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

《古对今》是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课,全文以对子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三段韵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描绘了四季轮回 ,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对子是我们中国优秀的经典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最好范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在多种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字理识字、生活识字 来认识本课“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这一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对读、吟唱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韵歌的对仗,押韵的特点。

3、在字理识字和吟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以后的国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图画、字理识字、生活识字 来认识本课“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这一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对读、吟唱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韵歌的对仗,押韵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字理识字和吟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以后的国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法学法:

诵读中识字 识字中了解文化 教学流程:

一、听唱韵文,接近传统

1、导入: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名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弟子规》还有许多经典需要我们去品读。《声律启蒙》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先来听听这优美的曲调吧。

(设计意图)接近传统文化,感知韵文的美,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对子,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圈出的生字,读准确。

2、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之前涉及过吟诵法,平长仄短的规律。可以是唱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字理识字,追根求源

1、学习第一小节 理解“圆对方”。

1)请学生先来阐述自己对这一对子的理解。

2)出示图片,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就有了一种说法“天圆地方”也就有了 “圆对方”的对子。(补充:经科学的探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理解“晨对暮 朝霞对夕阳”

1) 出示“晨”的字理图,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日”就是太阳,就是指早上太

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下面的字理代表人们拿着锄头去地里耕作。这也符合古代人们的作息规律“日出而作”

2) 出示“暮”的字理图,上面的草字头就是草,“日”跑到了草丛中,代表着

太阳快要落山了,到了傍晚,古人称做“暮”

3) 同样出示“朝”的字图,让学生跟据刚才的方式自己去理解“朝”的意思 ,

进而出示图片,帮助学习“朝霞”一词,接着引出“夕阳”认识“夕”字。 小结:这就是一 天的轮回,古人根据太阳的变化 ,创造了这样有趣的汉字,可见我们的古人是多么有智慧呀!

4)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太阳东升西落,就有了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

学习“春暖对秋凉 严寒对酷暑”

5)春天暖暖的,我们就可以说 “春暖”,让学生猜 猜 会对什么,根据学生的猜读来贴出相应的词卡片“秋凉”

6)夏天特别炎热,我们就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酷暑”同法学习“严寒” 适时板书:字数相等。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语文没有学好归根结底是汉字的关没有过。从汉字的根源教起,追根求源,为学生学生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诵读韵文,体会美感

1)出示对子歌,把刚才学过的生字带入课文中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出示画出平长仄短的对子歌,让学生根据规律,同时拿出双手来帮助诵读这首对子歌。

3)体会每句之后 “ang ”的押韵,板书: 押韵 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诵读。

(设计意图)著名教学学家周一贯老先生说,传承经典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吟诵之,以吟诵接近传统。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经典开妈,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五、拓展实践,加深理解

1、出示之前涉及过的词语:山花红对( ) 鱼出水对( ) 2、诗句: 白毛浮绿水对( ) 3、名言:一年之季在于春对( )

小结:同学们,古人根据对子这些特点,编写了许多我们熟知的作品,今后我们多诵读吟唱,让我们成为一名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人。

(设计意图)学一课是为了学一系列,从二字对加到三字对,再到五字,七字对,从词语到句子,从古诗到名言,让学生知道对子这一传统形式对语言发展和运用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和再创打下良好的基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