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民间棕榈栽培利用及文化象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哈尼族民间棕榈栽培利用及文化象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说过:“语言有一个 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 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 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棕榈在哈尼族民间不仅直接关连到哈尼族对生命力、人口繁衍、民族体格、民族性 格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以及心理意识,还与哈尼族的生态观念、信仰等产生联系。在 哈尼语中.自然会对棕榈与哈尼族的这种紧密关系有所反映。 5.棕榈在哈尼族民间的文化象征及其文化价值利用 5.1哈尼族婚礼仪式中的棕榈象征 “讲了.远古嫁姑娘的规矩是哪样? 远古嫁姑娘要送什么? ——两层的棕衣给一件, 花格篾的雨帽给一顶, 弯背的镰刀给一把, 棕搓的背索给一根。”。 《哈尼族古歌》“然密克玛”一章讲述的是哈尼族历史传统习俗关于嫁姑娘讨媳 妇的一些规矩。和这老歌一样,哈尼族民间流传有许多种不同形式的出嫁歌、劝婚 歌、嫁女儿歌等,有的歌是由新娘的母亲唱,有的是新娘的女伴们唱,也有新娘自 己吟唱或村寨中老人、moqpii(mo“phi”,哈尼族民间对从事叫魂、丧葬祭祀、驱邪 等宗教活动的人的称呼)演唱.这些歌虽然演唱者不同,曲调、用词、情感等各不 相同,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即女子对家庭财产没有继承权。围绕这一主题,新娘的 歌词多为哭诉自己为家中田地劳作、房屋建盖、牲畜饲养等付出艰辛的劳动却的不 到与家中兄弟同等的待遇,以及对父母、兄弟姐妹等的离情别恨;而长辈们的歌词 则多为劝慰性的和教导性的,说什么家中的田地、房屋、牲畜等虽然不能给你带走, ①转引自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 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t哈尼族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396页。 45

但父母兄弟也不会亏待你,总会给你陪嫁许多具有家庭财富象征意义的物品,逢年 过节回娘家时也会给你许多好的待遇,所以你还是安安心心、高高兴兴地出嫁吧, 去到丈夫家要怎么地勤快、对公婆、小叔、小姑等要如何孝顺和关爱等等。 哈尼族娘家陪嫁给女儿的物品通常为一只竹编背箩、一床蓑衣、一双竹筷、一 只碗、糯米粑粑、衣物等。这些物品象征性地代表娘家的财产,而作为必不可缺的 陪嫁物品却是三节金竹片和一个棕心(多数村寨是用棕心的嫩叶)。“金竹漂亮俊美, 让你带去丈夫家,养出的儿女金竹般漂亮……棕树根深叶茂,让你带去丈夫家,养 出的儿女棕树般高大……流传在咪龙村的这首“嫁女儿”歌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哈 尼族对棕榈和金竹的好感以及喜爱之情完全源自于这两种植物本身的旺盛生命力及 其漂亮挺直的外观和优美的树姿。把棕榈和金竹作为女儿的陪嫁物品,实际上也表 达了一种心理愿望,即希望她具有棕榈和金竹一般强盛的生殖力、子孙繁衍、昌盛 兴旺。 而棕榈和金竹由娘家赠与出嫁的女儿,这也反映了娘家与出嫁的女儿的社会联 系,它其实也是哈尼族民间舅权的一种象征。“因为特罗布里恩德有各种不同规格的 仪式场面,所以赠送纤维斗篷有着特定的社会心理制约因素,与之相连结的职责便 在某些亲属中分配,将来他们要从中得到相应的报偿。”。哈尼族传统婚礼中由娘家 赠与女儿棕心和金竹片,自然也有其社会心理的因素。它强调的也是与之相关的责 任和某种权利,其实它也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社会联结。哈尼族民间盛行“舅舅为大” 的习俗,不但哈尼族女子出嫁时必须由自己的兄弟或母亲的兄弟背出娘家房门,出 嫁女子怀孕生子后也要背着孩子回娘家行“认舅舅”之礼,即便在葬礼上.有着舅 舅身份的娘家兄弟也是享有最高地位的权威人物。哈尼族传统婚礼中由娘家赠与女 儿棕心和金竹片,这既体现出一种责任,也反映了~种地位和权力,代表着一种新 舅权的确立和开始。 哈尼族婚礼除了娘家陪嫁给女儿具有生殖力象征含义的物品外,婆家还要举行 特别的仪式象征新郎新娘的结合和人口的繁衍,那就是哈尼族称为“ssapee”(Za”ph 山”)的一系列仪式过程,而在这一仪式中,棕心的生育象征含义得以充分体现。当 ①(英)马林诺夫斯基原著,何勇译《神圣的性生活——来fl土著部落的报告》.知识出版社1998 年版。第149—150页。 46

新娘被接到婆家时,先要和新郎~起站在堂屋门口聆听moqpil的祷告和祝福,之后 俩人掐断横在门口的红、绿两根线(线的两断拴在两根站立的刺竹枝上)迸到堂屋 内,伸手抚摸moqpil抱着的一公一母两只小鸡后,新郎新娘分吃一个煮熟的鸡蛋。 最后在新郎舅舅的主持下,新郎先拿起竖立在碗里的竹筷朝装有水的大碗碗底点三 下,新娘跟着重复做一次,然后新郎新娘又依次用右手从下往上抚摸棕心,接着由 新郎手持棕心,和新娘一块把棕心拿回他俩的卧室并竖立在床头。 笔者2003年1月在阿扎河咪龙村参加了一个婚礼,由于新娘家在县城逝萨,娘 家没法陪嫁棕心,是由新郎家自己砍了一个棕心来举行仪式。咪龙村人说,有时村 子里也会嫁来垤施一带的彝族姑娘,彝族不兴陪嫁棕心,这种时候也是由新郎家自 取一个棕心来代替,因为没有棕心就不能举行传统的婚礼仪式。 哈尼语“ssapee”一词本义是“解除、理清错乱的东西”,婚礼上的“ssapee” 仪式则主要是希望通过moqpil的祷告和祝福消除新郎新娘之间不吉利、不好的因素, 解除俩人可能有的隔阂和不愉快,祈求他们的婚姻和和美美、子孙昌盛。~公一母 两只小鸡在仪式后一般都送给主持“ssapee”仪式的moqpil留做种鸡饲养,哈尼族 认为经过“ssapee”仪式的鸡可以繁殖出许多体形健壮的小鸡。至于仪式中的棕心, 哈尼族说是为了“colssil bi bo”和“colbi zeqla mao”,前者的意思是说:让新 郎新娘象棕榈~样长寿、生命力强盛;而后者的意思则是:让人象棕树一样繁盛起 来。哈尼语“zeq”(dzx”)一词的含义是“繁殖”、“数量的增加”。通过“ssapee” 仪式,哈尼族婚礼的终极目标和意义已经显然,即宣告和承认举行婚礼的男女双方 进入生育阶段,他们的生育行为将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 棕心被哈尼族用做婚礼仪式中象征生育、人口繁殖和新生命的象征物品,无疑 就是由它本身的生物属性所决定的。哈尼族认为棕榈是一种充满了生命力和具有坚 韧、挺拔、俊美等特点的生物物种,而这~切都源自于棕心,棕心是棕榈生命之本, 而且棕榈就是一节一节由棕心长成叶子成长成材的,哈尼族民间还流传“棕树一个 月长一片叶子”的说法,所以,棕心蕴含的是勃勃生机。哈尼族婚礼仪式上用的棕 心自始至终都必须是竖立的,和棕榈的自然生长状态完全一样,这显然就是借用棕 心的生物特性形象地表达人们的心理意愿。 与其说是哈尼族人为地赋予棕心生殖象征含义,不如说是棕心的自然生物特性 47

符合哈尼族婚礼仪式的功能和目标,故而哈尼族用的是棕心,而不是棕榈的其它部 分。“在庆典时刻.仪式行为中的象征物不仅具有指称、意味、或记忆等功能,而且 还最充分、最具体地体现了这一时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哈尼族婚礼通过一系列 的诸如抚摸鸡、抚摸棕心等具体而直观的仪式行为,传达和暗示举行婚礼仪式的功 能和目的,而仪式中所用的金竹、鸡蛋、鸡、棕心等物品毫无疑问成为人们用以表 达心理愿望并具有表意作用的象征物。 一 “在人生礼仪中,结婚是性因素最为突出的大事,结婚不仅意味着一对异性的 结合,而且意味着通过这对异性的结合而衍生出许多生命。这无论对种的延续,还 是对人Iq的再生产都是意义重大的。”。为了回避对两性结合和人口增殖的直接的表 现.人们往往采取一系列具有暗示、隐喻作用的过渡仪式来进行表意,以象征方式 达到表意目的。棕心在哈尼族婚礼仪式中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人们举行婚礼的目的, 也暗示了人们的心理愿望。在哈尼族婚礼仪式中,棕心具有生殖力的象征含义,代 表着人口的增殖和人种的繁衍。 5.2棕榈的生命力象征 尽管不少民族中流传有“植物生人、植物变入”的有关植物是人类生命本源的 神话传说,典型的如彝族,不仅限于口头传说,还保留在彝族文献《勒俄特依》。中, 但是至今没有发现哈尼族民间流传有“棕榈生人”或“人是棕榈变来的”等类似的 神话传说。哈尼族把野生棕榈引种到村寨作为“生命象征树”,这无疑是因为哈尼族 首先对棕榈强大生命力有了认识之后,基于“植物和人能够发生感应”的信念,从 而把棕榈作为了一种生命力象征,晟终也使棕榈具有了多重的哈尼族文化象征含义。 “安寨还要栽棕树. 三排棕树栽在寨头: ①(美)维克多?特纳编,方永德等译,潘国庆校‘庆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 页。 ②自庚胜著《东巴神话象征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页。 ③参见街顺宝著《绿色象征——文化的植物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