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语言艺术教案g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写作与语言艺术教案g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 程 教 案

( 2007 — 2008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 程 名 称:写作与语言艺术 授 课 学 时:4/64

授 课 班 级:电视新闻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广告学院、媒体管理学

院等07级本科生

任 课 教 师:彭宗平、刘洪妹、孟伟、范慧琴、许蕾、姚皓韵

中国传媒大学

1

教案(首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91001 写作与语言艺术 电视新闻学院、影授课 班级 视艺术学院、广告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等07级本科生 学生 人数 530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选课() 理论(√)实验()实习(√) 考核方式 4/64 学 分 考试(√) 考查() 4 授课方式 课程总学时 学时分配 教材名称 课堂讲授 56 学时; 实验 8 学时 写作与语言艺术教程,徐丹晖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1、写作和语言表达,张炼强著,新华出版社,1989 2、写作语言学,何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汉语修养与写作实践,达仆、贺阳、董小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创作心理研究,鲁枢元著,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5、汉语写作学,徐振宗、李保初、桂青山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著,语文出版社,1999 7、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普通写作学教程,路德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高等写作学引论,马正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写作学教程,段轩如、杨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新闻写作教程,方延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现代传媒写作基础教程,孟伟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3、修辞概要,张志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4、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彭宗平、刘洪妹、孟伟、范慧琴、许蕾、姚皓韵 教 学 参 考 书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职称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学科 2007年10月——2008年1月 授课地点 中国语言文学 1号、44号、48号教学楼 2

第一章 写作活动与语言表达

(8学时) 授课教师:许蕾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四方面的内容:介绍写作与书面语言的关系,并重点讲解写作所使用的工具——现代汉语的特点;探讨写作语言的生成原理;针对写作活动的一些特点,本章提供给同学们一些有效的写作入门训练方法;同时,从总体上系统地把握写作学科本身,明了写作行为的整体脉络。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写作语言的生成?、?写作入门的训练方法?及?作者、读者、社会生活和写作成品之间的关系?,理论性比较强。这些讲授内容的设臵可以使同学们深入思考写作的奥秘,了解内语言向外语言转化的一般过程,目的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碰到写作中的问题时,才能抓住根本,找到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演示、互评作业 五、作业

课堂练习:树枝分杈法、魔方六边法的写作 课后作文:自由写作、情景写作、听觉联想写作 六、参考资料

1、写作和语言表达,张炼强著,新华出版社,1989 2、写作语言学,何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汉语修养与写作实践,达仆、贺阳、董小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创作心理研究,鲁枢元著,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6、现代传媒写作基础教程,孟伟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导入】(10分钟) 第一章 写作活动与语言表达 一、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形式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书写活动 写作者以文字为媒介,依据生活实践和社会客观事物,有目的地对之进行观察、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给以能动地反映,最后创制出精神产品——文章。 举例:同学们新买了一个MP4,你是不是要读一读它的说明书再开始使用?同学们每天是不是都用手机发短信?大家是不是经常用QQ聊天或发E-mail通知、传递信息? 二、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语言这一有效的交际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播的特殊劳动过程 写作的过程,就是正确处理生活——思想——文章(作品)之间关系的过程。 三、语言是写作的工具,写作是语言表达的书面形式,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也是思维的进行工具。 举例:音乐家雷振邦写的《冰山上的来客》中的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科学家贾祖璋写的科普文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片断进行对比。 分析:一个是艺术家感性的形象思维,一个是科学家理性的逻辑思维,语言可以把它们分别明确地表达出来。 【讲授课程】(85分钟) 第一节 汉语特质的把握 一、语音方面 1、元音占优势 2、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 音乐性——声音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①音节中元音占优势,语言里乐音特别多; ②辅音和元音的互相间隔,形成了分明的音节,使语言富有节奏性; ③声调的变化,使语言具有抑扬高低的音乐色彩; ④词汇里双音节化和四字格的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叠

4

教学设计 提问:大家是否留意过这些都是用书面语言形式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书写活动。请同学们再举几个例子。 放一小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电影音乐 备注 PPT配以相关的图片提示,增强形象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