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2019学年一零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北京2018-2019学年一零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在北京通州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在胡各庄村发掘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瓮棺葬,排列有序,组合多样。在后北营村出土的骨质算筹多达26支,是古人计数的工具;还出土了一种南方人用得居多的布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 ②战国至汉代的早期数学计算工具 ③当时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 ④京杭运河开通后通州的城市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30岁娶妻,女子最晚20岁出嫁。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

A. 鼓励婚姻自由 B. 促进人口增长 C. 加强基层控制 D. 实行重农抑商

3.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会盟

A. 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 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 C. 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 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4. 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 周王“授土”“授民” 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B. 秦国的商鞍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5. 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C.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6. 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集体宰相制度 ③儒家正统 ④官僚政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如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

[来源学科网ZXXK]

A.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 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C. 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 统治思想转向有为

9. 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 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C. 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 立法过于严苛细密

10.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11. 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

A. 计口授田 B. 设立三长 C. 议定俸禄 D. 移风易俗

12.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这反映了

A. 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 B. 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 C. 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 D. 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

1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14. 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

A.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B.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C. 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D.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15. 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16. 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 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 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 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 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17. 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 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 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 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

18. 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A.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 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 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 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19. 唐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诸州“霖潦为灾、浸没田畴、毁败庐舍”,有大臣上奏“虽幸者京师岁稔,夏麦又登……然赋取所资,军国大计,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灾。对该材料,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安史之乱对经济破坏严重 B. 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 C. 江淮地区成为了政治中心 D. 关中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

20. 下图为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A. 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 B. 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 C. 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 D. 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

21. 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来源学科网]

22.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 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 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C. 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 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23. 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A. “求之性情” B. “发明本心” C. “内积忠信” D. “只是致知”

24.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 “舍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