仿佛与溪水一样悠长。

16. 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 17. 后汉书

18. (1)封地(2)逐渐(3)处在(4)同“燃”,燃烧 19. C

20. (1)桓帝喜欢他的才能和外貌,下诏书把公主嫁给他为妻。 (2)(杨琁)暗中让亲戚、下属到朝廷诉说这件事。 21.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 22. 机智 刚强

23. 交代“谋舟以归”的原因;引出下文 24. D

25. 答案要点:器良;五官手足不懈怠,专心;察水性、顺水道,做好预备。 26. B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aokao/gkst/201204/167676.html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