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⑤语言有散有韵,汲取了民间说唱艺术和方言口语的精华。

第六章、金瓶梅

第一节、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成书过程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三国》《水浒》《西游》都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经过长期的流传,有着丰厚的民间文学积累,然后再经过文人加工写定,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金瓶梅》应该是一部典型的文人独创的作品,理由有四:

①《金瓶梅》在现存的史书、戏曲、话本中都没能找到直接地证据可以证明它是“世代累积”的。 ②从现存《金瓶梅》的几种版本的演化看,它最终写定的嘉靖年间离《水浒传》的成书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因此《金瓶梅》没有世代累积的痕迹。

③《金瓶梅》是一部“假托宋朝,实写明事”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典章制度、人物事件、还是史实习俗、方言、服饰,无一不打上明代生活的鲜明印记 。

④《金瓶梅》虽有脱漏,语句亦有重复,但综观全书,布局严密,结构谨严,而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文笔风格亦大致统一,应是出自一个作者的手笔。

-------------------------------------------------------------------------------

第二节、思想论

《金瓶梅》的结构:

它截取《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一段故事,从纵横两个方面加以发展扩充,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全书以西门庆的生活史为中心,以奢侈靡烂的家庭生活为基本情节,通过人物活动形成许多专线,向四面八方伸展,纵横交错,自然浑成,织成一张社会网络,从而描给绘出封建社会没落时期丑陋的社会面貌和家庭关系。

《金瓶梅》成书于明王朝的“癌症晚期”。神宗朱翊钧已昏庸至极,“阉党”专权,“东厂”、“锦衣卫”特务警察机构庞大,冤狱遍布。宦官与地方官勾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有人认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内容:

《金瓶梅》描绘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一方面官商一体的西门庆为主角,高官厚禄者和富商巨贾们为主体,贪赃枉法,依附的帮闲清客、妓女伙计们花天酒地、挥霍无度;另一方面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底层人物,如农民、打工仔、河道挑夫,包括被上流社会抛弃如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一度沦为流浪者,凄切悲惨,走投无路。作者是用西门庆作为封建官僚富商的一个代表人物,来表现他们的腐朽和自我毁灭之路。围绕他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官场生活,体现那个社会和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概括说来:

①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高度繁荣的经济和繁荣发达的商业。

②小说也写到了在社会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诱惑下,整个统治阶级更加弥漫着奢侈淫侈的享乐风气,在金钱和财富的腐蚀下全部国家机器正在走向朽烂。

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在金钱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人伦道德的伦丧。 暴露小说:

《金瓶梅》写世情不在于一般的描摹,而是着意暴露,矛头集中到封建的统治集团和新兴的商人势力,触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具有相当的深度。

小说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抨击,但对新兴的商人势力则抱着颇为复杂的态度。作者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下,总体上把西门庆作为新兴商人的代表放在被批判的位置上,但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又把他写得精明强干。这表现了作者难以用一定的标准去评判新兴商人。同时,作者也揭示了中国16世纪商人的艰难崛起,及其在新的经济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不得不与腐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的丑态。

小说还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的人欲思潮,当还没有找到思想武器去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毁灭人的自身价值。面对腐朽的传统和前途渺茫的新兴,作者用色空和因果报应的思想来进行了解释。 《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⑴合理性:

①西门庆是十六世纪一个新兴的市井形象。 ②性描写大都与刻画人物性格密不可分。

③性描写是出现在明代中叶的社会环境里的,情与性是人们向封建伦理发起冲击的两把利剑,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⑵不足:

①有不少性描写,完全是出于为写性而写性,全然游离了作品的主题,对刻画人物形象等,丝毫没有任何作用,纯粹是属于文人的无聊和为了迎合小市民低级欣赏趣味 。

②过多地展示了人的“生物本能”,使人的价值降到与普通动物相等的层次,使“性”非人化,从而也彻底使人性失落。

③几乎全部是以男性作为性主体,而往往把女性置于被侮辱、被玩弄的位置,而且还成为被声讨的对象。 《金瓶梅》性描写的种种失误和偏差,不可避免地给它的思想和艺术都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害,从而也削弱了它的积极价值。

-------------------------------------------------------------------------------

第三节、人物论

一、西门庆

《金瓶梅》塑造的西门庆这个人物,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官僚和资本家于一体的腐败典型。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西门庆的“中国特色”,就是官商结合,既做官又经商。

①西门庆本质上是商人,有两个特征:言利不言义;注重现金周转。 ②西门庆还想方设法挤入官场,为了给生意护航。

在爱情方面,西门庆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但他又是一个薄情、残酷的负心汉。 二、潘金莲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女性形象,也是古往今来第一号悲剧人物。 ①她出生在一个裁逢家庭,却有天生的美貌和过人的才情。

②她的命运却带有悲剧性色彩,先是被送给王招宣,后是买给张大户,张大户因主家婆的不满,又将她嫁给了相貌极其丑陋的武大。

③她自尊、自傲、自信,把自己看得比金子还珍贵,应该说这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她有权力得到自己美满的婚姻,但张大户占有和被嫁武大,推毁了她美好的人生憧憬。生活把她压在最底层,她又不甘心屈从命运的安排,她要抗争,她先是追求打虎英雄武松,后是禁不住西门庆的勾引和诱惑,遂委身于清河县这个最有财势和魄力的男人。

④人们历来把潘金莲说成是淫娃荡妇,说她自私狠毒。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潘金莲在床第之间确实放荡不堪,日常生活中毫不检点;对别人没有同情心,只知道争宠,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处心积虑地害死了官哥和李瓶儿。但是,从她所处的环境来看,也可以说,这一切都怪不得她,是西门庆家族这个龌龊的环境污染了她的心灵。

关于作品中潘金莲“淫妇”形象的分析

在一般的心目中,潘金莲是个淫妇,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小说写到潘金莲对“性”特别有兴趣。

她和西门庆一样,见异性而起欲念。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西门庆还有感情;而潘金莲确是纯粹的肉欲,她对人世间缺乏爱心。 三、李瓶儿

她漂亮而富有,不足之处在于她是寡妇再嫁之后的再嫁,与蒋竹山的一段闹剧式的婚姻,粉碎了她的最后一点自信。她痴心希望从此与西门庆过一种平常人的夫妻生活,并头相守,白头到者;她宽厚地对待家中上下一切人,她想以她的善良和德行来赎罪,天真地以为美好的日子就在前头。

李瓶儿未进西门庆家之前,对西门庆和他的家庭,就没有客观的清醒的认识,人未嫁过来就把自己的钱财几乎全部交给西门庆;进入西门庆家,她面对的是全体妻妾的敌视却全然不知。

在她进入西门庆家之后,她由痴情变成了幼稚,由善良变得软弱,她只是一味满足西门庆的兽欲,希望以此来换起西门庆对她的专爱,她一味讨好西门庆的妻妾,希望能在西门庆家里安稳度日。但是,在西门庆这个市侩家庭里,她的善良只能换来自己悲剧的结局,她和她的儿子被这个充满险恶和血腥的家庭吞噬了。 -------------------------------------------------------------------------------

第四节、艺术论

创作特点:

①题材的转变:小说将视角转入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在心理上与广大读者拉近了距离,这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②作品的立意:以前的《三国》等虽然也写到反面角色做陪衬,但总的立意在歌颂,宣扬理想精神。而《金瓶梅》则着意在暴露,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成熟地运用讽刺手法。

③人物塑造:一方面,小说描写的中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故事从传奇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人物的心理和细节。另一方面,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如西门庆的“救人贫难”和对李瓶儿的深情。

④结构变化: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 ⑤语言: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 ⑥笔调冷峻,不动声色。

第八章、明代戏曲

第一节、中国戏曲的孕育与晚熟

戏曲的起源:

①歌舞杂耍:上古的巫、觋;商周的傩祭;秦汉的百戏、角抵戏;南北朝隋唐的钵头、代面、踏谣娘; ②滑稽表演:优俳衣冠、许胡克伐、唐代参军戏; ③说唱艺术:大曲、鼓子曲、诸宫调; ④其他:变文。 戏曲成熟的年代

唐代说:任二北,代言、问答、演故事,唐代的“踏谣娘”为其标志。

宋代说:郑振铎、周贻白,北宋民间杂剧,内容上以故事情节为主,还有装扮的人物,根据规定情境作代言体的演出。

元代说:王国维,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元杂剧是其标志。 上述三种说法,以王国维所说为允当,但应该将王国维所说的时间上推到宋代。 戏曲成熟的概念: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 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

①各种表演技艺的广泛性和商业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