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读书笔记最新纠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读书笔记最新纠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③、勇敢;

④、有一定的自控力; ⑤、正面对待挫折。 5、个性方面:

①、助人;②、合群;③诚实;④、克服不良性格;⑤、有责任心;⑥、适度自尊。 6、学习方面:

①、良好的学习习惯;②、正确的学习动力;③、学习兴趣稳定;④、不偏科;⑤、关心学习结果;⑥、具有基本的学习技术。 7、交往方面:

①、性别化正常;②、具有团队精神;③、积极参加活动;④、有友谊概念;④、会原谅。 (三)初中生 1、自我意识方面: ①、能认识自己的特性; ②、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③、关心自己的成绩; ④、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 ⑤、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⑥、有羞愧感、委屈感、自尊感。 2、认知方面:

①、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②、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 ③、思维能力提高; ④、能区分科学和日常概念; ⑤、想象力提高;

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显著提高。 3、情绪情感方面:

①、具稳定性;②、具可控性;③、具美感;④、理智感增强;⑤、会适度宣泄情绪。 4、意志方面:

①、具独立性;②、有耐心和恒心;③、慎独;④、有意识自觉提高意志力;⑤、理智面对挫折与困难。

29 / 76

5、个性方面:

①、懂竞争;②、不自我中心;③、积极向上;④、会尊重;⑤、具幽默感;⑥、有责任感。 6、学习方面:

①、会学习;②、有好的学习习惯;③、能总结学习经验;④、有效率;⑤、对考试有正确的态度;⑥、喜欢阅读。 7、交往方面:

①、会倾听;②、会组织活动;③、会用书面语进行交往;④、懂得消除障碍;⑤、能自我介绍;⑥、尊重人;⑦、注意交往仪态。 三、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1、定义:它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2、原则:①、不勉强;②、鼓励;③、注意力集中在角色上;④、气氛活跃。 3、分类:

①、相声表演——适合中高年级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②、哑剧表演——适合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情感教育和交往指导。

③、角色互换——适合中小学各年级学生;适于:自我意识、情感教育、个性塑造、交往指导等方面。

④、小品表演——适合中高年级生;适于自我意识、个性交往方面。 (二)价值观辨析法:

1、定义:它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2、原则:

①、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 ②、无条件接受学生;

③、提问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3、分类:

①、小组讨论法——适合中高年级生;适于自我评价、学习态度、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②、两难问题法——适于不同年级学生;用于个性塑造和品德形成等方面。

③、脑力激荡化:此方法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脑力激荡法可以帮助学

30 / 76

生产生很多的概念,它的目的是在一种兴奋、有趣、安全及接纳的气氛下产生一般与非惯例的概念,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意见。

适于各级学生;适于学生智力测验。 (三)榜样引导法:

1、定义: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 2、原则:

①、榜样必须是和蔼可亲、可信,并与学习者有较大的相似性; ②、榜样行为的展现是渐进的; ③、呈现榜样时配以讲评,突出行为; ④、提供心理安全;

⑤、提供反馈信息,强化模仿。 3、分类:

①、参观、访问——适用于小学各年级;适合塑造个性、美感的形成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②、媒体教学——适用于不同年级学生施教,教学内容可涵盖多方面。 (四)行为强化法:

1、定义:它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所谓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有正、负强化和惩罚,多采用正强化。 2、原则:

①、多用正强化少用负强化和惩罚; ②、明确要改变的不良习惯;

③、强化物与强化方式的选择要因人而定。 3、分类:

①、奖励:可分为社会性奖励(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物质性奖励、活动性奖励。 ②、惩罚:

③、强化不相容反应:这一方法是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同强化另一个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要求的反应在相结合,借以消除不良反应的方法。 运用奖励时应注意: ①奖励的行为是具体的; ②遵循多次奖励仍不满足的原则;

31 / 76

③鼓励学生自我奖励。 运用惩罚时应注意:

①避免不适当的惩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 ②惩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 ③惩罚伴随说理教育,以提高惩罚效果; ④力戒惩罚后又立即给予奖励。

4、行为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斯金纳,强化是重要手段。

第八章 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主要是指他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个认知能力高度发达的人的特点: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记忆力,稳定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灵活的思维能力。 一、发展性认知问题 (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观察力表现:

①观察目的性较差;②观察缺乏精确性;③观察缺乏顺序性;④观察缺乏深刻性。 2、记忆力发展特点:①有意记忆逐渐增强;②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3、注意力发展特点:

①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②注意范围依然有限(注意广度平均只限于3、4个客体,成人约4-6个客体,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受限。) 要扩大学生的注意范围,老师应做到:

A、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B、理解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C、有条理组织学习材料; D、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

③注意稳定性和集中性差(小学生时间最短、效果较差,7-10岁 20mins;10-12y 25mins;12岁以上约30mins)

④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32 / 7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