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织物组织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6.比较平纹、2/1斜纹和5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并说明三原组织的松紧差异。

1/1平纹组织:Fj=Fw=1;2/1斜纹组织: Fj=Fw=1.5;五枚缎纹组织: Fj=Fw=2.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原组织中的平纹最紧密,缎纹最疏松。 17.斜纹变化组织的变化方法有哪几种?

变化方法有:1、扩大组织循环,改变组织点的浮长。2、改变组织点飞数值。3、改变组织点飞数的方向。4、同时改变组织点飞数的值和方向。

18.说明影响斜纹织物斜纹纹路倾斜角度的因素。

织物表面的斜纹线倾斜角度与Pj、Pw的配合有关,与Sj、Sw也有关。 ①当Sj=Sw=±1时,

tgθ=Pj/Pw: 当Pj=Pw时,θ=45°

Pj<Pw时,Pj/Pw<1,θ<45° Pj>Pw时,Pj/Pw>1,θ>45°

——θ的大小与Pj成正比,与Pw成反比

②当Pj=Pw时,

tgθ= Sj/Sw ——θ的大小与Sj成正比,与Sw成反比

③如果同时考虑经纬纱的密度与经纬纱的飞数对织物表面斜纹线倾斜角度的影响,则 tgθ=

Pj?Sj。

Pw?Sw19.织制Rj=Rw=4的半线斜纹织物,可以选择几种较合理的组织?

2/2↗,3/1↗;1/3↗

20.在设计曲线斜纹的飞数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时必须注意:使∑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 最大飞数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连续。 21.设计破斜纹组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破斜纹组织一般采用双面组织作为基础组织,并且计算组织循环纱线数时R等于两倍的斜坡长度。因为组织要求在改变斜纹线方向处形成一条明显的断界,在断界处组织点呈底片翻转的关系。 22.、说明纵条纹组织中基础组织选择须注意的问题。

(1)两种组织在交界处呈底片反转的关系,保证界限清晰,条子分明。

(2)各种组织的交错次数不要相差太大。使织缩率的差异小。——否则经纱张力不匀使纱线松紧不一,开口不清,影响织造。

(3)如果织物要求交错次数相差较大时,(如平纹与缎纹形成缎条)

可以调整经纱密度:交错次数少的Pj↑,aj↑;交错次数多的Pj↓,aj↓或两种组织的纱线采用不同的张力(两个织轴)

23.说明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的设计步骤,计算当采用8片综时,若每次提升4片有多少种提综方法? ①确定综框的提升规律——绘制纹板图 a.确定所采用的综片数。

b.确定组织循环图的范围:Rj最好是用综片的整数倍, 如Rj=60,Rw与Rj相差不大,Rw=40 c.确定每次提升的综片数。

d.确定每片综的提升规律,绘纹板图 ②画穿综图 当采用8片综时,若每次提升4片С8=

4

8?7?6?5=70

4?3?2?124.说明如图所示蜂巢组织外观形成的原因。

(1)浮长线处无交织点,纱线易向一起靠拢,织物显松厚,形成凸起。 (2)平纹处交织点多,纱线交织紧密不易向一起靠拢,从织物正面看有两种情况:①在甲处形成凸起,因为上下为经浮长线,左右为纬浮长线,组成此部分的经纬纱均显露于织物表面,使甲处在浮长线的作用下被带起,呈凸起状。

②在乙处形成凹下,因为上下为纬浮长线,将此处经沙压下;左右为经浮长线,将此处纬纱压下。此部分的反面与甲处相同,(反面凸起,正面凹下)使乙处呈凹下状。

(3)因为经、纬浮长线是逐渐过渡到平纹组织,因此凹凸程度也是逐渐过渡并形成蜂巢状。 25.欲使纵凸条组织的凸条效应明显,从组织设计上考虑可采用哪几种方法?

①适当增加浮长线长度,凸条隆起程度显著;

5

②织物密度大,特别是显现凸条纹的那一系统纱线密度大,凸条效应明显。 ③把两条同样长的纬浮长线靠拢在一起,然后再在纬浮长线上填绘固结组织。

④在两条凸条之间加入两根平纹组织的纱线。目的是使交界处组织紧密,织物薄,注意添加的平纹组织应与固结组织的平纹连续。

⑤在凸条中间夹入两根较粗的芯线,起衬垫作用。

26.为使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绉效应,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浮长线不能过长,相同的组织点要分散。 (2)浮长线配置不要出现明显的纹路。

(3)每根经纱的织缩率应尽量一致。使其交错次数相差不要太大。否则会导致经纱张力不匀,开口不清,影响织物外观。

(4)组织循环经纬纱数不要太小,配置越错综复杂,起绉效果越好。

27.画出组织循环经纬纱数为8的透孔组织,并说明采用该组织时织物的外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4、5)经、(1、8)经纱按平纹组织与纬纱交织,经纬组织点相反,因此(4、5)经之间,(1、8)经之间不易向一起靠拢。二、三、六、七纬纱在织物的正反面均为纬浮长线,有拉拢力,使(1、2、3、4)经纱向一起靠拢,(5、6、7、8)经纱向一起靠拢,因此在4、5经之间,1、8经之间形成纵向缝隙。同理,(四、五)纬、(一、八)纬纱按平纹组织交织,经纬组织点相反,因此纬纱之间不易向一起靠拢。2、3、6、7经纱在织物的正反面均为经浮长线,有拉拢力,使(一、二、三、四)纬纱向一起靠拢,(五、六、七、八)纬纱向一起靠拢,因此在四、五纬之间,一、八纬之间形成横向缝隙。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孔眼。 28.举例说明凸条组织外观形成的原因。

是松组织与紧组织合理配置而成。以纵凸条组织为例说明。

①一、三纬在1~6经纱之间为连续的经组织点,即在织物反面为纬长线,有拉拢力,是经纱向一起靠拢;二、四纬在1~6经纱之间为平纹交织,因交织点多,纬纱有较大收缩,此部分隆起成凸条。同理,二、四纬在7~12经纱之间为连续的经组织点,织物反面为纬长线,有拉拢力,是经纱向一起靠拢;一、三纬在7~12经纱之间为平纹交织,易收缩,此部分隆起成另一条凸条。

②平纹与浮长线的交换部分即6、7经,1、12经纱处组织点交错,纱线不易向一起靠拢,此处显薄凹下,形成两凸条之间的界限。

29.简述增加网目组织网目效应的方法。

①在牵引纬的上下两侧的纬纱上去掉部分地组织的经组织点,使此处组织更松些,便于将网目经挤过来,形成曲折。P75图2-67

②增加牵引纬的根数。

③使用较粗的网目纱,或两根并成一根使用。P75图2-65 ④使网目纱的颜色与地经有区别。

⑤上机时,网目经与左右地经穿入同一筘齿内。

⑥网目组织用单轴织造,则网目纱的交织次数少,浮长线长,易被拉曲折。 30.说明平纹地小提花织物的特征及构成方法?

小花纹可以由经浮长线构成,即经起花组织;由纬浮长线构成,即纬起花组织;由经、纬浮长线联合构成。由透孔、蜂巢等组织起花纹。——花纹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散点,也可以是各种几何图形,花型分布可以是条型、斜线、曲线、山型、菱形等。

这类织物要求外观细结 、紧密、不粗糙,花纹不能太突出,从织物整体上看,应以平纹地为主,适当加入小提花组织。

31.复杂组织主要包括哪些组织?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利用两个(以上)系统的经(纬)纱与一个系统的纬(经)纱交织形成重组织,分为:经二重组织,经三重组织?

6

纬二重组织,纬三重组织? 2、利用两个以上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以上的纬纱分层交织,各层之间按一定方式连成一体,形成双层或多层组织。 3、利用两个系统的经(纬)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经)纱交织,配合特殊的后整理加工,使一个系统的经(纬)纱被割断,在织物表面形成毛绒,这种组织称为起毛组织。分为经起毛、纬起毛组织。

4、利用两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并配合特殊的织造方法,使一个系统的经纱在织物表面形成毛圈,称为毛巾组织。

5、利用两个系统的经纱与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配合特殊的开口机构,使两个系统的经纱之间按一定规律相互扭绞在织物表面形成稳定的孔眼,即纱罗组织。 32. 简述经二重组织的构图原则。 ①表里组织的选择

表组织为经面组织,反面组织为经面组织(基础组织可以相同或不同),里组织为纬面组织。 ②经二重组织表面组织点的配合

为使其具有良好的遮盖效应,必须使里经的短经组织点位于表经的经浮长线之间,即两侧为表经的经组织点。 ③如果基础组织都采用斜纹组织,则表反组织的斜纹线相反,保证表里组织的斜向一致。 33.经起花是什么类型的组织,对起花组织的要求是什么?

在织物设计中,织物表面局部采用经二重组织,使之形成一定的花型,叫做经起花组织。 起花组织的要求:

① 起花时表经在织物表面形成花性,不起花时沉在织物反面成为经浮长线。 ② 起花经纱叫做花经,花经组织点数为1—5个。

③ 两个花型间距太长时可以加一个接结点,目的是截短花经在织物反面的经浮长线,起固结作用。 34.试简述在经起花组织中;花经纱接结点的一般处理方法。

接结点安排时应注意:a.要求接结点在织物表面不显露时,接结点两侧应为地经的经组织点(图(1));b.要求接结点显露成花型时,安排在地经的纬浮长线之间。 35.简述纬二重组织的构图原则。

①表,里组织的选择:因为纬二重组织正反面均显纬面效应,所以表组织为纬面组织,里组织为经面组织,反

面组织为纬面组织。

②表里组织点的配合:为使织物表面有良好的纬面(遮盖)效应,就要使里纬的短纬组织点被表纬的纬浮长线

所遮盖,即使里纬的短纬组织点置于表纬的浮纬长线之间。 ③合理选择表里纬排列比:常用1:1或2:2, 2:1。 36.说明管状组织的设计要点。 (1)管状织物各部位完全一样

应选同一组织作为织物的表,反组织,并尽可能选择简单组织。表里层纱线的原料,号数,颜色一致,Rj,Rw各部分一样。 (2)基础组织确定:

*要求管状织物折幅处组织连续,则应采用纬向飞数,Sw为常数的组织作为基础组织。如平纹,纬重平,斜纹,正侧缎纹等。

*对折幅处组织连续要求不严格时,可用2/2方平,2/2破斜纹,1/3破斜纹等。 (3)表,里经纱排列比一般为1:1

表,里纬纱排列比必须为1:1(用一把梭子进行织造) 37.接结双层组织表里两层的接结方法有哪几种?

(1)“下接上”接结法:利用里经与表纬作适当交织,将两层连接成一体。 (2)“上接下”接结法:利用表经与里纬作适当交织,将两层连接成一体。 (3)联合接结法:把”下接上”接结法和”上接下”接结法联合在一起使用。 (4)接结经接结法:采用专门的接结经纱将上下两层连接在一起。 (5)接结纬接结法:采用专门的接结纬纱将上下两层连接在一起。

38.明毛巾组织毛圈的形成条件,并判断下图毛巾组织是否合理。

(1)打纬机构的动程:长打纬、短打纬相互配合。

三纬毛巾举例:对1、2纬打纬时筘移动的动程小——短打纬(两次);在织第3纬时筘打纬时的动程大连同1、2纬同时推向织口——长打纬(一次)

(2)送经装置:送经量与经纱张力。

7

因为送经量少,张力大;毛经送经量多,张力小。所以毛经沿张紧的地经向前移动形成毛圈,一般地经张力是毛经的四倍。

(3)织物组织:地组织与毛组织的配合。此组织合理 39.根据以下毛巾组织的组织图画出纵向截面示意图,并分析地组织与毛组织的配合情况。

1、打纬阻力:长打纬时,①、②、③纬之间交织一次,打纬阻力较小。

2、对毛经的夹持力:①、②纬在同一梭口,易靠近将毛纱牢牢夹持住,②、③纬已交换梭口,毛经不易松动。 3、纬纱的反驳情况:长打纬后①、③纬交换梭口,③纬后退也不影响①、②纬对毛经的夹持力,毛圈大小无变化。 因此此组织地组织与毛组织配合合理。 40. 说明花式灯芯绒织物的构成方法。 (1)织物表面部分起绒 部分不起绒

a. 在不起绒处增加经组织点。织入提花法 b.取消一部分压绒经的经组织点,飞毛提花法

(2)改变绒根的布局:使绒毛长短发生变化,绒条按绒根分布成花型。 (3)采用不同的割绒方式

a. 偏刀法—宽窄条灯芯绒,使割绒部位不在绒条的正中。 b. 采用两次割绒,如特细条灯芯绒(采用w型固结)

41.说明拷花呢织物的地组织的种类?若地组织为复杂组织,则绒纬配置时应注 意什么问题?

常见的有简单组织、经二重组织、双层组织等

注意:如果地组织采用经二重组织或双层组织,绒纬仅与表经交织,不与里经交织:绒根只固结在表经上。 42. 试比较灯芯绒绒根V形固结和W形固结的优缺点。 V型固结法——松毛固结法:

绒纬只和一根经纱交织,交织点少,纬纱易被打紧,绒毛易密、丰满。

但固结不牢,绒毛易脱落。

W型固结法——紧毛固结法

绒纬与经纱交织点多,纬纱不易被打紧,绒毛不如V型固结的丰满,但固结牢。 43.画图说明织物经纬纱捻向的配合对织物的手感和光泽有何影响?

当经纬纱捻向相同时:在经纬纱交织处纤维的排列方向相同,(即经纱的反面捻向与纬纱的正面捻

向趋于一致)交错处容易相互嵌入,织物结构比较紧密,强度较高,厚度相对较薄,手感较挺实。而在织物表面看纤维的排列方向相反,光泽稍差,染色效果差。

②当经纬纱捻向不同时:在经纬纱交织处纤维的排列方向相反,经纬纱间缠合性差,容易滑移,手感较柔软、厚实、丰满,强力稍低。而在织物表面纤维的排列方向相同,组织点突出,纹路清晰,织物光泽好,染色性好。 44.羊毛与化纤混纺的目的是什么?混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取化纤之长,补羊毛之短,以一种化纤之长,补另一种化纤之短,达到提高可纺性能,提高织表外观及服用性能,增加品种和风格,降低成本的目的。 应注意:

①充分发挥化纤的特长,如强度高,断裂伸长高,光泽好,均匀性好,断裂伸长可以选择。 ②混用比例要考虑尽量保持最终产品的毛型感。

③化纤可选择多当长度和细度,平均细度应比羊毛略细,平均长度应比羊毛略长。使羊毛纤维大部分分布在纱线外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