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公费基金专硕)复试题库含答案(祝福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复旦金融(公费基金专硕)复试题库含答案(祝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创造的GDP除了纳税和支付工人工资外,剩余部分并没有增加所在国居民的社会福祉。

GDP的缺陷:(1)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比如,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反映就业状况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程度,也不能反映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2) 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比如,GDP对消耗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不能充分反映,对产生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也不能准确反映。(3)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比如,GDP没有充分反映行政、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能反映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状况,不能反映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GDP与GNP是市场经济国家使用的两个不同统计指标,虽然都是以一国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作为统计口径,但是由于GDP遵循的是领土原则,即凡是在一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要统计在内;而国民生产总值GNP遵循的是国民原则,即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价值和劳务无论是国内生产的还是国外生产的都要统计在内。GNP = GDP + 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其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多年来,我国GDP和GNP不是同步增长的,GNP至少要比GDP低3个百分点,而且还有不断被拉大的趋势。出现这种GDP大和GNP小的原因就在于:GNP的核算扣除了占GDP半壁江山的外资所创造的价值。真正具有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在与世界强手的竞争中还处于下风。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还没有培育出进入世界100强或500强的真正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极其有限,对GNP的贡献无足轻重。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根本转变,在现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下,GDP越大,相对应的GNP就越小。

要改变这种不对称的态势,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本,实现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拓展国内资源供给和国内市场,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本国企业;创造条件把中国企业推向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用中国的资本、知识和技术赚世界的钱。

71、 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什么样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合理的,有没有具体的度量标准?什么叫外汇储备的机会

成本?

(1)贸易顺差的出现意味着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但是贸易顺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低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对本国经济产生恶劣影响,而贸易顺差过高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利的。贸易顺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市场的繁荣;可以增加外汇储备,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贸易顺差影响了对外贸易关系,促进了贸易摩擦的产生;提高了我国经济对外部需求的依存度,增加了我国的经济风险。

(2)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8万亿美元,至此我国已连续六年外汇储备排行全球第一。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的今天,外汇储备作为一国经济实力和对外资信程度的标志,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外汇储备在满足一国经济发展,维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清偿力和维护国家对外信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过量的外汇储备规模也会带来诸多弊端。

一个国家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支付上可能出现的短期流动性困难,增强国际清偿力,除此之外,外汇储备还具有调节外汇市场、稳定金融秩序、增强国家信誉等功能。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规模过大是经济发展失衡的结果,可能还会加剧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引发本币升值,打压出口、减少就业,引起外汇储备贬值、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最重要的是我国目前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收益率低,成本巨大,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并不利于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

(3)根据理论分析和各国经验,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并非越多越好,应该保持在适度规模的水平上。如何衡量目前中国应持有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热点。根据不同分析方法的特点,可以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方法分为五类,具体包括:比例分析法、需求函数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其中,以比例分析法应用最为广泛。比例分析法是指以有关外汇储备的经济指标之间的比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率合理范围的界定,来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比例分析法研究的指标包括外汇储备与进口比率、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比率、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量比率以及其他比率。

(4)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国内投资的收益率。所谓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它等于国内投资收益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国内投资收益率或进口物资所带来的国民经济增长率远大于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因此外汇储备规模越大,其机会成本越大。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而不去进口实际资源,也意味放弃了使用这些实际资源发展国内经济的机会。

(5)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主要特征有:外汇储备在我国的国际储备中所占比例最大;外汇储备中以美元居多;我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都投资在了美国债券和以美元表示的不动产上等。由此可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合理地运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资源,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以

- 37 -

下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提出优化建议:第一,推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在确保外汇储备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性,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第二,应拓展投资、采购等渠道消化超额外汇储备;第三,应继续放宽居民结售汇限制,真正实现藏汇于民。

72、 欧债危机的原因和形成、发展过程。

(1)自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经济的下滑;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欧洲一些因人口结构等因素本来就债台高筑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既偶然又必然地爆发了。关于欧债危机的成因,除上述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以外,欧洲自身的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欧元大幅升值使得举债成本下降,成为后来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第二,欧元区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架构上的“先天不足”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当某些成员国遇到外部冲击时(如金融海啸),它们难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比如,当希腊遇到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内不能通过货币扩张来削减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对外举债来稳定经济,致使各国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第三,长期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奉行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即便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依然将其目标通货膨胀率始终锁定在2%以下。这种在危机时刻对物价水平稳定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元区的消费与投资,给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欧洲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的结构性低增长、高失业。事实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欧元区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等指标上也明显逊于美国。这是欧洲政府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

(2)缘起于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蔓延,扩展到经济规模较大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进而使得该地区最坚挺的法、德两国也开始面临内外双重的压力。不断下调的债务评级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如果不加以控制,任何一个小小的突发危机都可能成为压垮整个欧元区的最后一根稻草。截至2011年年底,欧元区各国的债务比重普遍较高,仅有少数国家在马斯特里赫特警戒线(60%)之下。这并不符合一国经济审慎管理的原则,且这些高企的债务又降低了各国应对他国危机蔓延的能力,使得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3)从长期来看,危机的救助不仅取决于外部援助,更取决于危机国家自身的努力方向与努力程度。欧洲面临的是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结构性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联手解决。而购买欧债只能解决流动性问题,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依赖内部治理。五大央行注入流动性只是临时应急措施,并不能构成对其持续性的体制或制度保障。一旦欧债危机局势由于突发因素而急剧恶化,则参与救援的各国央行随时有可能退出救援。无论如何,欧债危机的治理最终还是要依靠欧元区自身的力量。

第一,加强自身财政制度改革。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从根本上讲是财政危机。通过举债来应对债务危机只是应急之策,开源节流才是长远之策。

第二,推进欧元区进一步融合。既然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体制缺陷,那么其治理也应从体制改革着手。只有建立起欧元区共同的债务担保机制,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悲观预期才可能得到根本扭转。

短期来看,欧洲央行应该放宽货币政策,同时还应向存在危机的国家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并减少这些国家的债务。长期而言,各国的财政要进一步融合,同时要建立一个跨欧元区的银行体系并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这就意味着,那些要求援助的成员国要将其部分主权让渡给欧盟。

从目前来看,尽管欧洲统一债券的发行尚有困难,但加强成员国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统一性的考虑已摆上议程。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做较为深刻的自省与改革,将有利于整个欧元区的长远健康发展。

73、 简述第一代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1)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主要发生在固定汇率制下,当市场参与者对一国固定汇率制度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货币危机通常会导致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动荡,诱发金融危机。

(2)第一代货币危机

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政府宏观政策目标与固定汇率维持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冲突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可视为货币供求的自动调整过程,国内信贷扩张是外汇储备流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政府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将经济推向危机之中的。

- 38 -

第二,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认为投机冲击导致外汇储备加速下降至最低限是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央行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储备存量是决定平价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而预期只是使危机发生的时间提前。

第三,在政策主张上,认为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发生危机的关键。 (3)第二代货币危机:

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危机的发生是由于一些与经济基本面完全无关的“黑子事件”引起贬值预期,进而诱发投机冲击所导致的。

第二,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认为政府为抵御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平价是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央行通过提高利率主动地进行防御,利率水平是决定平价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而预期因素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

第三,在政策主张上,认为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是防范货币危机的主要措施。

74、 简述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写出资产组合方差的表达式)。

资本市场的上的任何风险资产都面临着两种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市场上所有资产价格的下跌,并且用技术手段难以消除、足以引起多个市场主体发生连锁反应而陷入经营困境并使投资人利益受到重大损害的风险。系统风险的诱因发生在市场外部,市场本身无法控制它,其带来的影响面一般都比较大。

非系统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主要由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造成,其影响面往往只涉及单个市场资产或单个市场主体,通常投资人可以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加以规避或部分消除。由组合理论可知,在进行多元化投资,即投资于多种相关性不高或者成负相关的资产时,非系统风险可以完全消除,整个组合的所面临的风险只有系统风险。

证券的总风险用该种股票周收益率的方差表示:

75、 简述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抛补和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1)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汇率与各国的价格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2)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而言,一价定律成立,两国物价指数编制中,可贸易商品的比重相同,那么,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对于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在绝对购买平价成立的条件下,实际汇率始终为1。

(3)相对购买力平价:各国之间存在交易成本,并且各国可贸易商品的比重并不相同,因此汇率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存在一定的偏差。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间通胀率的差异,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本币将贬值,反之则升值。

(4)评价:第一,绝对购买力平价以一价定律为基础,依赖于物价水平灵活调整的假定,如果价格存在粘性,则汇率会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第二,购买力平价将汇率完全看成是一种货币现象,忽视了实际因素变动对于汇率的影响。第三,忽视了资本流动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 二、利率平价理论

(1)基本思想: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两国间利率差异的变动会引起资本在两国间的流动,引起对本外币需求的变化,进而决定汇率的变化。

(2)抛补利率平价:假定资本自由流动且无交易成本,当投资者采用持有元气合约的抛补方式进行投资时,以同种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投资收益率应当一致。抛补利率平价意味着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反之将升值。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均衡。

- 39 -

(3)非抛补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于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计算预期的投资收益,在承担一定汇率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以同种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投资收益率应当一致。非抛补利率平价意味着市场预期的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当市场对于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不因利率差异而变动时,本币即期将升值。

(4)评价:第一,利率平价理论从资本流动角度分析了汇率与利率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现实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第二,利率平价说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即培育一个发达的、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变动来对汇率进行调节。

76、 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欧元区现存问题,欧元区继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最优货币区的核心要求就是各国在经济、金融、制度等方面高度趋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面临的外部冲击相对一致,也才能依靠统一的政策来有效应对危机。最优货币区有效运转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但欧元区显然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基础。,即使仅仅考察1999 年初始就使用欧元的11个成员国,其在经济制度、劳动力市场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希腊、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的相继加入,虽然增加了欧元区的广度,但无疑也损害了欧元区的深度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而这为欧元危机埋下了种子。

由于各国差异较大,它们面对的冲击也就不再具有对称性,因此各国需要灵活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解决各自的问题,但欧元的推出和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使成员国完全丧失了货币政策这一重要工具。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民较高的消费与福利水平,希腊等国不得不过度依赖财政政策的作用,长期保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不断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限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流动性相对充裕和经济繁荣等原因,这些问题要么很难被发现,要么会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但一旦形势逆转,问题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加上融资与债务负担的负反馈作用,债务问题会趋于恶化,最终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

分散财政政策与统一货币政策是促成并扩大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推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统一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表现在:一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反映各国政策偏好的特殊性。如对希腊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欧元区比较落后,政府的首要任务应是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适当的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可能对其有利,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很显然,这是以物价稳定为目标的统一货币政策难以满足的。二是分散的财政政策缺乏有效约束,蕴含较大的道德风险,会孕育并扩大主权债务危机。三是分散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危机救助成本,一方面是协调成本很高,无法及时果断地出台救助措施;另一方面是非危机国家不愿意为危机国家埋单,救助的限制条件很多;此外,危机国作为主权国家,内部会有繁琐的政治或法律程序,这也会影响危机的及时和彻底解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这二者之间的合理搭配和巧妙配合是一国有效应对各种冲击、保持国内外基本平衡、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欧元区各国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然不能解决各国所面临的一些非共性的特殊问题,反而有可能使形势进一步恶化。在此情况下,如能建立统一的财政框架,将通过两个途径解决问题: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更容易实现协调配合,通过科学搭配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减少政策不一致带来的摩擦和效率损失;二是财政政策将有更强的纪律约束,可以降低乃至消除财政政策分散化所蕴含的道德风险,减少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统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下,即使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应对的手段也会更加多样化,而且协调的成本会更低。

77、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你认为人民币如何国际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交往中商品的计价、结算以及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程度的使用,这种使用包括:人民币用于国际上各类交易的标价和国际上各类交易的媒介以及支付、清算手段,并且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包括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企业和个人的储备持有等。

从程度上讲人民币国际化有浅度和深度之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应当由浅度、中度到最后的深度这么一个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币充当国际货币的使用程度,即人民币在贸易计价、结算以及充当储备货币的比重;一是从人民币在世界充当国际货币的使用范围,是局限于周边地区还是流通到世界范围。显然,人民币使用程度越高,使用范围越广,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也就越深。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动因有众多因素,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之路的大国崛起,中国的

- 40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