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改编试题及答案:8年级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改编试题及答案:8年级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改编试题及答案:8年级上》

教材插图试题——机械运动

1.如图所示,AB为帽檐直径,CD为帽子高度.小明一看便说CD比AB高,而小红却认为小明这样的判断不一定对,理由是_视觉不总是可靠的_;

(1题) (3题) (4题)

2.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刻度尺_,在比较精确的测量中,常选择_螺旋测微器_和_游标卡尺_.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明的身高为1.64_m_;(2)课桌高0.8_m_;(3)物理课本的长为260_mm_,(4)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mm_.(5)小红的鞋长为24_cm_,(6)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m_.

3.如图所示是日晷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利用了光_直线传播_的原理.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某刻度线是_运动_的(填“运动”或“静止”),整个日晷相对_地面_是静止的。

4.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20_s. 5.如图所示是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块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得出下表的实验数据: 测铁块质量(g) 细绳长度(cm) 30个周期(s) 周期(s) 量值 次数 1 10 50 42.0 1.4 2 10 80 54.0 1.8 3 20 50 42.0 1.4 4 20 80 54.0 1.8 (1)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小明的做法是:_用停

表测其摆动30次的时间,算出其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_。

(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_控制变量_法. (3)通过比较第l、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在摆的质量一定时,摆长越长,周期越大_;通过比较第_1、3或2、4_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 (4)通过实验分析,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与摆长有关_.

(5)在小螺帽由A点摆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螺帽的重力势能将_减小_,动能将_增大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6.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_1.75_m

(6题)(7题)

7.观察如下的两幅图,甲图是每隔76年访问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乙图是正在迅速奔跑的

猎豹.它们都在不停的_运动_,可见,_运动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8.如图所示是蜗牛沿直线缓慢爬行,小明突然想:蜗牛是匀速运动的吗?他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了蜗牛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如下表. 距离/mm 时间/s 0 0 2.4 1 3.6 1.5 4.8 2 6.0 2.5 7.2 3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蜗牛_是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的。 (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蜗牛的平均速度为_2.4_mm/s.

(8题) (9题)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分米_.8848.13m=_884813_cm=_8.84813_km. 10.如图是以相同速度、向同样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运动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下同)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静止_的.卡车的动能_变大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题) (11题) (12题)

11.如图为某商场内的自动扶梯,若小明同学站在以1m/s速度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通过10m的路程,需_10_s,他的机械能将_增加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_静止_的(填“静止”或“运动”).

12.如图所示,是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击机加油的情景,加油机在某一高度匀速飞行,在此过程中,歼击机的动能将_增大_,机械能_增大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运动_;如果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静止_.可见,平常我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_参照物_而言的. 13.(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船尾_

(2)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到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在屏幕内,这是因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是相对_静止的_,运动员和跑道之间是_运动的_. 14.如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 B.

2

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C. 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14题) (15题)

15.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的速度表,则汽车的速度为_20_km/h,若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则它在15min可通过的路程是_5_km.

16.在平直的公路上,有两辆汽车在运动,其中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A记录了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

(1)在图B中画出甲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 (2)甲车的速度是_30_m/s=_108_km/h。

(3)乙车在前0﹣30s内平均速度大小是_25_m/s.

17.京哈高速铁路客运于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承载客运任务是“和谐号”动车组 (1)如图甲所示,英子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她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在前后两种情况下,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她感觉自己的车前进了是以_对面的车_为参照物;实际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_站台_为参照物.

(2)如图乙所示车头设计成流线型,目的是为了_减小空气阻力_.

(3)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_=_阻力(选填“>”、“<”或“=”). (4)如图丙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该列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的运动情况,由该图象可知它行驶的速度为_240_m/s,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_4800_m.

18.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表所示. 站次 1 2 3 4 站名 北京南 济南西 南京南 上海虹桥 到达时间 始发站 09:32 11:46 12:55 开车时间 08:00 09:34 11:48 终点站 运行时间 0分 1小时32分 3小时46分 4小时55分 里程 0 406千米 1023千米 1318千米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此表可知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_280.45_km/h

(2)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这两个路段的运行过程中,_济南西到南京南路段_路段运行得快。

3

教材插图试题——声现象

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_振动_发出声音;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音色_不同.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升高_音调_(“音调”、“响度”、“音色”),演奏时,当用手压紧琴弦弹奏时,弹出的声音_音调_(“音调”、“响度”、“音色”)会变化。

(1题) (2题) (3题) 2.(1)如图甲所示,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按住喉咙,手会感到_振动_,这说明了_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_. (2)如图乙所示,夏天的夜晚,小明听到某种昆虫的叫声,它是靠翅膀的_振动_发声的.小明的爸爸说:“这是蟋蟀在叫.”爸爸是以声音的_音色_分辨是哪种昆虫的.

3.早期电唱机的机械唱片转动时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唱针划过一条一条凹凸不平的小沟产生_振动_,从而发了出声音,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4.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在不断的向外抽气直到抽成真空的过程中(如图),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_减小_,当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相对真空时,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此现象说明了_真空不能传声_。最后无论怎么抽气还能听到闹钟的微弱滴答声,这是_固体能够传声_的缘故.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大_.

(4题) (6题)

5.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研究方法.在探究“空气能传声”时,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根据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探究结论.研究以下物理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相同的是( D ) A.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B. 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C. D.通过实验与事实,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6.(1)如图甲所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形,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_声波_.

(2)如图乙所示,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敲桌底的声音,说明_固体_能够传声. 7.请同学堵住你的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脸上、后脑的头骨和牙齿上,如图所示,看下列的哪些答案与你的实验相符( C ) A.抵在后脑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它离耳朵最近 抵在脸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人脸最敏感 B. 抵在牙齿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牙齿直接与颌骨相连,骨传导效果好 C. D.抵在哪里听到的声音都一样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