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有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3年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题1分,共35分。) 1.根据《教育法》,侵占破坏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及其他财产的行为,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处分 D.罚款处罚

2.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育目标 D.教学目的

3.一个人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然后用简要的语词写出重点,这是什么策略?(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一个7-11岁的儿童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并具有可逆性,这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哪个阶段?(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是用鼓励的眼光盯着学生,并对正确的答案不断点头这属于( )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 内部语言 D. 肢体语言

6.老师发现某班学生对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就完成不了,并且参加有点强度的活动时就喊累,这个班的学生应该加强____培养?( )

A.意志品质 B.道德品质 C.纪律观念 D.文化知识 7.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 )

A.听觉适应 B.肤觉适应 C.视觉适应 D.嗅觉适应

9.学生把学习的解决一次函数的经验,应用到解决二次函数的过程中,这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发散思维 B.知识迁移 C.原型启发 D.创造性 1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B.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方法 C.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途径 D.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学环境

12.教师为了讲解知识,向学生展示图片、模型和工具 ,这是( )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 C. 模象直观 D.肢体语言

13.小张的性格胆小,由于怕讲错话,不敢在公开场合演讲,同时在与同学交谈时也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是(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焦虑症 1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 A.任务 B.生存 C.成绩 D.学生

15.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诱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该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去渴求知识,这体现了教师的什么作用? ( ) A.引导 B.指导 C.管理 D.主导

16.教师通过讲述雷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哪种德育途径? (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17.当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时,某个学生急迫地对答案进行验证,但往往是错误的,这种认知风格是( )

A.沉思型 B. 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8.在安排课程表时,_____往往安排大量的时间。( )

A.课外活动 B.上课 C.实践锻炼 D.文艺表演 19.教师在教学中要写多种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学期计划 B. 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年计划

20.教师在上初中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先通过两个词语“保护庄稼”“妙手回春”让学生猜两个历史人物,然后进入教学,这是( ) A.直接导入 B.游戏导入 C. 故事导入 D.问题导入

21.学生根据诗词《沁园春·雪》的描绘想象北国的风光,这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 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22.学生对自己未来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充满信心,这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信任感 C.自我价值感 D.自我效能感 23.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24.1879年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A.马斯洛 B.冯特 C. 华生 D. 马卡连柯 25.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美国杜威主张()

A.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B.教师中心 经验中心 课堂中心 C.学生中心 书本中心 活动中心 D.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 书本中心 26.学习_______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科学知识 D.思想品德 27.一位哲者说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传授给学生知识 B.传授给学生间接经验 C.养成学生的品德 D.发展学生的能力 28.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9.成语“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0.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特定社会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教育理想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某家长怀疑学生早恋,趁学生不在时偷看其日记,这侵犯了学生的( ) A.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

二.判断题。判断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A,判断错误的涂B。(共15分) 3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及发展学生的智力。( )

37.课堂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应该简单,一个肢体动作表示一个单独的意思。( )

38.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39.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答案,接着提出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 40.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 )

41. 主张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学生的教育家是桑代克。( )

42.德育过程是中学生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道德行为是道德发展的关键。 三.论述题。(20分)

51.小李是一个年轻老师,他在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时,如何与学生一起建好班集体? 10分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 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 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 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 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 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 52.教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的具体内容有哪些?(10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四.材料题。(30分)

53.案例一:教师A在走进一个公认的差班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们班的学生都是差生,你会不会讨厌我们?”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着说:“你们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扔掉吗?”学生们思考后说:“不会,我会把它收藏起来,作为一种怀念。”教师说:“我也不会讨厌你们,你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真正的差生是各方面都差,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差,我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一定会成为优秀学生的。”学生们听完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二:学生甲是一个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顶撞老师。教师B在担任班主任时,很多教师都告诉他,甲是个坏孩子。教师B开始全面了解甲的情况,并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说:“他不是一个坏孩子,相反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只不过你们都没有发现他的聪明才智。”在教师B的帮助下,甲积极改正错误,认真学习,最后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1. 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案例一中采取了什么德育原则?

A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C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 你是如何看待“坏孩子”和“差孩子”的?

1 分数只不过是测量学习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准,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有其他长处 2 好学生和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人。他们同样得得到老师的关注,因为在一个班级里,老师可能只关注要么成绩好的要么成绩差的,中等的孩子反而被忽视。

3 心理学中有一种叫做期待效应的东西,我们相信他会朝向好的方向改变他就会朝好的方向变!所以今天他是坏孩子,可能明天他就是好孩子!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 3.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你碰到过案例二中的“坏孩子”,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你没有碰到,你打算如何处理?

4. 阅读完上述两段材料,对你有何启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