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语言艺术教案g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写作与语言艺术教案g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音等形式 。 举例: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词汇方面 1、造词灵活多样——词根融合、附加、重叠、轻声、儿化等 不断地吸收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 三、语法方面 1、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提到汉字的三类特征: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第二节 写作语言的生成 一、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临床测试将表述性言语生成过程概括为这样三个阶段: 1、表达或者交流的动机、欲望、总的意向 2、词汇贫乏、语法结构残缺,但却黏附着丰富心理表象的内部言语 在整个言语生成过程中居于中枢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中转作用 ①高度简化 ②跳跃性大 ③无语法形态 ④生成速度快 3、在深层句法结构的基础上,扩展为一种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语言 将内部言语逻辑化、序列化、丰富化 二、外部语言完美的程度如何,不能不取决于: 1、这个心理表象的丰富性如何? 2、写作者的运用外部语言的能力如何?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把这个心理操作过程讲得相当具体: “我在内心接受印象,并且是那类感官的、活生生的、媚人

5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词的语音特点及表达的意蕴 提问:请同学们列举出几个方言词语,这个词在普通话中不能准确表明其方言所表达的意思。 提问:假设同学们在干净、宽敞的百货商场里看到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在柜台前走来走去,你们脑子中首先闪现的是什么?请大家说一说。 PPT展示李清照的图片及《声声慢》全文 PPT配以一张图片,以增强现场感。

的、丰富多彩的印象,正如一种活泼的想象力所呈现的那样。我作为一个诗人,是要把这些景象和印象艺术地加以琢磨与发挥,并且通过一种再现,把它们展露出来,使别人倾听或阅读之后,能得到同样的印象。” 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 晋代 陆机 《文赋》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任何一篇文章的制作,都要完成两重转化: 第一重转化:由“物”到“意”——由客观外物转化为主观意念,由现实生活转化为观念、情感; 第二重转化:由“意”到“文”——由主观意念再转化为语言文字,使观念、情感外化为文字符号。 1、人的心理活动当中有些意识到的印象可能被长期压抑到无意识领域去了。 2、心理活动当中存在着“意象遥化”的现象。 举例:我躺在营地边上,真妙极了,月亮刚从丘陵后面爬上来,照耀着两片不大的,薄而低矮的云;蟋蟀在我旁边不间断地悲哀地唱歌;远处听见蛙鸣;靠近山村传来鞑靼人的呼噜声和狗吠声;一会儿都沉静了,一会儿只听见一只蟋蟀在叫,轻而薄的云靠着或远或近的星星流驶,我想动手罢,写下我所见的东西,但如何写下这些呢?应当动手,坐在被墨水一点点污染了的桌子旁,取出灰白色的纸,取出墨水,弄脏了手指,把字母描在纸上,字母组成词,词在组成句子,但愿能表达情感,是否能用我的另一种眼光看大自然的面貌呢?我描述得不够满意。(列夫·托尔斯泰) 3、意象丰富多彩、复杂多变,词语意义本身抽象简约;记录外部语言的速度比意象的变幻速度要慢得多。 举例:扩延到中国的传统国画,尤其是山水泼墨画,还有戏曲舞台上的表演,骑马、抬轿等,都以一种简约的笔法或物体,或者虚拟的动作来表现。 【结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内容: 1、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形式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书写活动,是一种行为的实践过程。 2、汉语的三方面特点 3、写作语言的生成过程 4、下节课我们将本节学到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实践练习。 PPT配以歌德的图片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曾经有没有?意象遥化?的现象出现?请举几个例子。 PPT配以国画和京剧中的骑马、抬轿等的图片,以增强形象感。 【讲授课程与讨论练习】(60分钟) 第三节 写作入门的训练方法 一、自由写作法 不是?随便写?,也不是?随感?,它是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挖掘写作者的潜力,避免文章无病呻吟,解决写作与语言之间鸿沟的一种有效的入门的写作训练方法。

6

1、自由写作的特点 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不管是教室、图书馆、宿舍还是公园, 坐下来,尝试?自由写作?。 ②要不停地写下去(别担心时间,请别人提醒或者是上闹 钟),能写多快就写多快。 ③要自由自在、畅畅快快、毫无约束地写,不管错误连篇, 还是痴人说梦,不管文理、语法、拼写、错别字和辬点符号等等。 举例之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提问:同学们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是否写博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客?你们在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什么情况下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才会写博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客?你们的能使自己臵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博客文章都时候才会突然来到。(余华 《活着》前言) 写什么内 容? 举例之二:以往学生习作《困惑》 2、自由写作的三个步骤 ①寻找写作的范围(5分钟) 细读这些杂乱无章的东西,会发现这些不连贯的句子里,隐 含着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正是你当时最关心的,或者是隐藏在 你思想深处的,代表着你的真情实感。 找到那最有亮点的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 ②寻找写作的材料(5分钟) 以找到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为基点生发开去,放松、毫无顾忌 地写下去。停笔后,把这些文字细读一辫,分门别类地整理这些 材料,提炼出文章的基本线索和层次结构。 ③成文 写作者在已有的基础上,以前两次提供的自己内心真正感兴 趣的写作范围和写作材料,建构起一篇完整的文章。 前两个阶段实际上把构思过程通过文字语言给外化了,是对课后大作文:构思过程的一种自由解放,是在无束缚中发挥出写作主体的创造应用“自由性和能动性。 写作法”作 文,要求1500 字左右。 二、树枝分杈法 1、树枝分杈法的特点 用一种直观的、视觉化的方法来描述所创造出来的内容之间 的逻辑和层级关系。 使用这种技巧时,既可以画出一棵有主干、有树枝的?树?板书:画树形来,然后把写作内容按照逻辑和层次关系归类到具体的枝杈上;图 也可以用?画圈?的方式来代替?树干?和?树枝?。 2、树枝分杈法的步骤 课堂小组练①画出树干——写下题目 习:应用?树②画出主要枝杈——想出与该题目相关的主要方面 枝分杈法?,③画出更细小的枝杈——想出与各个主要?枝杈?相关的内从:?洋快餐

7

PPT配以余华的照片 该练习等讲完?魔方六边

容,例如具体的观点、细节、实例等,尽量全面。 ④如此循环,直到最后穷尽或者是写作者满意为止。 三、魔方六边法 1、?魔方六边法?的特点 借助魔方的六边形框架的视觉效果,从六个方面来就某个既定(或指定)的题目进行构思创造。 帮助写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深入挖掘写作对象,开拓思路,调动并整理有用的素材。 魔方六个边的每一边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视角: ①描述——所要写的题目像什么?大小、长短、体积、容量如何?是什么颜色?形状?质感?由什么成分构成?具有什么味道?(或其他任何与题目的物理表象和特质有关的方面) ②比较——与什么相似?在哪些方面相似?有什么相异?在哪些方面相异? ③联想——所写的题目或者写作的对象使你想起了什么(你所见过、读过、听说过、经历过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④分析——什么因素使其然?会造成什么结果? ⑤运用——能做什么?有哪些用途? ⑥论辩——能为之做出或褒或贬,或赞成或反对的论辩吗? 2、?魔方六边法?的步骤 ①选择一个你所感兴趣或关注的人物、场景、事件、物体、问题、观点等作为题目。 ②按照描述、比较、联想、分析、运用和论辩的顺序来写,每一个?魔方的边?的自由创作时间不超过3-5分钟。 ③在写每一个?魔方的边?时,从所知道的东西开始写,不必苦思冥想,也不必考虑修辞、语法或辬点符号等。如遇到不知道的地方,或者需要做更多的了解和调查的部分,只需要辬出来就可以了,不要硬写,留待详细查阅后再补充填写。 ④务必使用魔方六边法的所有六个边,因为这个技巧的目的就是让你能够从多种角度来考虑问题。 ⑤六个魔方边都写完后,重读所创造出的材料,发现有意思、有见地、有潜力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开发,为写作正文做好准备。

8

在中国的流行?、?高考?、?高等教育?、?大学生兼职?、?爱情?、?道德?、?中国足球?、?反恐?、?网络?、?奥运会?题目中挑选一个你组感兴趣的话题,列出构思外化的树形图。 PPT配以魔方图片 课堂小组练习:应用?魔方六边法?,从:?一位熟人?、?80文学现象?、?自由?、?长城?、?选秀节目?、?电脑游戏?题目中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写作内容,按照 法?后,与其练习一起做。 每小组自选一个?树枝分杈法?和一个?魔方六边法?的题目讨论写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