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 B.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C.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用橡皮塞塞住管口; D.根据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进行除杂.

【解答】解:A.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否则会带来实验误差,故A错误; B.量筒不能用来稀释和配制溶液,故B错误;

C.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塞橡皮塞,会导致试管内压强过大而将橡皮塞顶开,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气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B项,为易错点.

8.(3分)(2011?江苏)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甲醇为CH3OH,1个分子甲醇中含有3个C﹣H键;

B、pH=13的NaOH溶液,c(OH)=0.1mol/L,但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

D、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molO2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mol.

【解答】解:A、甲醇为CH3OH,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故A错误;

B、pH=13的NaOH溶液,c(OH)=0.1mol/L,n=cV,但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无法计算,故C错误;

D、由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molO2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mol,则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明确物质中的化学键、物质的状态、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9.(3分)(2011?江苏)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A、根据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判断; B、结合反应方程式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C、铁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FeCl3; 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判断.

【解答】解:A、碳酸根的第一步水解(水解后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的平衡常数比碳酸氢根要大许多.碳酸根水解要比碳酸氢根容易得多.所以溶解度较大,且溶解的快,故A错误.

B、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

C、3Cl2+2Fe2FeCl3,故C错误.

D、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问题,是小型综合题;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即可. 10.(3分)(2011?江苏)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4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中和滴定.

【专题】图像图表题.

【分析】A、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强碱滴定醋酸溶液时,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最高.

﹣1﹣1

6

【解答】解:A、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入催化剂后活化能会降低,但是图中信息得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强碱强氧化钠滴定醋酸溶液时,开始20.00mL0.1000mol?LCH3COOH溶液pH大于1,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是不饱和溶液的点,故C正确;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最高,由图知反应物转化率最大在t时刻以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注意识图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对质的梳理和归纳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11.(3分)(2011?江苏)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β﹣﹣紫罗兰酮中含有C=C;

B.中间体X中含C=C和﹣CHO,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为多个碳原子的烯醇,与碱不反应;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的分子式不同.

【解答】解:A.β﹣﹣紫罗兰酮中含有C=C,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中间体X中含C=C和﹣CHO,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维生素A1为多个碳原子的烯醇,与碱不反应,则不溶于NaOH溶液,故C错误;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的分子式不同,相差1个CH2原子团,则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有机物的官能团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来解答,把握烯烃、醇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3分)(2011?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H>0,△S>0

++

B.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7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考点】焓变和熵变;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A.反应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气体,物质的混合度增大;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D.根据催化剂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解答】解:A.反应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H>0,生成气体,物质的混合度增大,则△S>0,故A正确;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焓变和熵变、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电化学知识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水解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都为吸热过程. 13.(3分)(2011?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胶体的重要性质;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分液和萃取.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还原性的离子氧化,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

C、苯酚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水溶液,苯不易溶于水;

D、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如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KI3盐溶液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 【解答】解: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胶状物,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

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如果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溶液中就是只含有三价铁离子时也具有该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

C、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其中苯酚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水溶液,苯不易溶于水,震荡会分层,分液,上层的是苯,这样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故C正确;

2+

﹣﹣

D、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是由于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