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改编试题及答案:8年级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改编试题及答案:8年级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在图乙中,利用光路图说明理由(水中的鱼在图所示位置) 25.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变了一个小魔术: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种现象是由于_折射_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真实的硬币位置要_高_(选填“高”或“低”)

(25题) (26题)

26.(1)图为海市蜃楼的成因图,它是空气密度_不均匀_,导致光传播发生_折射_所致. (2)小明同学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奇景,是由于鱼通过水_折射_所成的虚像与_云经过光的反射_所成的虚像同时出现形成的.

27.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所示,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7题) (28题) (30题)

28.如图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 ) A.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无法确定 2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B ) A.立竿见影 B. 雨后彩虹 C. 小孔成像 D. 水中月亮 30.如图所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彩色电视机面面上的色条,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A ) A.红、绿、蓝 B. 红、绿、紫 C. 蓝、绿、紫 D. 红、黄、蓝 31.(1)某些动物如响尾蛇可以靠物体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_红外线_;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_紫外线_对眼睛造成伤害.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家用寒暑表的玻璃泡,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将_变大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人体生病的时候,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_红外线_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片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32.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荧光物质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反射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_.

教材插图试题——透镜

17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凸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会聚_作用.

2.如图甲所示,夏天,在森林里,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_沿直线传播_形成的太阳的像.放大镜是中央厚度比边缘_厚_的透镜,如图乙所示,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调整它与地面的距离,地面上会形成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折射_形成的.

(2题) (3题)

3.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发散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凹_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不一定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4.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与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在两镜中点处,则此透镜的焦距为_1.5d_.

(4题) (5题)

5.小文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纸板上的最小光斑却不易确定.于是他移动纸板找到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别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2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B ) 4cm 10cm 12cm 20cm A.B. C. D. 6.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图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7.仔细观察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为照相机的原理图,则照相时所成的像是_倒立_、_缩小_、_实像_。(7题) (8题) 8.如图所示,爷爷和孙女照相时在底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_实_像. 9.如图,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

(1)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_半透明膜_(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3)观察时,小明应选择_亮_(填“亮”或“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2)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_大于透镜2倍焦距_,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18

(3)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_长_;此时薄膜上的像变_大_。

(9题) (10题)

10.如图是投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投影仪成像的特点是成_倒立、放大、实像_的像。 11.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如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B ) A.等于10cm B. 小于10cm 大于20cm C.D. 在10cm与20cm之间 (11题) (12题)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虚_(选填“实”或“虚”)像,光屏_不能_呈接到,_能_用眼睛看到,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像变_小_。

13.下面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虚像和实像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虚像不能成在屏上而实像能成在光屏 虚像一定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B. 只有实像才能用照像机拍摄,而虚像照相机拍摄不下来 C. D.实像才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 14.王辉同学在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他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并移动光屏,直到太阳光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8_cm.

(2)当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此凸透镜l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放大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生

活中的_投影仪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变小_(选填“变小”或“变大”).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徐平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成_放大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缩小_的像.(两空均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19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3.00 5.00 12.00 20.00 25.00 30.00 60.00 20.00 16.67 15.00 光屏上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 像的大小 光屏上没有像 光屏上没有像 放大 等大 缩小 缩小 分析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10_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小_.

(3)实验时,他发现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下_移动.

(4)徐平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_远离_(选填“靠近”、“远离”或“不改变”)同学,同时还应_缩短_(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16.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C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C.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17.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变化_(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变长_(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改变_.

(17题)(18题)

18.晓河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他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如图中的_甲_图所示,矫正方法如_丁_图所示.

19.如图所示的是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B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B.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C.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