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读书笔记最新纠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读书笔记最新纠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判断个体心理健康应坚持的原则 1、 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2、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有区别的; 3、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4、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整体

性、个体人格的稳定性) (三) 健康心理的标准

1、 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2、 情绪正常、健康; 3、 意志健康;

4、 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一致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 5、 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 6、 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 7、 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与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问题,较为复杂。 2、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有重要影响; 3、遗传性是先天的既得和后天的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 (二)体质因素的影响

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的机能的状态;

精神分裂症——瘦长型 狂躁抑郁症——肥胖型 疑病——力士型 发育异常型 (三)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1、性别因素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的表现在女性上。女性性腺内分泌和某些心理过程,常会出现情感冲动,多变,不稳,兴奋,抑郁等症状。

2、精神病,流行病等调查发现对酒精和药物形成依赖而导致精神障碍的男性多于女性。

3、儿童由于身体与精神发育未达到成熟职阶段,因而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对各种因素过于敏感,

5 / 76

易出现情感行为和行为障碍。

4、青春期由于性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会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癔症。 (四)器质性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精神障碍与感染、脑损伤、躯体疾病及某些精神活性物质有一定关系。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决定因素) 1、亲子关系(不健全的双亲关系方面较为突出) 2、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 3、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 4、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 (二)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

1、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表现:

① 个人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或排斥的动机冲突; ② 实行某种目标应采取的途径与方法的取舍冲突; ③ 一个人行为动机与内心标准的冲突。 2、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防御机制: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三)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事件如:升学、考试、亲人亡故等,都会导致心理应激。应激的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现,适度的心理应激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可以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但是,长期的、超过人的应付能力的应激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如出现身体不适、虚弱等生理反应,造成人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加重或导致一些精神症状及躯体疾病。 (四)人格类型特征 自我为中心——癔病

谨慎完善多疑责任心重——强迫性神经症

第三章 学校心理辅导

6 / 76

一、心理辅导的概念

(一)心理辅导的内涵:史密斯、泰勒、帕特森强调了辅导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

(二)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从心理辅导的特征上,来界定心理辅导的内涵,认为心理辅导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 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 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境的环境和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二、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展开的心理辅导工作。

1、内容和功能:教育和发展既是心理辅导的基本功能,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 2、辅导对象:各级各类的学校学生 大中小学校的学生。

3、效能:大量而经常的伴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必须实行全程监护指导。 作 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 4、学校心理辅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各级各类学校中展开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它包括学校中的教师、学生、职员、工人、领导,几乎没有实践模式;

狭义,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与特点:

学校心理辅导从目标和内容上来分可分为: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

(一)适应性辅导: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提高效率,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的处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问题,很好的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辅导的特点:

1、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即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7 / 76

2、着重处理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和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理性辅导,分析情况。

(二)发展性辅导: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性,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1、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2、着重处理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 3、强调发展的原则;

4、发展性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论述:说明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学校心理辅导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性辅导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而发展性辅导则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侧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面对具体的辅导对象时,或是在选择辅导方式时,视情形有所侧重,二者彼此衔接、相互渗透,但在实际的辅导工作中,几乎是融合在一起的。例如,要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时候,其目标是指向发展的,而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只有在良好适应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单一的适应性辅导或发展性辅导往往是不完整的,也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将二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优势。

四、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1、基本目标和任务一致:都是服从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服务;

2、在职能上是相互衔接的:目的是培养一代新人,而健康的心理既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来加以解决。

五、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8 / 7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