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国家不可能独立实现其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这一定义的文字表述具有浓厚的感情{学色彩和伦理色彩,可对其作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推论.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的其它许多定义基本上都是由此演义而来。 2.2国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①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INTECOI,IUBS,1991),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②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①在生存于不超越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环境;②人口规模处于稳定、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集约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得到保护和改善、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新的工业和新的工作、经济从增长到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这类观点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①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Barbier,1985);②自然贤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或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人(Pearee等,1989);③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5—

(4)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观。①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Spath,1989);②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⑨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各个参数的约束下,人均财富不能实现负增长(Solow,1993)。 2.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有别于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中社会的普遍要求和利益,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要求。

(1)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也应是既符合本国利益、又不损害他国利益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公平和国际公平,这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89)所强调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奉保障。

(2)江泽民同志(1995)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

—6—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切实保护资源与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赞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其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以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安全。

2.4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

(1)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共同构成复杂的人地巨系统,马世俊等称其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的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扬弃人地二元论,树立“天人合一”的人地巨系统观,从整体上把握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筒言之就是实现人地巨系统的最优化发展。

(2)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利用与生产废弃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强化环境的价值观念、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抑制环境污染的发生,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3)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追求

—7—

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4)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而言:主张公平分配地球资源,即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即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5)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人类一方面要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把人口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6)从地球的同一性角度而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要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合作关系。 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学定义的不断明确,赋予“发展”以全新的内容。一门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性的新学科——可持续发展学正在孕育之中。可持续发展(学)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必然有其建立的理论基础。但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理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种思想和理论正在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