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 科研成果转化进展滞缓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避免科研成果束之高阁造成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浪费,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策略研究,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合理的转化成效评判标准,保证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评价体系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引导与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任务,以提升其个人业务水平,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职称评审的需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公开发表论文、纵向与横向课题立项、专利等科研成果数量激增,科研实力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普遍存在转化率低,科研成果服务教学、服务社会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造成了学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浪费。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效用,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推广,从而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服务等的过程,包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转化为教学资源两个过程[1]。从目前的条件来看,高职院校将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即转化成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非常现实与有效的选择。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以教学为主,即“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高职院校的师资构成中,专职的科研人员配置甚少。因此,从高校类型上说,高职院校是应该划归教学类高校范畴之内。这样的教育功能定位,决定了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而教学效果则是教学质量的最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存在正相关,有科研成果的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2]。据此,将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很短,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普遍存在怀疑,企业既不愿意主动与高职院校取得联系,商洽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开发,也常常会拒绝高职院校主动上门推销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市场化,实现科研社会化服务的路途还较为坎坷。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千方百计寻找科研成果社会化转化路径的同时,必须转变科研成果转化思路,寻求成果的“内部消化”,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应有价值,避免教师科研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