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个案研究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以单一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几个优等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个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用于教育领域,主要还是对学生而施。例如,有的学生才能特别优异或极端低劣,以常用的教学方法无助于其发展或进步;或者有的学生行为和情绪与一般学生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不能改变其行为或性格。凡此等等都需要予以单独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确定矫正的适当方法,以便使学生得到正常的发展。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人们还将个案研究法称为“解剖麻雀法”。另外,由于个案研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追踪调查研究,故个案研究法,又称为“个案追踪法”。

个案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现介绍几种基本的个案研究方法,供研究者选择使用。 1.追踪法

所谓追踪法,就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

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从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时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用日记方式作出详细的文字记载,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追踪照片,连续追踪808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据此撰写了我国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名著<《儿童心理之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也曾采用个案追踪的方法,以智能超常的儿童少年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受过优越的早期教育,遗传素质的差异只为他们的超常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优良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则是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这项个案研究为我国婴儿教育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因为追踪法一般以相同的对象作长期的研究,通过追踪可以掌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研究智力测验分数的稳定性问题,即可从幼儿开始测量直至成年,由此可以看出智商是否具有稳定性。三是探索早期教育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影响。

总之,个案追踪是对相同的个案进行长期而连续性的研究,研究者能真实而直接获得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能深入了解个人或某一教育现象的发展情况,弄清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现象。它对于研究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成熟期、关键期,以及研究复杂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某一教育理论的验证、某一教育措施的实施、某一新方法的探索、某些教育现象之间前后发展的关系等都

具有重大意义。但追踪法与其他任何一种方法一样,既有着自身的优点,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首先,追踪法研究较为耗时费力,进行追踪研究要求研究者有时间、有毅力、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否则是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其次,一些变量的控制难度较大,各种无关变量随时都有可能介入追踪过程,甚至影响追踪研究的进行。例如,研究对象的流失就是追踪法研究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2.追因法

追因,顾名思义,就是追寻和探究现象的原因。追因法是个案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与实验法因果顺序相反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先确定原因,然后就此原因求出其产生的结果。追因法则是先见结果,然后就已发现的结果而追求其所以发生的原因。简言之,实验法由因导果,追因法则由果溯因。两者过程恰恰相逆,但都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追因法首先接受既成的事实,然后就事实推论可能致此的原因。例如新华社1996年6月16日报道:“目前我国近视学生已达5000万人,其中小学生近视率达36%,初中学生近视率达49%,高中学生近视率达70%,并有继续上升趋势。”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研究人员以这一既成事实进行研究,探究导致这一事实的原因就是一个追因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就是追因法。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导致目前中小学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运动量的习题训练,名目繁多的考试检测,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摧残了学生的身体,从而导致了近视率的不断上升。这一研究过程

实际上就是个案追因法的应用范例。 3.临床法

临床法通常是通过谈话形式进行的一种个案研究,故又称临床谈话法。这一方法既适用于问题儿童的研究,也可用于正常儿童的研究。前者目的不在于发现一般的行为倾向、规律或关系,而是通过观察、面谈、收集资料等方法,分析诊断陷入困境的特殊个体,从而帮助他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这个个体得到帮助,走出困境;后者旨在由特殊个案发现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临床谈话法的方式可是口头谈话,也可以是书面谈话。研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运用何种谈话方式。例如,对于一个有严重厌学行为的学生的临床研究,既可以采取面对面地谈话,也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谈话,由此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对该生的厌学原因作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口头谈话时,一定要首先解除学生的紧张、焦虑、防御、冷淡的心理,要创造轻松自如的谈话气氛。教师要以民主、平等作风参与谈话,而不能盛气凌人,使谈话变成审问,以免谈话失败。在谈话过程中,师生都应当是问题的发出者,也都应当是问题的回答者,而不应只是单向的信息沟通。书面谈话一般应按照问卷的要求来操作,对问卷的评定应严格、公平、客观。 4.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是个案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可搜集以下三类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它们是:

(1)反映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的材料,如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